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外,新浪體育還與全球領先的通信公司、西班牙體育傳媒巨頭Mediapro正式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就未來五年3X3黃金聯賽海外的視頻版權和商務開發等達成全方位合作,共同助力賽事的全球化推廣。兩天之後的凌晨2點15分,用右手食指點擊發布按鈕的“老榕”不會想到,他的“看球手記”發表在新浪前身四通利方的體育沙龍版塊之後,僅在48小時之內就被閱讀了兩萬多次,成爲中國互聯網歷史上第一篇“爆款”網文。

20歲的新浪體育華麗轉身,2019年要靠辦賽賺1億

20歲的新浪體育華麗轉身,2019年要靠辦賽賺1億

20歲的新浪體育華麗轉身,2019年要靠辦賽賺1億

文|黃詩旋

體育大生意記者

新浪體育前身:四通利方體育沙龍

故事大概要從《大連金州不相信眼淚》講起。

1997年10月31日,戚務生帶領中國足球20年來最夢幻的陣容坐鎮主場,在衝擊法國世界盃參賽資格的“生死戰”中迎戰卡塔爾。而在一球領先、形勢大好的情況下,國足被卡塔爾連入三球反超。那是中國足球濃黑的一天,看臺上坐着福州球迷、如今以“不太老”三個字行走江湖的“老榕”王峻濤,以及他9歲的球迷兒子。

兩天之後的凌晨2點15分,用右手食指點擊發布按鈕的“老榕”不會想到,他的“看球手記”發表在新浪前身四通利方的體育沙龍版塊之後,僅在48小時之內就被閱讀了兩萬多次,成爲中國互聯網歷史上第一篇“爆款”網文。

20歲的新浪體育華麗轉身,2019年要靠辦賽賺1億

祖母級神貼的作者老榕

那年年初,中國的網民數量只有20多萬。四通利方的體育沙龍還是沒有新聞,沒有網刊,只能容納300個帖子的BBS。在十強賽開始之前,版主陳彤和NelsonDon“突發奇想”,要進行中國互聯網歷史上史無前例的多媒體直播。而就在國足首戰伊朗當日,他們從家裏搬來21吋彩電、錄像機、Notebook和PC,9個工作人員搭成“草臺班子”,2人負責壓縮上傳,2人格式轉換,1人網頁修改,另外4人則負責文字直播……只可惜,這個歷史上的首次過程並不算美好,服務器數次因爲承受不了觀看人數而癱瘓,最後連文字直播、網站全線無法訪問。

10月31日,就在“老榕”與兒子“在人羣中感受同一種熾熱的情感、呼喚着同一種聲音、流淌着同一行滾燙的熱淚”時,四通利方網站工作人員正與網友、版主一起努力,把這場令中國球迷體會可怕揪心之痛的賽場實況搬上網。但是到比賽結束之後,他們再也沒有興趣搞直播,也不想聽人提起中國足球,甚至不願意去清理直播室中那些過時的、停留在31日夜晚的網頁。

20歲的新浪體育華麗轉身,2019年要靠辦賽賺1億

中國球迷夢碎大連金州的一夜

直到這篇《大連金州不相信眼淚》橫空出世,被暴風雨盪滌的失落和悲歌纔有了宣泄口。四通利方編輯高度重視,配以編者按“爲了不讓這個感人的故事隨着成百上千過了時的老帖子一齊被刪掉,我們把它轉帖在這裏”,放在網頁的正文頁中發佈。之後,這篇“神帖”跨越了空間,先後發表在《成都商報》《中國足球報》《南方週末》等主流媒體上。

那時的陳彤(新浪網原總編輯)還是個研究生,“神帖”的出現讓他震驚於論壇的影響力,但與此同時,這個一愛新聞、二愛足球的未來門戶之父意識到,論壇內容太過主觀,選擇性也較差,不如單獨建立體育頻道。11月底,在汪延(新浪原首席執行官董事)、陳彤的推動下,四通利方推出了它的第一個頻道體育頻道,分爲國內足球和國際足球。當大量的新聞在體育頻道出現後,它的流量很快超過了火爆一時的論壇。

一年後的法國世界盃中,經過長達三個月的醞釀論證、籌備建設,“法國'98足球風暴”站點正式開通,成爲大型體育賽事報道運作的經典案例。早期的新浪將24小時直播網絡新聞發揮到極致,一舉確立了在體育迷心中的地位。

20歲的新浪體育華麗轉身,2019年要靠辦賽賺1億

汪延在世界盃巴黎新聞中心上網,

屏幕上顯示的是四通利方“法國'98足球風暴”

時代劇變,都在悄無聲息地發生。平凡到如同當代商城旁邊餐館的餃子湯,最後都變成了影響時代的大事。

門戶高速發展時期羣英薈萃

1998年12月1日,新浪網正式成立。在科索沃戰爭、中國加入WTO、悉尼奧運會等重大事件的報道中拔得頭籌後,新浪網進階成爲綜合性新聞門戶。而這個最初的“體育頻道”,用現任新浪體育總編輯詹笙的話來說,則是“進入到高速發展的階段”。

20歲的新浪體育華麗轉身,2019年要靠辦賽賺1億

新浪網正式成立

1999年,現任新浪網高級副總裁、新浪體育總經理,同時也是“體育迷”的魏江雷還在惠普工作,他每天上班後打開的第一個頁面就是新浪,看看有沒有什麼事件發生,然後纔是查閱郵件。而這個時候的體育頻道,正處在那個百花齊放時代,用七行詩的形式評選最佳帖子和作者的打傘和尚、把戰報寫得最生動的世界第一高手悉尼球探、把專業媒體拍出一身冷汗的李桐,成爲那段泛黃記憶中最美的註腳。之後,這些陪伴球迷日夜,帶來無限美好和想象的名字變成了米蘭的沈飛、曼聯的安然、甚至謝莉爾御用編輯陳馳。

當然,新浪體育在球迷心目中的標籤並不只有這些,還有專業、及時,以及準確。

2004年8月28日凌晨2點40分,新浪體育頻道編輯室工作人員十四五人背靠背坐了兩排,熒屏的那頭,是站在希臘雅典奧林匹克球場男子田徑110欄決賽賽場的劉翔。槍聲響後,劉翔就像飛奔的獵豹,全力衝刺,沒給對手一絲機會。 12秒91,他第一個衝過了終點,獲得金牌,更是平了1993年科林·傑克遜創造的世界紀錄。

編輯室沸騰了,但是隻有一瞬間,因爲專業的賽事報道並不會給慶祝留任何空間。詹笙轉身在接踵而至的圖片、採訪、分析、專題中,度過了自己忙碌的“不眠”。一夜過去,稿件的流量和評論數均創造互聯網新高。而到了這時,詹笙才能體會屬於自己的成就感。

那一年,新浪雅典奧運站單日最高用戶總數達到3000萬,訪問量在8月23日達到1.5億次,創造了中文互聯網紀錄。

20歲的新浪體育華麗轉身,2019年要靠辦賽賺1億

2004年雅典奧運會

2008年北京奧運會,在新聞門戶追求及時性的極致,像F1一樣爭分奪秒時,爲了提速,時任體育頻道總監的陸洋邀請視頻頻道負責人,幫助時任新浪體育編輯的王博提升發視頻的速度。此時的王博,已經在日常的訓練和實踐中簡化和提煉了一切步驟,形成了自己的操作邏輯。視頻頻道負責人看過王博實操之後表示,這已經是最快的速度,沒有任何可以提升的空間了。最終,新浪發佈的2008奧運第一條視頻,由王博發出,比競爭對手快了2秒。

那一年,北京奧運會正賽期間,新浪新聞+博客+視頻矩陣作戰,15天流量穩居榜首。300位運動員博客資源,24小時連續直播金牌頻道,185萬手機用戶同時在線。

20歲的新浪體育華麗轉身,2019年要靠辦賽賺1億

2008年北京奧運會

2012年倫敦奧運會。自行車項目的女子團體爭先賽決賽,郭爽率先衝線,各大網站及客戶端對於中國女團獲得金牌的推送在電腦屏幕兩個下角此起彼伏,但當時夜班賽事總控龍淵卻穩若泰山。面對頻道同事和新聞中心兄弟們的問詢甚至是質問,龍淵堅決按住不發,一口咬死目前比賽成績仍處在unofficial狀態,一定要等官方確認才能彈金牌消息。裁判組重新裁定後,認定中國隊在比賽中犯規,只能獲得亞軍。

那一年,新浪共獲得9張採訪證,超過其他網站證件總和,成爲最大持證網絡機構。賽事期間完成36位奧運冠軍訪談,58期奧運視頻強檔節目,2061萬VV峯值,引領社交化奧運報道潮流。

20歲的新浪體育華麗轉身,2019年要靠辦賽賺1億

2012年倫敦奧運會

除此之外,2000年,悉尼奧運會新浪體育首創互聯網與奧運會合作的方式,成爲中國體育代表團官方唯一互聯網合作伙伴;2006年,新浪網拿到了都靈冬季奧運會的採訪證,這是中國互聯網歷史上第一張奧運會正式採訪證;2010年10月,新浪成爲NBA中國官方互聯網合作伙伴,此外還擁有中超、五大聯賽等頂級體育賽事版權。到2014年,新浪體育幾乎擁有了全球所有“頭部”版權賽事的轉播權。

微博時代定義新的體育傳播

2009年8月,新浪推出新浪微博內測版,就此拉開另一個時代的序幕。韓寒在微博上發出一個“喂”字,轉發超過五千,評論迅速過萬。而微博也改變了體育新聞的運作方式,一定程度實現了“去中心化”,話筒連接話筒,無數聲音開始傳遞中激盪。

2011年6月,李娜擊敗對手首次奪得法國網球公開賽冠軍。奪冠後5分鐘內,新浪微博網友發佈的祝賀微博超過30萬條,平均每秒發佈1000條;與此同時,一直在直播賽況的新浪體育在李娜奪冠後第一時間發佈微博,5分鐘內轉發超過2萬次,10分鐘內超過5萬次,刷新了單條微博轉發速度紀錄。同一個體育消息,開始從不同圓心,向着不同圈層,迅速擴散開去。

20歲的新浪體育華麗轉身,2019年要靠辦賽賺1億

李娜奪得法網冠軍,新浪體育微博送祝福

而與此同時,對於體育報道而言,“頭部”和“源頭”的核心地位永遠存在。因此,在繼續維持領先的體育媒體資訊平臺之外,新浪體育還將觸角伸到極具影響力的微博社交矩陣網絡,力邀體育明星和機構加入新浪微博。

2010年6月,在李娜還不是如日中天的“娜姐”時,她就在新浪的邀請下開通新浪微博,開始記錄自己訓練期間、比賽期間的生活動態、心理狀況,與網友們分享喜怒哀樂。法網奪冠後,李娜連續發佈兩條新浪微博,對“娜謎們”的支持表達了感激之情:“哈哈。終於贏的了第一個大滿貫的冠軍,興奮中,很高興大家一直支持我,沒有你們的支持也不會有今天的我。也希望大家一直支持下去。”

20歲的新浪體育華麗轉身,2019年要靠辦賽賺1億

李娜的第一條微博

數據顯示,奪冠以後,李娜新浪微博的粉絲數暴漲了20萬,包括鄭潔、李冰冰、任志強、郎平、巴蒂爾等多位國內外名人,也在新浪微博上送上自己的祝福。

無獨有偶,早在2010年,新浪就邀請孫楊開通了微博。雖然2009年羅馬世錦賽,孫楊戰勝老大哥張琳拿下1500米銅牌,但在2011年世錦賽之前的“大白楊”並不像如今一樣爲人所知。之後倫敦奧運會的男子1500米自由泳決賽中,孫楊奪得金牌,打破了由自己保持的原世界紀錄,刷新了該項目新的世界紀錄。男子4×200米自由泳接力決賽中,中國隊更是依靠孫楊最後一棒發力提升了兩個名次而奪得銅牌,這是中國男子游泳奧運會接力第一枚獎牌。

20歲的新浪體育華麗轉身,2019年要靠辦賽賺1億

孫楊的第一條微博,還是鮮肉的19歲年紀

時至今日,體育明星進駐微博已經成爲常規動作,不僅如此,新浪體育自身也成爲了微博平臺上最大的體育MCN,截至目前,新浪體育旗下擁有155個體育微博賬號,累積超過1.5億粉絲,日均發佈微博1700條,日均閱讀量達到3億,成爲微博平臺獲取體育資訊最重要的渠道。

未來新浪體育要成爲ESPN+NBA

“46號文”發佈之後,中國體育版權市場風雲突變,也徹底改變整個產業的格局。

2015年,爲避免捲入媒體版權成本激增的漩渦,新浪體育過去賴以生存的“圍繞版權做流量”時代正式結束。回憶起那個時期,魏江雷表示:“新浪體育之前拿到NBA版權的價格是每年2000萬美元,我們的營收是不到1個億,2015年騰訊則是把價格抬到了1億美元。2015年新浪的中超版權價格是800萬元,廣告收益能做到3000萬。後來我開玩笑說如果版權價格提高到5000萬我們還是會買,但是價格一下提高到了13.5億,這需要做多少業務才能回本?這裏面沒有商業邏輯、業務邏輯。”

20歲的新浪體育華麗轉身,2019年要靠辦賽賺1億

魏江雷接受了體育大生意專訪

因此,新浪體育對自身商業模式進行了調整,3X3黃金聯賽、5X5足金聯賽等自主IP賽事孕育而生,同時也完成了由體育媒體向體育產業公司的轉型。

2018年12月15日-17日,3X3籃球黃金聯賽國際精英賽在北京五棵松上演,這項雲集了國內外16支頂級球隊、全球排名前五位選手的賽事,堪稱當今世界三人籃球的最強對決,這也被視爲新浪體育四年自主賽事之路的一份最亮眼的成績單。除此之外,賽事構建了3X3黃金聯賽(SGL)、3X3黃金聯賽省級賽(SGLP)、以及3X3黃金聯賽積分賽(SGP)的四級賽事體系,也逐漸探索出一條符合商業邏輯的產業閉環。魏江雷告訴體育大生意:“2019年我們自己的3X3賽事收入可能達到一億人民幣。”

20歲的新浪體育華麗轉身,2019年要靠辦賽賺1億

3X3黃金聯賽的火爆場面

首先是版權收入。目前,3X3黃金聯賽在國內平臺的播放和推廣都是免費,但是海外平臺則需要付費播放。卡塔爾半島電視臺旗下beIN SPORTS就付費購買了3X3黃金聯賽總決賽和國際精英賽的版權,在32個國家跟地區向近4000萬用戶播放和傳播。此外,新浪體育還與全球領先的通信公司、西班牙體育傳媒巨頭Mediapro正式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就未來五年3X3黃金聯賽海外的視頻版權和商務開發等達成全方位合作,共同助力賽事的全球化推廣。

20歲的新浪體育華麗轉身,2019年要靠辦賽賺1億

新浪體育簽約傳媒巨頭Mediapro

其次是商業贊助,今年賽事獲得海馬汽車、匹克體育、三星手機、三養食品、英利奧地板、百淬等衆多品牌的贊助。2018年,新浪3X3黃金聯賽發展了15個省級合作伙伴,而2019年,每個合作伙伴將會向新浪體育支付了50萬元的授權金,他們就能得到授權在當地舉辦3X3賽事。除此之外,比賽展板、展示位,線上視頻、報道、專題的相關位置也能進行廣告贊助售賣。

再比如運動員經紀,參加新浪3X3黃金聯賽的選手有機會被送到海外打球,而從海外到中國進行比賽的選手也有可能被國內的CBA賽事相中,而賽事方新浪也能從這個過程中進行經紀運作。此外,他們還能幫助運動員去構建微博社交資產,進行收費服務;比如遊戲產業,今年黃金聯賽有6.4萬人參加比賽,2019年這個數字會超過15萬,新浪會授權給遊戲品牌去開發3X3籃球的相關的遊戲;比如社交資產,2019年,新浪會開發一項技術,錄製所有比賽上傳到雲端。選手打完比賽後輸入自己的照片,就能找到面對籃筐所有進攻和投籃的視頻。普清的免費,高清的視頻則是收費的,這些視頻最後會由選手自己在朋友圈和微博進行傳播。

20歲的新浪體育華麗轉身,2019年要靠辦賽賺1億

立曼奪3X3黃金聯賽國際精英賽冠軍

最後則是門票收入、報名收入等針對用戶端的收費。過去幾個賽季,選手參賽需要支付報名費,但獲得的除了參賽機會還有更加超值的籃球裝備,當然這背後離不開運動品牌的贊助與支持。雖然3X3黃金聯賽過去幾年一直採用不售賣,僅通過線上互動發放的方式給出球票,但隨着比賽水平的逐漸增高以及當紅藝人蔘與,賽事的門票成爲球迷和粉絲中的搶手貨。以今年3X3國際精英賽爲例,甚至有賽場外的黃牛倒賣球票。未來,門票收入勢必也將納入到賽事的收入體系當中。

可以說,新浪體育一手是領先的體育媒體資訊平臺,另一手則是初具規模的自有賽事體系。魏江雷告訴體育大生意,2019年這兩項業務將各佔50%的比重。與此同時,新浪也有自己的野心。

魏江雷表示:“我們要把新浪體育打造成ESPN加上NBA的組合。作爲媒體,新浪體育要做到像ESPN一樣,在體育領域裏有無可比擬的影響力。同時希望我們能夠孕育出像NBA這樣的高價值高水平的賽事。希望未來,新浪能把這兩個角色都扮演好。做好移動化、互聯網化、社交化以及短視頻化的ESPN。而對於自有賽事,我們希望能打造出像NBA一樣的傳世之作。”

注:本文圖片部分由新浪體育提供,部分來自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