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0月27日電 (記者 應妮)定位爲法學專業譯叢的“遠觀譯叢”27日在京首發出版。著名法學家江平評論“不同文明只有互相瞭解,才能相互促進,法制尤其如此。”

遠觀譯叢是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繼“外國法律文庫”之後最新推出的一套高質量的法學專業譯叢。叢書由青年法學學者陳夏紅主編,主要譯介域外法律學人論述中國法律的論文和專著。

遠觀譯叢首輯包括域外學者論述中國民法、刑法、刑事司法、破產法、公司法及知識產權法的論文集6卷和徐小羣教授著《現代性的磨難:20世紀初期中國司法改革(1901--1937)》1本。每卷從不同學科和特定主題入手,以國際化視角展示了域外學者對中國法律進化和發展的深刻研究。所選文章既顧及中國的傳統與現實,又運用現代化的法制標準,客觀公正地衡量中國法制的發展與得失。

書封 鍾欣 攝

在研討會上,老中青三代法律學人圍繞中國法學與國際視野主題進行深入交流。著名法學家、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江平指出:“世界這麼大,不同文明只有互相瞭解,才能相互促進,法制尤其如此。我們既需要學習國外的制度、方法、理念和文化,也需要了解外國學者如何評價我國的法律制度。陳夏紅主編的這套遠觀譯叢,譯介了最近幾年外國法學家論述中國法律問題的學術論文,我認爲十分有意義。”

據遠觀譯叢主編陳夏紅介紹,這套譯叢的出版,在如下兩方面具有重要意義:第一,這套譯叢傳承了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在法學領域出版的優良口碑,也繼承併發揚了前輩學人們對域外學者研究中國法律傳統。第二,這套譯叢編譯團隊非常年輕,在編譯過程中也得到極大鍛鍊,對編譯團隊成員學術人格的養成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副總編輯劉杭說,上世紀90年代,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的“外國法律文庫”影響了一代法學研究者,在法學界形成了很大的影響。此次出版的遠觀譯叢則集中體現了青年一代法學學者的學術視野。

來自中國政法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中央財經大學等高校的法學研究者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遠觀譯叢翻譯團隊30餘人參加了研討會。(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