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起夜間經濟,在很多城市還在完善夜市酒吧商業形態的時候,成都政府主導下的夜經濟已經開始提質升級,向融合了藝術、文創、文博、賽事等新興消費業態以及更具“國際範、蜀都味”的多元消費新場景的營造邁進,走入全新的夜經濟2.0時代。成都夜間經濟迭代本質上也是一種以天府文化創新演繹爲內核、疊加科技等前沿表達手段、融合多元消費場景的新模式。

◎ 《法人》全媒體記者 王茜 四川成都報道

在成都,以夜幕降臨爲分界線,白天是生存,夜晚是生活。提起夜間經濟,在很多城市還在完善夜市酒吧商業形態的時候,成都政府主導下的夜經濟已經開始提質升級,向融合了藝術、文創、文博、賽事等新興消費業態以及更具“國際範、蜀都味”的多元消費新場景的營造邁進,走入全新的夜經濟2.0時代

週末的夜晚,成都東湖公園的域上和美先鋒劇院上演了一場“偷心之旅”:8600平方米的劇場被劃分爲168個大小不等的隔間,40多名演員們在近三個小時裏,重疊交替演繹了50個故事。作爲一部先鋒戲劇,《成都偷心》架構出一個超現實的夢幻世界,以一種隱晦的方式擾亂了夜遊者的心。

這部沉浸式的戲劇只在晚間9點到11點演出,涵蓋了表演、音樂、攝影、空間視覺、多媒體影像、現代舞蹈等多種藝術形式,很多元素的相互融合都是首次嘗試。自6月8日首演至今,據某售票平臺的不完全統計,復購率高達43.1%。

導演孟京輝在談及爲何要爲成都打造“定製劇”時認爲,“成都完全具備這樣的承載能力”,因爲到了成都“你的心、情感就被偷走,是那種沒有辦法、迫不得已又沉迷其中”。孟京輝所打造的劇目,挖掘了這座悠閒自得的城市背後豐富躁動的另一面,展現了他對成都當代氣質的探尋。

“我們希望《成都偷心》並不僅僅是一部演出,而是能夠成爲成都這個城市的一個符號,與成都真正產生一種精神上的聯絡。”孟京輝說。

現代與歷史的微妙平衡

提到夜經濟,很多人會直觀地以爲就是夜市,其實喫喝玩樂只是夜經濟的起點,成都的酒吧街、小食街的商業形態已經成熟,這個城市正在努力突破“千城一面”的侷限。在一項對遊客的夜遊體驗調查中,文化節市、文化參觀、創意文娛等需求佔比位居前列,這充分顯示出在物質生活的極大滿足之後,精神生活的空白需要及時填補。

夜晚漫步於成都街頭,無論身處錦裏、武侯祠,還是寬窄巷、春熙路和太古裏,總能感到屬於成都的獨特生活美學:國際範兒的時尚商圈,背街小巷裏的藝術夜市,個性鮮明的小酒館,風格依舊的老茶館,隱於鬧市的青燈古剎,現代生活與厚重歷史匯聚於此。古老與現代、本土與國際、固守與前衛,這些看起來互相矛盾的元素,卻能達成一種微妙的平衡。

千百年來,經濟系紐帶,文化是靈魂。

張大千先生的《長江萬里圖》以四川爲起筆,開卷就是都江堰的鐵索橋。天府之民,因岷江水流的自流灌溉,“水旱從人,不知饑饉”。良好的物質條件,使得成都人自古便對生活品質孜孜以求,無論是美酒、美食,還是蜀錦蜀繡,都彰顯了成都人的物質趣味。

地理環境得天獨厚加上歷史沉澱,使得成都有打不夠的麻將、喫不膩的火鍋、品不盡的蓋碗茶、擺不完的龍門陣。自盛唐以來,成都夜間便是“錦裏開芳宴,蘭缸豔早年。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如今千年過去,人文基因從未褪去。成都在傳承燦爛的巴蜀文脈中,孕育出了特質鮮明、獨具魅力的天府文化,這種文化底色使得成都在走向國際化、現代化的進程中,一直在探索着經濟發展與文化傳承之間的和諧共生。

今年3月下旬,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公佈了各大城市的“知城·夜生活指數”,成都以76.21分佔據了新一線城市的夜生活指數首位。7月24日,《阿里巴巴夜經濟報告》也顯示,成都在各個領域都顯示出活躍的夜經濟氛圍,多項指標位於全國前列。熱氣騰騰的夜間消費背後,新商業活力被不斷激發——光芒閃耀的大商圈,不打烊的中小商戶,深夜值守的數字化公共服務,街頭奔忙的外賣小哥,還有燈光下的文藝舞臺……夜經濟正在成爲提升城市活力、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新引擎。

藝術文化注入消費體驗

作爲衡量一個城市旅遊競爭力和吸引力的重要指標,遊客的停留時間越來越重要,而影響停留時間的一個重要因素便是夜間旅遊。據中國旅遊研究院最新發布的《夜間旅遊市場數據報告2019》顯示,對夜遊體驗有需求的遊客佔總數比例達92.4%。

傳統的成都夜生活,酒吧街或火鍋餐飲是市民的常態化選擇,對遊客的吸引力過於單一。但是,經過創意文化包裝之後,對新的消費階層尤其是年輕羣體的拉動力明顯上升。觀察成都的商業形態,記者發現商業地產的發展早已不是消費場景這麼簡單,主題化、新零售、黑科技、重體驗、文創風、講情懷……國際快時尚品牌不再是購物中心引流的唯一選擇,越來越多的文創產品不斷填滿都市人多彩的生活社交空間,融合了藝術、文創、文博、賽事等新興消費業態以及更具“國際範、蜀都味”的多元消費新場景的營造正在成爲主流發展方向。

準確地說,成都的文創人都在積極將藝術文化注入消費體驗之中,用生活美學拉長顧客的停留時間。因此我們看到,書店、畫室、手作體驗、藝術生活館等業態,從不同角度向消費者闡釋着文創藝術的芳香典雅。

僅123米長的大川巷,是典型的創意文化的受益者。這條位於錦江區天仙橋北路的老舊街道,經過幾個月的改造,搖身一變成爲“全國首條以原創畫廊爲核心的藝術夜市”。上個世紀80年代的老建築並未被拆掉,而是與2008年的新建築對視而立,呈現了一種新與舊的碰撞和融合。在晚上20點半至22點短短的一個半小時時間裏,大川巷的人流量佔據了整天的40%左右,是成都最紅火的網紅夜間打卡地之一。正如域上和美文旅股份董事長邱偉所說:“藝術可以讓商業更加親民,創意文化的包裝解決了成都老街區業態空心化、低端化的問題。”

文博釋放夜間消費新動能

另一個夜間文化消費的亮點就是“深夜書房”。

近些年來,國內著名書店連鎖品牌方所、言幾又、西西弗、鍾書閣、軒客會·格調書店、Kids Winshare等紛紛進駐成都各大商圈,爲商業品牌的豐富度提供着重要的文化內涵。早在2017年,成都就獲封“2017年中國書店之都“,書店數量達到3463家。繼北京後位居全國第二。新華文軒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大利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書店是一個城市的文化地標之一,對城市整體文創氛圍助力。”

坐落於寬窄巷子深處的著名全國書店品牌三聯韜奮書店,在煙火氣十足的蜀味古巷中別有另一番書香氣息。自實行24小時營業以來,每週末都會舉行新書發佈、作家對談等活動,吸引了夜間消費的人羣。“晚7點以後的客流量佔全天的一半,”書店的工作人員介紹說。

進駐成都的“中國書店的頭牌”方所,位於錦江區東安南路的江邊綠道上,比廣州方所首店面積大了整整3倍,在選址和設計上明顯較其他地區前衛大膽。4000平方米的空間,運用藏經閣理念,在鋪滿行星軌跡的地面,造就出宇宙星辰與魔幻版的傳奇。這個創意體現出方所要佔領成都書店設計的制高點。“超級羨慕成都的小夥伴,能時刻在這麼美的書店放鬆自我。”曾經逛遍全國各地城市書店的張帆,掩飾不住對成都方所的喜愛。

西西弗則在成都開了8家分店,除了兩家是真正的書店以外,其餘6家都是主打矢量咖啡,每一家均有獨特的風格,主色調都是低調、精緻和溫馨。

位於鈀街的軒客會格調書店則是成都第一家實體24小時書店,名副其實地以“格調”取勝,開業以來受到了衆多深夜讀者的喜愛。“書店每晚人流量達到兩三百人。書店的文化衍生品、飲品等銷量也不錯。”店內一名工作人員表示,書店還在2017年7月獲得了成都“百佳文化地標”的稱號。

不難看出,夜晚是書店文化消費的主要時段,如何運營好24小時書店是對經營者的長久考驗。當傳統書店單一的書籍售賣業務難以支撐24小時書店的日常運轉時,一些書店會通過提供輕食品、售賣文化衍生品和組織文化活動等當下流行的書店經營方法,將精神文化轉化爲經濟效益,實現“實體書店轉型升級”,讓“深夜書房”成爲夜晚最溫暖的存在。

另外,文博產業也不甘居後,開始釋放夜間消費動能。

“博物館奇妙夜”在成都早已不是新鮮事兒了。金沙遺址博物館早在2017年就嘗試將展覽時間開放至21點,成爲全國夜間開放博物館的先河。成都武侯祠博物館的招牌活動武侯夜話、武侯夜鶯、武侯夜韻,不同主題活動輪番上演,讓肇始於公元223年的武侯祠彌散着文化的浪漫。

演藝新場景推動夜消費

8月3日晚,“2019俄羅斯國家技巧秀亞洲盛典成都站”在華熙LIVE528M空間圓滿落幕。個性獨特的四面環繞舞臺設計、極致的視覺體驗帶來了身臨其境的狂歡與藝術。像俄羅斯國家技巧秀這樣的大型演出,華熙LIVE528M空間每年都會承接上百場,通過引進和舉辦多項自主或合作的文化體育IP項目、文化娛樂演出活動、文化展覽展示等,爲市民帶來全新的沉浸式互動數字文化娛樂消費體驗。

文化演出爲深夜的消費市場帶來生機與活力,在帶動相關產業方面作用顯著。

《成都偷心》曾經後臺統計數據發現,本地與外地觀衆的比例約爲7:3,有近三成的觀衆是從外地趕來的。還有華僑安仁古鎮推出的中國首部大型公館實鏡體驗劇《今時今日是安仁》,通過融合巨幕投影、裸眼3D,甚至全息等科技手段打造夜間沉浸式體驗。這種先鋒劇目,對遊客的吸引力很大。近日,在大麥網對晚間演出峯值時段(19點—21點)的觀看統計數據中,成都排名全國第四,僅在北京、上海、天津之後,依然領跑新一線城市,反映出成都演藝事業的蓬勃發展。

由此可見,夜經濟的消費不僅要滿足人們在夜間的味覺和嗅覺,還要兼顧觸覺、聽覺和視覺,這些都需要文化創意項目的大量根植和介入,最終形成“食、遊、購、娛、體、展、演”的良性呼應,而成都在此方面均走在了前列。“成都文旅人的使命就是讓這座城市有顏有味。” 成都文旅集團董事長蔣蔚煒說。

據贏商大數據中心監測,全國一二線城市購物中心的文創業態佔比逐年攀升。在各項關於城市吸引力的綜合數據調查中,成都在文化內涵的評分中一直居於優勢地位,市民對藝術、文化領域興趣濃厚,參與度很高,多次高分上榜“世界新增文創魅力城市”和“創新特別貢獻城市”。

科技與文化的複合疊加

夜幕降臨,記者站在合江亭順着錦江向遠處望去,波光粼粼的江面燈火輝煌,河畔的“光影走廊”交替閃現着“東門市集、鬧市禪修、蜀錦蜀繡、錦官古驛”的錦江商貿勝景,呈現出別樣的天府文化。

“夜遊錦江”是成都文旅集團今年打造的最新品牌文化項目,創意原點取自杜甫詩作《春夜喜雨》中的“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遊客可以乘坐烏篷船從東門碼頭出發,順河而下觀賞“花重錦官光影秀”,重溫成都曾經的繁華。該項目自年初運營以來廣受好評,截至7月20日,已接待國內外遊客近10萬人,試營業船遊項目3000餘人次,當仁不讓地成爲又一網紅打卡聖地,其所蘊含的市場潛力巨大。

項目負責人告訴記者:“河堤設計的景觀裝置是多功能的,白天是靜態裝飾,而夜晚則是動態影像。”“夜遊錦江”將成都夜經濟的盛景推向新的高潮。

值得一提的是,“夜遊錦江”項目所呈現的是一種多功能複合疊加的“產業生態”——水上游船、城市“光影櫥窗”、東門碼頭“門泊東吳萬里船”以及合江亭“花重錦官光影秀”等多個文化創意點,都是通過燈光置景、全息投影、多媒體互動等綜合文創手段實現的視覺盛宴,爲市民和遊客營造了一個多維度的沉浸式體驗空間。

成都從來不乏景點,也在不斷推陳出新地開展城市營銷——高塔夜遊、美食集市、酒吧夜娛、民居夜宿等包含城市溫度和生活美學的全新體驗,日漸開啓成都城市經濟發展的夜間模式。

這些新興的夜間消費場景受到越來越多的商業資本和市民遊客的青睞,有力推動着城市社會經濟與消費活力的蓬勃發展。成都夜間經濟迭代本質上也是一種以天府文化創新演繹爲內核、疊加科技等前沿表達手段、融合多元消費場景的新模式。(美編 劉曉瑩 責編 呂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