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觀察】中投來了位董事長  屠光紹轉身卸任

經濟觀察網 首席記者 歐陽曉紅 空缺兩年之久的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投”)董事長一職終於補位了。

繼位者是中投老將——交通銀行董事長彭純,其在2010-2013年間曾任中投副總經理兼中央匯金總經理。

4月2日,即“愚人節”次日上午,中投內部召開大會宣佈:彭純將出任中投公司董事長一職,現任中投公司副總經理居偉民將接替屠光紹,出任中投總經理,59年生人的屠光紹則退休卸任。

經濟觀察網獲悉,屠光紹主持了當日上午的大會,會議宣讀了中央的任命。

“消息有些意外,屠總‘壯志未酬’啊。”資深市場人士稱。

而被譽爲銀行“老兵”的彭純於去年2月受命出任交行黨委書記,並接任董事長。

截至發稿,中投與交行均未對外發布人事變動消息。

此次人事調整可謂標誌性事件,這次中投成立以來,首次由非財政體系的官員擔任董事長。“如此調整也在情理之中。掌舵手更換爲銀行系血液的人對中投而言,也是一種機制上的進步啊。”一位接近中投的資深金融人士稱。他說,類似安排已有耳聞。業界評價,屠光紹與居偉民的業務與能力水平均非同一般。

不過,留給業界的困惑是:中投出爐不久的五年戰略目標與規劃將如何執行下去?走過沒有董事長的日子,即將步入彭純時代的中投能否解市場之惑?諸如,戰略意圖與財務目標之惑、準政府機構與商業機構的定位之惑、缺失競爭之惑等。

沒有董事長的日子……

屠光紹與中投的緣份可以追溯至十一年前,儘管其在中投的履職時間不到三年。

從中投的見證者到引領者,自稱與中投有緣的屠光紹,先後在北京市政府、央行、證監會、上海市政府任職,曾出任證監會副主席及上海證券交易所總經理,在證監繫統工作時間長達 14 年,與我國的金融開放更有着不解之緣。

2007年9月29日,曾代表證監會參中投成立會議的那張請柬,至今還放在屠光紹的辦公桌抽屜裏;時隔 9 年多,從中投起步的見證者,變成了中投的引領者,而今“壯志未酬”落幕,人生幾度起承轉合;不知他卸任離職收拾個人物件時,是否會帶走它。

有意思的是,當年參加完中投成立大會的屠光紹,即從證監會調任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長,並在2013年成爲上海市常務副市長。

對於這樣的轉身,屠光紹告訴媒體,最早在證監會做監管工作,後來又到地方政府工作, 後來在中投做投資工作;這三段經歷緊密相連。

他坦陳,監管部門工作是當裁判員,地方政府任職是當公共管理服務者,建造更加開放公平的金融環境。如今,在中投的角色變成了運動員,直接下場踢球,是要實打實地直接做投資,尤其是境外投資。 

而屠光紹履職中投的兩年多,恰是中投業績的“高光”時刻。 

在沒有董事長的日子裏,中投表現不俗。儘管從中投官網看,對外發布的直接投資項目可謂寥寥無幾。 但這不意味着其投資動作泛善可陳,中投2017年財報顯示,境外投資淨收益率創下17.59%的歷史新高!給中投十年答卷,即第十份年報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將此結果總結爲“人努力,天幫忙”的屠光紹曾坦言,‘人努力’可能更重要一些。中投將來更多還要靠人力;所以在不同的市場環境和變化當中,中投將堅持自己的定位和理念,守住底線,堅定地作長期投資人。

不過,現在問題的是,2018年全球公開市場的巨幅波動超出市場預期,換言之,“天(資本市場)沒有幫忙”,回眸中投十年投資路,不難發現,中投大多是“人努力、天幫忙”的範式;這可能暗示中投的2018年度淨投資收益表現欠佳。

正如,中投業績的週期性特徵較爲明顯,由此,其年度淨收益率的波動性亦較大,最低爲2011年的-4.3%,最高則爲2017年的17.59%。在2011年中投將投資考覈週期延長至10年,以10年滾動收益率作爲衡量業績的重要指標。

誠然,2016年7月履新中投的屠光紹——遇到了中投最好的時光。中投2016年、2017年的累計年化淨收益率與年度淨收益率分別是:4.76%與 6.22%;5.94%與17.59%。

十年間,中投有四年的年度淨收益率在兩位數以上,分別是2009年與2010年的11.7%、2012年的10.6%、2017年的17.59%;有三年爲負數,如2008年的 -2.1%、2011年的 -4.3%、2015年的-2.96%。

中投的資產組合變化亦頗具階段性:如2008年,現金管理產品87.4%、固定收益證券9.0%、股權3.2%、其他0.4%;2011年,長期資產31%、公開市場股票25%、固定收益21%、絕對收益12%、現金11%;2017年,公開市場股票43.6%、另類資產39.3%、固定收益15.9%、現金1.2%。

換言之,中投已從最初的現金爲王,日趨轉向爲多元化全譜線投資。

中國視角與雙邊基金

接下來,按照中投的說法,要創新對外投資方式,穩步加大另類資產和直接投資,形成以另類資產和直接投資爲特色的投資模式;大力推進“中國因素”投資,發起設立新的多雙邊基金及平行基金,搭建跨境雙向投資合作平臺;打造多維度的跨境投資生態網絡。

亦可謂十年磨一劍。彼時,爲深化外匯管理和金融體制改革的中投應運而生。此時,中投已將目光投向“一帶一路”,以及與“中國視角”相關的投資機會;深度挖掘具“中國視角”的投資機會儼然成爲中投的新十年使命。

過去10 餘年間,中投參與制定了全球主權財富基金國際規則;同時,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和國際產能合作,投資了一批項目。此外,中投還助力國內行業企業與境外機構溝通合作。

回顧中投第一個10年發展歷程,屠光紹說,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和市場動盪的巨大考驗,我們始終迎難而上,走過了一段不平凡的歷程,也取得了一系列發展成果;較好地完成了黨中央、國務院賦予的使命和任務。

他告訴媒體,在第一個10年裏,中投支持了國內企業“走出去”和“引進來”,並探索形成了市場化的國有金融資本管理“匯金模式”,創新發揮了“國有金融機構注資改制平臺、國有金融資本投資運營平臺、國有金融股權管理平臺”三大平臺作用。

時代變遷,“走出去”更要“引進來”。屠光紹認爲,實現這兩者的良性互動,可通過建立雙邊基金爲跨境投資提供新的渠道和平臺,使之對接起來。

事實也是如此,不難發現“雙邊基金直投模式”業已成爲中投當下的投資引擎之一。

就在3月26日,中投公司與法國巴黎銀行、私募機構歐瑞澤(Eurazeo)共同發起一隻10億至15億歐元的產業合作基金。投資方向爲那些希望來中國拓展業務的歐洲大陸企業。

此前,2018年11月,中投與還滙豐(HSBC)合作,籌集一隻10億英鎊基金,投資於在中國有發展契機、優質且成長中的英國企業。2017年,中投與高盛成立中美製造業合作基金,目標承諾投資額50億美元。此外,中投還在2018年與日本五家金融機構聯合成立中日產業合作基金。

就此,屠光紹稱,雙邊基金可以發揮強強聯合、優勢互補的作用。中國的市場需求巨大,如此大的一個市場,又處在消費和產業升級的轉型過程中,不少國外企業都想進入中國市場;同時,發達國家的產業優勢也是我國產業邁向中高端轉型升級所需要的,雙邊基金就可以促進跨境投資的“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

值提一提是,私募股權投資來說,中投投資數量不多,但基本是億元級別的“大手筆”。如2019年2月19日,掌門1對1獲得3.5億美元E輪融資,中投是領投方之一。    

天眼查數據顯示,中投此前還先後參與投資了零氪科技D輪(10億人民幣)、口碑c輪(11億美元)、Airbnb的F輪(10億美元) 、螞蟻金服B輪(45億美元)、滴滴出行戰略融資(10億美元)等項目。

有意思的是,工商信息而言,天眼查與啓信寶數據顯示,居偉民是27家公司的法人代表,這些公司多是註冊資本爲幾十萬的資產或管理諮詢公司,註冊地址多爲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北大街1號新保利大廈。公司成立時間在2015年至2018年之間。

諸如,北京畢蔻管理諮詢有限責任公司、北京順茂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賽里斯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其註冊資本分別爲30萬元、50萬元、10萬元;註冊地均爲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北大街1號新保利大廈;法人代表均爲居偉民,公司股東均爲中投海外。而中投海外的總經理正是居偉民,於2015年7月成立的中投海外專注於開展直接投資和多雙邊基金管理。

不言而喻,低調、專業的居偉民出現在數十家投資諮詢公司的法人代表名列中,多少還是讓人頗感詫異。

這並不意外,也不奇怪。“SPV很多投資項目需要隔離法律風險 以及其他考量,必須採取不同法律實體。”一位資深金融投資人士稱。如此,也昭示,這幾年中投共參與了20多起海外直接投資項目。

而63年生人,碩士畢業於人民大學會計系的居偉民,歷任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信證券有限公司董事,中信資源控股有限公司及中信信託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信託業協會會長,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財務部副主任、主任、財務總監、執行董事兼副總經理。熟悉居偉民的人評價他:英語好,爲人低調謹慎,專業水準高,熟悉中外會計制度和金融市場。

是的,“居老闆低調、專業,英語水平很高,懂財會制度與金融市場,這是他離開中信集團時,大家對他的一致評價。”一位瞭解他的金融界人士說。

下一個五年

現在,投向中投的目光除了人事調整之外,還有其出爐不久的五年戰略目標與規劃——其將如何按照既定計劃踐行呢?

中投2018年12月制定發佈的“2018-2022年戰略規劃”提出,按照國務院確定的海外直投業務平臺資金規模達到500-1000億美元的要求,公司將積極爭取落實資金來源,穩步加大另類資產和直接投資業務,力爭到2022年底使其佔中投境外投資總組合的比重達到50%左右,形成以另類資產和直接投資爲特色的投資模式,爲服務國家戰略和提升國家外匯投資收益提供有力支撐。

爲實現這些目標,屠光紹表示,中投將完善和創新對外投資方式,打造具有中投特色的投資模式,積極開展“中國視角”投資,推進多雙邊基金等投資創新,構建多維度的跨境投資生態系統。同時,全面提升機構化投資能力,提高研究工作和資產配置效能,優化推進各項投資業務,完善風險管控和投資效能評價體系,加強投資全流程管理和投資支持。

此外,屠光紹指出,中投還將優化公司管理架構,進一步完善“1+3”管理模式,強化“一箇中投”理念,堅持境內境外業務相結合的架構安排,按照綜合管理以統爲主、業務工作以分爲主的思路,進一步完善以中投爲總部,中投國際、中投海外、匯金公司三家子公司各司其職的“1+3”管理模式,優化公司總部與子公司之間的職能分工、管理邊界、流程銜接,做到分工清晰、權責匹配、運作高效。

“未來根據業務需要,中投將在歐洲和東南亞等地新設2-4個海外分支機構;”屠光紹透露,進一步構建合理高效的分支機構網絡,並充實現有分支機構職能,逐步拓展香港子公司業務範圍,探索受託資產管理等業務創新,加強紐約代表處投資支持作用,探索建立矩陣式分支機構管理模式,充分發揮區域研究、項目搜索、投資管理、市場聯絡等屬地化優勢,有效實現總部與分支機構的合作協同。

而中投副總經理祁斌曾公開表示,中投在公開市場、另類投資和直接投資都有較大布局,未來要在三者間進行動態調整,公開市場投資要根據投資能力不斷優化主動、被動和增強型指數投資等方式,依託雙邊基金不斷強化直接投資戰略和能力建設,重點關注與中國相關的跨境投資,服務於中國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

不過,接下來,步入第二個十年的中投終究無法迴避,諸如:戰略意圖與財務目標之惑、準政府機構與商業機構的定位之惑、缺失競爭之惑等“十年之惑”的市場拷問,它們動輒涉及體制機制的調整與變革,其何以何時作答?

(本文來自於經濟觀察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