《“健康溧水2030”规划纲要》发布

明确了2022年、2025年、2030年三阶段“健康溧水”建设主体目标。包含15项规划愿景,分别是身体健康、精神健康、文化教育、生活习惯、运动活力、社会安全、合作参与、公共服务、疾病防治、制度保障、人才保障、自然环境、城乡环境、绿色交通、产业体系

9月7日举行的“健康江苏”实践示范区建设推进会上,清华大学规划编制团队代表我区发布《“健康溧水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健康溧水”建设提供重要指导。

去年10月“健康中国”发展大会在溧水区举行后,溧水区立足高起点,聘请国内顶尖学府清华大学,历时近一年时间,反复研究、反复论证,系统编制《“健康溧水2030”规划纲要》。特别是创造性构建起以60项重点指标为核心的评价体系,为其他地区可复制、可推广提供了重要参照。

《纲要》以创新驱动健康发展、维护城乡健康公平、塑造美好人居环境、促进健康合作参与、树立人民主体地位为五大基本原则,以健康无处不在、健康融于万策、健康合作参与、创新促进健康为四大规划理念,明确了2022年、2025年、2030年三阶段“健康溧水”建设主体目标。确保到2022年,“健康溧水”发展水平位居全省前列,“健康江苏实践示范区”基本建成,省级健康产业集聚区在全省形成影响力。到2025年,将“健康溧水”建设整体水平提升到全国先进行列,全面建成“健康中国”溧水样本。到2030年,溧水区成为极具活力的全国健康城市典范和特色健康产业发展高地,成为集健康、智慧、宜居、活力、绿色等品种深度融合的美好城市。

《纲要》共包含15项规划愿景,分别是身体健康、精神健康、文化教育、生活习惯、运动活力、社会安全、合作参与、公共服务、疾病防治、制度保障、人才保障、自然环境、城乡环境、绿色交通、产业体系。《纲要》以“普及健康生活”“发展健康产业”“建设健康环境”“完善健康保障”“优化健康服务”为五大战略体系,在空间布局、制度供给、信息技术、共建共享四个方面形成支撑体系。空间布局支撑方面,建设健康城区、临空健康服务业集聚区、晶桥健康旅游核心区、高铁健康产业集聚区、白马健康农业示范区和石湫健康文化示范区。制度供给支撑方面,将确立“健康优先”的组织领导机制,建立区域和城乡一体化机制,建立“健康细胞”建设机制,建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全民参与机制,建立科技支撑的健康治理体系,建立健康城市监测评价机制,建立健康环境保护与风险防范机制,推进国际化交流合作。信息技术支撑方面,将同步实施健康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系统性工程,建设集健康城市体检、健康社区营造、健康舆情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溧水健康城市大数据平台,支撑健康城市规划修编、实施和动态调整。共建共享支撑方面,已依托移动客户端的“路见溧水”小程序,开展“健康溧水2030”群众意见征集活动,汇集了来自溧水近万名群众15000余个提案,有力地支持了溧水区全域健康服务和健康环境体检。

《纲要》指出,溧水区将以“一平台”(“互联网+健康”LI大数据应用平台)和“三基地”(康复全产业链发展基地、中医药创新发展基地、大健康标准认证基地)为核心,开展“八个创样本”示范行动。即全域康养创样本、“健康溧水”促进乡村振兴创样本、“健康+”创样本、“互联网+”健康服务创样本、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创样本、健康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创样本、高端健康产业集聚区建设创样本、“健康溧水”建设管理模式创样本。

原国家疾控中心主任、清华大学特聘教授王宇在接受采访时说,《纲要》的最大亮点是,依据溧水区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程度,把“健康”理念融入所有发展规划中,无论是农业、产业、环境、人居,都会把“健康”作为行动指南。同时,《纲要》综合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及省市相关文件中的相关指标作为参考,明确了“健康溧水2030”建设60项指标体系。

最溧水/今日溧水记者 沈科达

编辑 杨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