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今世風浮躁,人心浮動,社會上缺乏真正願意全身心投入科研建設之人,大學生在校園裏以享樂爲上,不思進取,一半是因爲日益嚴峻的就業壓力和堪憂的個人前途使學生不願着眼未來,逃避現實,將"掛科逃課"的行爲美其名曰"佛系"聊以自慰。現在有些大學生,已不守學校規定爲自己“有種”的表現,把“沒在大學裏逃過課,談過戀愛,掛過科的大學不叫大學”這句話作爲自己的信條。

現在有些大學生,已不守學校規定爲自己“有種”的表現,把“沒在大學裏逃過課,談過戀愛,掛過科的大學不叫大學”這句話作爲自己的信條。可笑!但……不是所有人的大學都是這樣的。那些人以“打破規則”爲榮,嘲笑“異類”。所以當大部分人都不守規矩,剩下那一小部分就成了異類,這種病態思想,好像存在已久,就叫那一小部分“異類”都對自己的堅持和行爲產生了猶疑。

當代大學生既不同於民國時期的大學生,也不同於上世紀中後期的大學生。民國時期的大學生深受家國之痛,學生大多以復興中華,重振國風爲己任,皆拼搏向上,刻苦耐勞。上世紀中後期受社會風氣的影響,趕在時代百廢待興的風口,大學生多爲一己抱負,個人前途爲念,以實用主義見長,多刻苦求學之輩。而今世風浮躁,人心浮動,社會上缺乏真正願意全身心投入科研建設之人,大學生在校園裏以享樂爲上,不思進取,一半是因爲日益嚴峻的就業壓力和堪憂的個人前途使學生不願着眼未來,逃避現實,將"掛科逃課"的行爲美其名曰"佛系"聊以自慰。一半也是因爲現在的大學擴招,只追求辦學數量,不求質量,對學生管理過於舒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