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一件鏨刻作品的個性,就從這些帶有不同鏨刻師手藝和審美的鏨子中來。鏨子是鏨刻師在金屬板料上操作用的工具,形似大小不等的長釘,一端用以敲擊,另一端在錘子的作用力下,在金屬板上印刻出各種形狀。

他們在歲月中沉浸了成百上千年。

每一件都凝聚着工匠的心血,傾注了使用者的感情。

每一件,都屬於不同的主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

每一件,甚至每一道裂痕和缺口都有着屬於自己的獨特歷史。

他們象徵着時代的變遷,誰敢說不是呢。

時間組成了一組符號,誰還能說,器物是沒有生命的。

——題記

每種材料都有自己的性格氣質。

一般人看來,金屬多是冷硬的;但是鏨刻師知道,它們也有着柔軟生動的另一面。

耐心的一鏨一刻間,從扁平到立體,從生硬到圓潤,從無神到有神,奇蹟誕生需要千萬次錘鍛。

所謂創造藝術,也許就是慧眼識物。

真正的手藝,則是物的知己,它們懂得發掘蘊藏在物料中的真性情。

而鏨刻,正是一門這樣的手藝,將冷硬的金屬鏨刻成一件件驚豔歲月的藝術珍品。

在銀壺匠人眼中,機器生產的銀壺是呆板的,手工銀壺則是有紋理的流動性,是有靈性的。

與木雕等其他雕刻不同的是,銀器鏨刻是按壓式,一般是先用鏨子鏨出大致圖形,再把空餘地方用平鏨踩平,而其他工藝是將多餘的部分刨出來,靈活運用,就成了可以在金屬上雕刻的筆,鏨刻出無數精美的傳統圖案。

鏨刻工具打製鏨刻的第一步是“開鏨”,亦即製作鏨子。

鏨子是鏨刻師在金屬板料上操作用的工具,形似大小不等的長釘,一端用以敲擊,另一端在錘子的作用力下,在金屬板上印刻出各種形狀。

最常用的鏨子根據鏨頭面積、形狀及大小不等的勾鏨、直口鏨、雙線鏨、髮絲鏨、半圓鏨、方踩鏨、半圓踩鏨、魚鱗鏨、魚眼鏨、豆粒鏨、沙地鏨、尖鏨、脫鏨、搶鏨等十多種。

鏨刻工藝品的造型,主要分爲平面的片活和立體的圓活,片活是平裝在某些器物上或懸掛起來供人欣賞,圓活則多作爲實用器皿使用。

完成一件精美的鏨刻作品需要十多道工藝程序,操作者除了要有良好的技術外,還要能根據加工對象的需要自己打製出得心應手的鏨刻工具。

鏨刻工藝的操作,是在設計好器形和圖案後,按照一定的工藝流程,以特製的工具和特定的技法,在金屬板上加工出千變萬化的浮雕狀圖案。

鏨子用工具鋼或彈簧鋼打製,鋼料過火後先錘打成長約10釐米、中間粗兩頭細的棗核形坯子。

之後將其前端錘打、磋磨出所需要的形狀,再經焠火處理,並在油石上反覆打磨、調試,使之合用。而另一些,則帶有手藝人親手設計刻畫的花紋,有圓形、細紋、半月形等等,五花八門。

每一件鏨刻作品的個性,就從這些帶有不同鏨刻師手藝和審美的鏨子中來。

金屬板的薄厚也有講究。過厚的板材不易顯現形態,太薄又容易“鏨漏”。

鏨刻師們一般依據作品的大小或用途進行定奪,而技藝越純熟,駕馭不同厚度板材的能力就越高。

鏨刻工藝技法鏨刻工藝的核心是"鏨活"。

操作時使用的主要工具就是上面提到的各式各樣的成套鏨子鏨刻時,必需將加工對象固定於膠板上,方可進行操作。

鏨刻工藝傳承歷史上鏨刻工藝的傳承,多是在小手工做坊中以師傅帶徒弟、口傳心授、手把手教的形式出現,從未見有此種工藝的系統教材和專著;

也沒有統一的組織管理和有計劃的人才培養,因而很難形成一支穩定的專業隊伍,其興衰也很容易受社會變遷的影響。

手藝人常說:

“我不做也許就再也沒人做了,

可能這就是一個承諾吧,

給傳統文化的承諾”。

這是手藝人的承諾,也是銀品生活的承諾,

鏨刻這門手藝,銀品生活將矢志不渝傳承下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