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开始摩拳擦掌,觉得可以抄底了,有些大咖也如此建议。理由是今天的市场,颇像2008,房价已经开始下跌——尽管不大,政策底已到——宽松可期。如是对照,此时当是抄底之大机。

  我是不敢叫人贸然抄底的。坦白讲,经济学在预测未来——尤其是短期波动——的能力上,苍白的可怜。我们要时时刻刻警惕:尽管历史往往会重演,但未来是难以预知的。如果“风险”能够预知,那“风险”就不存在了

  最厉害的经济学大师,也会亏掉底裤,这是有案可稽的。比如常炒股的人应该都知道有个大牛——欧文费雪,张五常评价他是20世纪最牛的经济大师,经典巨著《利息理论》的作者,惊为天人的一个家伙。上世纪20年代,炒股赚到了大钱,据说高达1000万美金,富得超过凯恩斯,堪称史来最有钱的经济学家,也被誉为“华尔街的先知”,对股市的言行影响舆论走向。在“黑色星期四”之后还发表文章说:股市已经到了“永久性的高地”。然后,在大萧条中输掉了所有,一文不名,耶鲁大学买下了他的房子又终身租给他,免得他被债主赶出去。

  讲大师的例子,丝毫无不敬之意。而是想强调两个意思:一是,就是研究经济运行如此精湛的天才思想家,也难以预知未来。二是,理解投资,首要原则不是赚多少钱,而是要避免大亏损。每个人杀进市场,都是认为自己是能够赚钱的那个人,但是凭什么呢?难道就因为你长得比我帅?你掌上舞?

  这里我要稍微解释一下,今天也看到一篇文章说,即便你是在2006年的纽约、2007年的深圳、1997年的香港买房子,经历了诸多波折,今天你依然可以赚大钱。是的,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长周期”观点。优质城市里的优质房地产,将长期上涨。理论上,最赚钱的方法就是不断的买进并且持有。

  但这不影响在某个动荡的时点上,我们要选择一些通变的策略。

  尽管我整体上不太信奉凯恩斯的理论,但是我觉得他有两句话说得很是有趣。一句是,他曾经在嘲讽自由经济学派主张“不干预”的时候说:暴风雨来临,(自由派)经济学家只会说,暴风雨过后,海面还会恢复平静(大意)。另外一句是,“从长期看,我们都死了”。

  这个意思是,谁都知道暴风雨过后海平面还会恢复平静,谁都知道冬天过去春天就来,睡也都知道太阳明天照常升起。但问题在于,你得首先让自己能够熬过冬天,不要被冻死,要能看到第二天的太阳升起。

  房地产从长周期看,优质大城市通常确是永远涨。知道这一点很重要,意味着我们就算是在最艰难的情况下——比如买到顶点被套了,我们也可以保持相对平静的内心和坚定的信念,不至于完全绝望。

  但人寿有限,资金也有限,各人承压能力也各有不同,我们需要学会如何规避和面对一些极端情况——比如像1929大萧条、1998亚洲金融风暴、2008金融海啸那样的大动荡。这些大动荡,在个人的一生中,遇到的概率并不高,但它的特征在于,时间极短、危害极大,对家庭承受能力的考验、对人性的考验,都非常残酷。往往一旦发生,你一着不慎,就能陷全家于深渊之地,终生再无翻盘之希望——这世上像格林厄姆那样经历了1929大亏又能东山再起、从此长青不老的,毕竟是少之又少,而像费雪那样的飞流直下却是多如牛毛。

  所以,我们说长周期里看,房地产会向上,股票也会向上,经济也会向上,文明其实也会向上。(放到历史长河里看,整个人类社会都在螺旋向上。就是中国数千年来,我们经历过魏晋南北朝数百年的种族屠杀,经历过抗日战争的大悲剧,但显然今天的生活富足程度也远比往昔为高)。

  但是,在短期里,我们还是有必要学会规避掉一些大的波动——尽量不要被“黑天鹅”给咬到了,也不要被“灰犀牛”给撞上了等等,就算是被活捉,也要受伤轻一点。

  你千万不要猛叉叉跟我说:老子就是要头顶一炷香,腰插三把剑,披星戴月走,满仓过牛熊。如果你是这样一种人,我不反对:你用来炒房炒股的钱,都是“闲钱”,就算是全亏光也不会影响到家庭。如果你不是——绝大部分人都不是,那么,我要送你一句话:子曾经曰过,明知山有虎,我要躲着走

  难点永远都在于:你要去判断,山里的老虎有多凶,走没有走。这个判断,如果要非常精确,有点像“薛定谔的猫”了——你要进山才知道老虎走没走。就是刚才说的,如果风险能预知,那风险就不存在了。这太强人所难,谁也做不到。

  但我们可以站在山下做大概的、不那么精确的判断,也只能这样做。这样做有没有风险,有,就是你可能会遇到一种情况:你可能会错过最好的抄底良机。但有没有收益,自然也有,就是你会规避掉被套的悲惨。进不进山,全在于我们去判断风险和收益的权衡。

  从这个角度来观察,我只能给出的整体判断是:现在的市场能见度太低,极具诱惑力的“好价格”还没有出现,如果从整体市场的角度看,下跌只是刚刚开始。有没有一些价格很有诱惑力的楼盘?自然有,2018年出了还不少,但那是因为限价而出现的,多数并不是市场调控。一码归一码。当然,整体不代表个别,如果碰到那种折价很大的楼盘,我们也千万不要手软。这个又涉及到对具体区域、楼盘的判断估值,是另一回事了。

  很多鼓励买家抄底的逻辑支撑是——政策底已到,接下来要大宽。我在之前已经做出了这样的判断,目前政策底已到、趋于宽松,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如果你认为可以抄底了,那前提假设就是要“政策大放水”了,这两个是完全不同的事。

  现在来看,未来的利息是要松动的(表现为原来上浮10-20%的幅度要下来,回到基准线),存款准备金率是要下降的,财政政策是要扩张的,减税降负是要进行的。

  这些我认为统统都是会推行的,但是,即便如此,我还是认为,博未来的政策大放水,恐怕很难。

  如果中国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突然性启动大降准、大降息、再次大放货币,结果不就是加剧资本外逃吗?不就是自己推着自己重走当年日本在1985年广场协议之后走过的路吗?日本殷鉴在前,这条路我认为走不通,也不会走。这个观点我在之前也说过了:不要再期待再来一次老配方,如果真的来了,那一定是中国经济更大的灾难。《今时今日,房地产调控既不能强刺激,也不能强打压》、《论“夜壶”之不可再启》。

  所以,未来的货币政策会宽松,但我认为不会是大水漫灌的。

  其次,不要刻板的与2008对比,要清楚今天中国经济最麻烦的事,和2008还是不同的。

  很快我们会发现,中国经济运行最大的麻烦,是企业不借钱,尤其是民企。“活下去”换个说法,就是企业惜贷。不借钱了,收缩投资,要屯粮食过。就是说,现在不是国家要“去杠杆”了,是企业主动要去杠杆。导致这个结果出现,是他们对未来预期很悲观,继续投资赚不到什么钱。

  企业家,尤其是民营企业家的投资经营信心悲观,这是时下及未来中国经济最大的困难所在。相信接下来主力的大政方针会围绕着“提振民企投资信心”这一点来做文章。这是必然要行的路。

  这个靠放水,是化解不了的,因为他们不借钱。靠减税降负也是不够的,因为企业的钱是省出来了,但他找不到投资门路,很多行业赚不到钱了。要想激活,只能继续扩大市场、开放原来低效率的市场(并且进一步保护产权)。中国经济的后劲远没有耗尽,还有一大堆的市场领域等着民企,比如医疗、教育、健康、养老、能源什么的,这些领域这些年来,缺乏竞争。放开这些市场,不需要政府给什么特殊政策照顾,只需要开放、公平就好。企业的钱能进去,有得钱赚,受到保护,人自然就不会跑。广阔的市场,丰富的市场机会,安定的和平环境,措施得当,企业家还是很愿意投资的。

  所以,由目前看,很多迹象未明,不要陷入到陈旧的“老配方”里去。如果要我给建议,还是之前说的:宁可错过,不能犯错。不赌政策,不博抄底。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