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公众号“把科学带回家”提供

  给孩子最好的科学教育

  学生党都懂,自习时和同学讲话被老师发现是多么痛的领悟。

  有没有办法,让2个人实现隐秘的对话,同时不会被别人听到?

  今天就教你用火柴盒制作麦克风,实现远距离私密通讯。

  

  关键概念

  换能器,碳粒式麦克风

  材料和操作

  火柴盒

  铅笔若干

  裁纸刀

  电池一个

  带电线夹子的导线(网上买大概1根1块钱不到)

  耳机一副

  制作方法非常简单,看下面的视频。

  

  

  @DHax

  

  1 把铅笔里的铅笔芯(石墨)弄出来。

  2 在火柴盒上扎4个洞,然后把2根铅笔芯穿进去。再在2根铅笔芯上架一根短一点的铅笔芯。

  3 连上导线和电池,然后连上耳机,就可以用了。

  用的时候,一个人戴着耳机,另一个人对着火柴盒说话,戴着耳机的人就可以听到火柴盒传来的声音。

  当然了,2个人如果距离很近,就体现不出火柴盒麦克风的效果。最好用长一点的导线,这样在远距离也可以听到对方的声音了。

  火柴盒的应用嘛…大概方便在自习的时候给远距离的同学秘密说话吧。(老师们正在怒气冲冲地赶来!救命!)

  原理

  好玩是好玩,那么原理是什么呢?

  先说一下麦克风的原理。

  麦克风是一种换能器(transducer),它可以把声能转化为电能,把声音的信号转化成电信号。

  在普通麦克风里,有一些振动膜(一般来说是铝箔或是塑料薄片)可以随着声波而振动。接着,麦克风里的元件(线圈和磁铁)可以把振动膜的振动转化为电信号,通过导线传导到耳机或扬声器里。

  

  麦克风的原理。1是声波,2是振动膜。

  

  那么,火柴盒麦克风是怎么把声音转化为电信号的呢?

  其实,我们造出的,是英国发明家戴维·爱德华·休斯(David Edward Hughes)在1878年左右发明的碳粒式麦克风(carbon microphone)。爱迪生据说也同时发明了这种碳粒式麦克风,还和休斯吵了起来。

  

  戴维·爱德华·休斯

  

  碳麦克风的原理是这样的,石墨是由碳形成的,是电的良导体。

  

  休斯发明的碳粒式麦克风,A是碳棒,它松松地插在导线之间,因此可以随着声波振动。B是电源。

  

  当声波使石墨棒振动时,就会使石墨棒和电线接触点的电阻略微发生变化,从而改变电流的大小。通过这种方式,声音信号就被转化为了电信号。

  你可以想到,在我们的火柴盒麦克风里,架在2根石墨棒上的那根孤单的石墨棒也会随着声波振动,它和其他2根石墨棒的接触点的电阻也会随着振动改变,从而影响电流大小。

  休斯和爱迪生不同,他当时并没有把自己的发明申请专利,而是把它献给了全人类。麦克风的英文microphone也是他创造的。

  后来,碳粒式麦克风发生了进化。新的碳粒式麦克风把碳粒夹在两片金属片之间,声波使金属片振动,从而改变中间碳粒的电阻,进而改变电流。

  

  老式电话里的碳粒式麦克风(上)以及原理(下)

  

  在20世纪20年代,在真空管被用于电话之前,电话里用的大都是这种碳粒式麦克风。它的制造成本低,输出信号强,直到20世纪80年代的电话仍然在使用碳粒式麦克风。

  亲爱的小伙伴们,

  你有没有尝试“火柴盒麦克风”

  想让更多小伙伴看到你的作品

  可以把你拍到的照片发给我们哦~

  

  你也可以把孩子的小名

  一起发过来展示在我们推送中。

  

  我们将每月抽一次奖,

  送一期电子版《环球科学》!

  读者投稿

  梁朔 小朋友按照把科学带回家的一期节目做的念力棒:

  不用扳手,空手让螺帽自动旋开,五金师傅都惊呆了 | 科学DIY

  心晴小朋友自创的念力棒:

  斑竹枝小朋友按照把科学带回家的一期节目做的机械蝴蝶:

  史上最容易制造的机械蝴蝶,让你的心情一下子回到春天 | 科学DIY

  不过瘾,请戳

  一个高功能自闭症教授告诉我们,为什么人类不能消灭自闭症

  你绝想不到,鸡每天下蛋是为了这种神奇的植物

  把科学带回家 ID:steamforkids

  给孩子最好的科学教育

  转载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图片非特别注明均来自网络。

  为保护原创,参考资料储存于石墨:

  https://shimo.im/docs/AjOe6IPymugCnUem/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