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軍迷中間,一直有個關於殲17的傳說。有人說它是沈飛對蘇34戰鬥轟炸機逆向仿製的結果,堪稱“鱉版鴨嘴獸”。但實際上,真正的殲17另有其人,故事咱們得從殲轟-7“飛豹”說起。

真正的殲17,可不是它

“飛豹”戰鬥轟炸機面世之後,雖然填補了我國國防領域的一個空白,但大家都明白,它只是一種基於二代機機體上的空中導彈發射平臺,與殲8II同屬於一個時代,性能甚至比不上歐洲的“狂風”,尤其是無法隱身,在21世紀的激烈空中對抗中無法生存。因此,西飛又集中力量推出了一款隱身化的“飛豹”戰機。

網友繪製的殲17側視圖

雖說這款叫殲17的新飛機綽號依然是“飛豹”,但除了雙座座艙之外,幾乎沒有任何地方和老“飛豹”有關係,從外形上看,它更像一個雙座版的殲20,而不是“飛豹”的改進型。該機外形上最鮮明的特徵,就是高高突起在機頭上的雙座座艙。

殲17展示模型,高高在上的雙座座艙引人注目

在飛機性能上,該機有一個硬性指標,那就是必須在內部彈艙容納鷹擊12大型超音速反艦導彈,因此。殲17擁有當今世界最大最深的內埋彈艙,機身也因此非常長。

殲17擁有當今實際上最大最深的內埋彈艙(B2除外)

當然,在執行任務時,殲17往往採用內掛和外掛相結合的方式,以增加載彈量。除此之外,該機還拋棄了“飛豹”的機械傳動系統,採用了先進的電傳飛控,同時還恢復了“飛豹”戰機原始設計的空中加油能力,大大提升了飛機的航程。

在飛豹的原始設計中,是有空中加油能力的

實際上,西飛一直有一個遠大的抱負,那就是設計一款真正的戰鬥機,因爲戰鬥機是人類航空史最爲複雜的飛行器。在殲17身上,顯然寄託了這種樸素的願望,殲17的空戰能力碾壓當今世界大部分三代機,可以和F22這樣的第四代戰鬥機抗衡。而在對地和對海打擊這個老本行上,殲17足以將殲16遠遠甩在後面。據說,該項目得到了海軍的大力支持,不過空軍卻認爲它太過激進,因此只選擇了另一個相對保守的版本。

空軍選擇的可能是這個,還是有深深的飛豹影子的

不過,由於一些複雜的原因,兩個版本的殲17都最終停止發展,空軍選擇了沈飛的殲16,而海軍不得不繼續用進口的俄羅斯蘇30和老舊的“飛豹”支撐門面。今天看來,殲17的下馬頗爲可惜,但從另一個角度講,這個項目太偏“戰轟”,與J-20差異性不足,載彈又有點偏低,定位確實略有尷尬,取消也未見得全錯。不過,殲17的研製,足以證明西飛的實力,它在殲17隱身性能上的探索,又爲另一種即將面世的大型隱身飛機提供了寶貴的經驗。(作者署名: 鐵翼蒼穹 )

據說這就是殲17

《出鞘》完整內容請關注新浪軍事官方微信搶先查看(查看詳情請搜索微信公衆號: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軍事官方微信完整首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