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坨泥巴在民間大師的手裏如何變成藝術品,今天小盧哥就帶大家看看泥罐製作的過程。泥罐是一種粗糙的烹飪炊具,追溯人類使用的歷史已有上千年,以前沙罐是家庭生活的常用烹飪炊具。

隨着時代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用土製泥罐烹飪的人越來越少,泥罐的生存空間也越來越小,這個手工製作行當也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泥罐主要經過選土、和泥、造型、涼曬、裝窯點火、出窯等程序。所謂選土,就是要找到最好是膠粘土。之後將取回的膠土曬乾,碾碎,撿淨雜質,草屑,然後兌水和成一定硬度的泥坯,放在陰涼處醒幾天再進行加工。

在根據產品的體積、規格、形狀, 把泥坯放在轉盤上,左手扶外,右手扶內,旋動轉盤,將坯料慢慢固定成型;產品定型後先放在陰涼處涼幹。

之後,就裝窯點火,這是關鍵環節,主要掌握火候,限定時間;燒好後出窯就完成。但在這些工序中,如果其中一道出現問題,整個泥罐的製作就前功盡棄了。

如今,泥罐作坊在近乎原始的手工方式生產加工泥罐,延續着土與火的神話,但隨着社會的發展,這些民間大師離我們越來越遠,他們真正慢慢的消失在你我的視野,如果你遇到這些民間大師,你會購買他的泥罐嗎?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