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進博會倒計時50天: 外商投資加碼 貿易便利提升)

在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下稱“進博會”)倒計時50天之際,“越辦越好”正在多個方面落地顯現。

從第二屆進博會首批展品陸續啓程,到首屆展品變身商品、並不斷延伸銷售到原來離進口商品甚遠的縣城,再到一批高能級外資項目落地,外商投資中國動力增強,進博會的溢出效益正在加速釋放。

與此同時,在固化延續首屆進博會城市服務保障經驗做法的基礎上,上海還在不斷優化和完善,以“規模更大、質量更優、創新更強、層次更高、成效更好”爲目標,按照“進得來、出得去、行得暢、住得下、喫得好、守得穩”的要求,舉全市之力有序推進城市服務保障各項籌備工作。其中,不斷提升的貿易便利化措施讓企業印象深刻。

目前,各項籌備工作總體進展順利,並已取得階段性成效。

外商投資加碼

在9月12日開啓的2019對接進博會上海投資促進交流會(下稱“交流會”)上,上海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進博會全球矚目、萬商雲集,是開展投資促進的最佳平臺。這場交流會,就是上海放大進博會招商引資促進效應的一項重要舉措。11月7日,“2019上海投資推介大會”還將在進博會場館內舉辦,開展政策發佈、專題推介和投資配對等。

爲了主動對接進博會資源,上海還將推出50條特色經貿考察路線,在全市範圍推出50多場投資促進活動,開展精準有效的招商引資,爭取吸引一批高能級外資項目落地。

事實上,進博會帶給外資信心的影響已經顯現。

在首屆進博會後,在展會期間首發了不少明星醫療展品的醫科達就把跨國公司的區域總部搬到了上海。

上海市商務委員會14日公佈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8月底,上海引進跨國公司地區總部達到701家,外資研發中心451家。其中,今年前8個月新增跨國公司地區總部31家,外資研發中心10家。

在迄今落戶上海的701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中,亞太區總部達106家,這意味着上海不僅僅是衆多跨國公司在華運營中心,也是整個亞太市場重要的企業運營中心。

醫科達(上海)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中國區副總裁劉建斌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中國市場是公司非常重視的市場,也成爲了醫科達在歐洲之外唯一的重要生產基地。在放療行業中,中國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市場,預計3年後,中國將成爲全球第一大市場。目前醫科達中國的員工數量已超過瑞典總部,預計2019年底中國研發力量將佔醫科達全球相關類研發力量的50%。

除了分享中國市場的開放紅利,越來越多的企業也把中國視爲重要的研發基地。

在9月10日的第二屆進博會醫療展區抗癌專題會上,羅氏製藥中國企業事務與傳播部副總裁隆偉利表示,羅氏於2015年增資8.63億建設全新的羅氏創新中心上海,將於今年下半年竣工。建成後的創新中心將聚焦於研究與早期開發免疫、炎症及抗感染疾病領域的創新型藥品,上海也將成爲羅氏繼舊金山和巴塞爾之後的第三大全球戰略中心。

按照一年計,在首屆進博會達成的累計意向成交爲578.3億美元。如今這些訂單正在陸續落實,助推國內消費升級的同時也讓企業受益。

按照紐仕蘭新雲董事長盛文灝的說法,進博會讓一些曾經離進口商品非常遠的低線級乃至縣城的居民也享受到了“進博紅利”。“進博同款”新西蘭紐仕蘭4.0牛奶在寧夏石嘴山市平羅縣的當地超市裏都能買到。在今年年中的電商節,該款牛奶近八成消費者來自於三四五線城市。

在首屆進博會上採購了33臺大型醫用設備的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資產監管部主任李斌透露,當時採購的33臺設備已有27臺在上海多家醫院投入使用,“在進博會上大訂單集體採購,價格可優惠10%至15%”。今年的進博會還計劃採購更多大型醫用設備,包括全球最先進的手術機器人。

作爲服務貿易領域的採購商,建發(上海)有限公司物流部經理徐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更加充分了解國內企業和外商的需求下,今年的進博會希望擴大采購品類,從去年主要集中在乳製品行業,擴大到礦產原材料和汽車等領域。如果今年的採購品類有所增加,預計採購量將會比去年增加30%~40%。

作爲去年建發的採購對象,全球乳品出口企業和牛奶加工企業恆天然相關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首屆進博會上恆天然簽下的訂單總額超過120億元人民幣,今年進博會的展臺面積還將比去年再擴大一倍,並將展示今年下半年最新發布的新品。

貿易便利和審批速度提升

週一在新西蘭牧場擠的鮮牛奶、週三就能送到中國消費者手裏;創新藥品在國內的上市速度快了至少一半……中國的加速度正在不斷深化的貿易便利化和相關改革中,引來全球關注。

盛文灝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進博會帶來的貿易便利化和溢出效應,讓新西蘭鮮奶直達中國消費者餐桌的時間從原先的8天縮短到了3天,也讓該公司乳製品今年一季度的線上銷售同比猛增309%。尤其是首屆進博會以後,最高每週銷量達到80000瓶,是貿易便利化之前的26倍,是進博會之前的2倍。

計劃在第二屆進博會上通過近800平方米的展臺展示高質量創新藥品等產品和服務的默沙東中國區副總裁、戰略業務規劃負責人張麗坤錶示,受益於中國政府大力推進創新藥物引進和加速新藥審評審批,僅2018年一年,就有9種默沙東創新藥物及疫苗獲批;9種創新藥物及疫苗正式上市,涉及腫瘤、丙肝、抗病毒等多個治療領域。這讓默沙東中國成爲了在中國增速最快的跨國製藥企業之一。

隆偉利也稱,去年亮相於首屆進博會的羅氏抗癌藥安聖莎,僅在美國獲批後的9個月後就迅速在國內獲批,基本實現了與歐美的同步上市。獲批後的短短46天后就開出了國內的第一批處方。以往,進口創新藥在國內獲批上市一般要比歐美晚5~6年,安聖莎的加速獲批上市見證了中國不斷深化改革開放和創新藥註冊審評新政下的中國加速度。

讓輝瑞生物製藥集團中國區總經理吳琨印象深刻的是,將在第二屆進博會上展出的創新腫瘤藥物愛博新在國內的上市速度較以往快了一半以上。截至目前,中國已有超過4000名患者接受治療。

海關總署口岸監管司副司長黨曉紅表示,在首屆進博會期間,海關總署量身定製並落實了13項便利舉措,上海海關高效完成了1046批展品的監管,總貨值達10億元,企業整體通關時間壓縮2/3,大大降低了通關成本。

首屆進博會後,兩項創新政策——“ATA單證冊海關簽註期限由6個月延長至1年”和“展覽品結轉到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和保稅監管場所,准予覈銷結案”已經固化,將在每年的進博會中持續保留,並擴大到國內的其他進口展會。

除了延續首屆支持措施,第二屆進博會還將新增設立會展海關、引入大數據管理、簡化食品企業註冊、壓縮審批時限等4項新舉措。

在吸收借鑑首屆進博會經驗的基礎上,上海海關將持續優化跨境貿易大數據平臺相關功能,包括推動展品申報系統中的展品清單數據與大數據平臺上的物資證明函實現聯網自動比對,降低人工審覈比例,提升監管效能;開發巡館單兵作業系統APP,依託大數據平臺分析研判展會數據,實施展中精準監管與隱形監管,在加強實際監管的同時減少對展會、展商的影響。

同時,進一步簡化通關手續,在機場開展“先期機檢”試點,單次航班通關時間縮短約25分鐘,通關效率提升約62.5%,讓旅客“無感通關”體驗大幅提升。

爲了促進消費升級,打響上海購物品牌,海關方面還將加快推進保稅展示交易常態化工作,直接參與到方案的規劃設計和申請報批中。目前,保稅物流中心(B型)的設立申請已獲總署同意,即將獲得正式批覆,這將成爲虹橋商務區建設“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的重要基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