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鏡子時總感覺自己有點醜?

這裏不打雞血,我們直麪人生。

別難過,別人眼中的你可能更醜!

有首歌唱的好啊:“人生已經如此的艱難,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 ”

但秋風已起,寒冬還會遠嗎?頭埋沙土無法驅趕真相,讓我們睜眼面對現實和自己吧!

1、爲何照片中的自己比鏡子裏的還難看?

問:很多朋友都有這種體驗:自己照鏡子感覺還能忍受甚至比較順眼,但被別人拍出來,怎麼就那麼難看?

大師解讀

雖然審美是件比較主觀的私事兒,但除了觀察者的近視、散光和老花,還確實有其他因素會影響美醜的判定,比如以下幾種因素......

曝光、效應

也稱熟悉定律,簡單來說就是眼熟會加分!

日日照鏡子,熟悉生親近,慢慢醜習慣了,也就感覺不出醜了,這其中的奧祕在於人腦的自動修(mei)飾(yan)功能(完美解釋“日久生情”)。

但鏡中的鏡像位置和照片是左右調換的,看照片中那個很像自己的人,會有少許陌生感,也就沒那麼順眼了。

凍臉

效應

加州大學和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發現,人們普遍認爲視頻裏動態的人像會比截圖好看,靜態臉相對動態臉沒那麼有吸引力。

這可能跟動態臉的印象形成方式有關:

01 平均臉

人們會把在不同位置、不同側面的同一張臉進行平均化,可能導致更不容易發現瑕疵吧。這與先前研究所發現的“平均臉更有吸引力”是一致的。

上圖爲“各國平均臉”的最終研究照片,選自百度百科

02 、識別機制

另一個可能是“他們(動態臉)更好地激活了我們的面部識別神經機制”。

“ 視網膜亮度平均化 ”

小測驗瞭解一下

2、爲什麼自拍的照片比別人拍的要好看一些?

問:如今的美顏軟件不勝枚舉,隨便拍張自拍一個個都是小仙女小仙男。然而,落入別人鏡頭中真實的你爲什麼這麼不忍直視呢?

大師解讀

原因有二,第一是因爲鏡像位置。自拍和鏡子的左右相同,符合自己的眼緣審美。

第二,和手機鏡頭有關。鏡頭是凸凹鏡頭組,無論如何搭配都會有畸變問題,不同焦距不同距離拍攝會產生不同的扭曲。

簡單來講,從長焦鏡頭到廣角鏡頭的切換中,人臉會有個從小臉到大臉的變化,即人臉畸變的過程。

手機前置鏡頭一般是廣角鏡頭,焦距0~35mm,如果距離過近,會產生“桶型畸變”,但大家自拍一般都不會距離很近,一臂距離可以讓臉龐顯得小。

而後置鏡頭一般是長焦鏡頭,85mm以上,會產生“枕型畸變”,這種扭曲會讓人物扁平化,失去細節和立體感,還會顯得臉大。

魚眼鏡頭 VS 枕型畸變

(典型的桶型畸變)

高曉松老師真人示範

3、別人眼中的自己和自認爲的樣子到底差多少?

在欣賞自己時,大家的眼睛好像都會自動開啓十級美顏功能,那麼在別人眼裏的你到底是什麼樣子呢?

“原始印象”試驗

攝影師Scott Chasserot認爲不同的人對美貌的理解是有不同的,爲了證實自己的想法,他進行了一項名爲“原始印象”的試驗。

該實驗融合了心理學、神經生理學以及攝影藝術。利用特殊的技術把人們大腦中自己的外貌“拍”下來,並與他們真實的長相作比對,結果令人大喫一驚。

(左邊爲攝像機下真實的自己,也是別人眼中的自己,右圖爲自己眼中的自己)

實驗的參與者要展現最自然的形象,也就是素顏出鏡。打理好髮型後,工作人員就從不同角度爲他們拍數十幀的照片。這樣一來,鏡頭就能捕捉到他們的臉型、眼睛、嘴脣和其他生理特徵,經過特殊軟件處理得出左圖。

這些照片隨後將以幻燈片放映的形式給參與者們看,同時會有設備記錄下他們的反應,並做修正最終得出右圖。

所以,真正自帶修(mei)飾(yan)功能的

其實是我們的大腦,

大家懂了嘛?

★ 大師寄語 ★

現實很扎心,但我們要樂觀!

畢竟物種的進化,

給我們留下了一雙發現美的眼睛

和善解人意的大腦,

好讓我們在這個殘酷的現實中

開心的活下去

以上內容來自微信公衆平臺視覺系大師的soho屋,作者 於青視光專業眼科醫生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