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文以“《關注企業應收賬款增長明顯提速的潛在風險》”爲題刊發於41日《第一財經日報》,基本上完整刊發,這裏貼出原稿全文。

強調:

去年下半年以來,在經濟增長動力削弱、市場主體預期惡化的背景下,持續數年的企業應收賬款增速降低趨勢發生逆轉,全國企業應收賬款增長提速,逾半省級政區增幅超過全國總體增幅,廣東、江蘇、浙江等名列前茅的經濟大省增幅較高,青海、安徽、廣西等省份增幅超過或接近20%,中小企業、小微企業應收賬款增幅連續第三年超過大企業應收賬款增幅,有的企業去年約4成營業收入都化爲應收賬款而一時難以回收。在這種情況下,有可能出現新的、局部的、集中於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民營企業)的三角債羅網,系統性金融風險也有可能從這裏打開突破口,值得我們給予足夠重視。

分地區看,北京、上海應收賬款同比增幅雖然較低,但廣東、江蘇、浙江等名列前茅的主要經濟大省應收賬款同比增幅較高,對國家宏觀經濟全局穩定性潛在風險較大。而且31個省市自治區中有16個省級政區應收賬款同比增幅超過全國平均水平,接近半數;非主要經濟大省中青海、安徽、廣西應收賬款同比增幅明顯太高,需防止其成爲系統性金融風險突破口。

2019.4.2

關注企業應收賬款增長明顯提速的潛在風險

梅新育

1990年代,三角債曾經嚴重束縛我國經濟發展,危及我國宏觀經濟穩定全局;去年以來,特別是去年下半年以來,在經濟增長動力削弱、市場主體預期惡化的背景下,持續數年的企業應收賬款增速降低趨勢發生逆轉,全國企業應收賬款增長提速,逾半省級政區增幅超過全國總體增幅,廣東、江蘇、浙江等名列前茅的經濟大省增幅較高,青海、安徽、廣西等省份增幅超過或接近20%,中小企業、小微企業應收賬款增幅連續第三年超過大企業應收賬款增幅,有的企業去年約4成營業收入都化爲應收賬款而一時難以回收。在這種情況下,有可能出現新的、局部的、集中於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民營企業)的三角債羅網,系統性金融風險也有可能從這裏打開突破口,值得我們給予足夠重視。

一、2018年以來企業應收賬款增長提速

20062007年以來,企業應收賬款增速總體上趨向下行。根據《中國統計年鑑》“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指標”一表中應收賬款數據計算,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增速2007年爲22.08%2010年爲19.54%20122017年增速分別爲19.21%15.90%10.30%9.13%8.19%6.94%[1]明顯逐年降低。按照歷年《中國經濟景氣月報》中“工業企業主要經濟指標”一表的數據,從2013年至2017年,112月全部工業企業應收賬款同比增幅分別爲14.0%10.0%7.9%9.6%8.5%,總體上同樣趨於下降。

然而,2018年以來,全部工業企業應收賬款同比增幅指標開始上升,111月這項指標同比增幅達到10.3%,比2017112月這項指標上升了1.8個百分點。在某些企業個案中,企業應收賬款佔其2018年營業收入比重可達4成左右。根據今年春節期間會見深圳企業界人士的見聞,有的電子商務和軟件企業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經營形勢都還可以,2018年下半年開始明顯惡化,去年全年營業收支賬面不虧損,但應收賬款達2700萬元左右,佔其去年毛收入總額的大約4成。考慮到這家深圳企業在統計分類中應屬軟件企業而非工業企業,其處境表明營收賬款猛增問題並不侷限於工業企業,而是同樣存在於其它產業。

賒銷本是一種開拓市場的商業信用工具,屬於貿易信貸,如若運用得當,無論在國內貿易還是在國際貿易中,都能夠對打開市場發揮巨大作用。但任何工具都有兩面性,賒銷和應收賬款也是一柄雙刃劍。在經濟高速增長、企業銷售收入流量膨脹、信貸資金大量流入實體經濟部門時,應收賬款較快增長不至於造成太大風險;但在經濟明顯減速時,應收賬款增長提速,就意味着風險上升、積累。

二、中小企業、小微企業應收賬款增幅連續第三年超過大企業潛藏額外風險

對比分析《中國經濟景氣月報》和《中國統計年鑑》中工業企業應收賬款指標,可以判斷,中小企業、小微企業應收賬款增幅已經連續第三年超過大企業應收賬款增幅。

《中國經濟景氣月報》中“工業企業主要經濟指標”一表的“應收賬款”項目涵蓋的是全部工業企業,《中國統計年鑑》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指標”一表的“應收賬款”項目涵蓋的是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前者還包括中小企業、小微企業,後者不包括。對比兩個項目同比增幅如表1所示,可以看到,20132015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同比增幅大於全部工業企業同一指標,表明大企業應收賬款增長快於中小企業、小微企業;20162017年,轉爲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同比增幅小於全部工業企業同一指標,表明中小企業、小微企業應收賬款增長快於大企業,從各方面跡象看,2018年應當也是如此。

1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與工業企業應收賬款同比增幅對比

年份

《年鑑》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同比增幅*

《月報》中工業企業應收賬款同比增幅**

2013

15.90%

14.0%

2014

10.30%

10.0%

2015

9.13%

7.9%

2016

8.19%

9.6%

2017

6.94%

8.5%

註釋:*根據《中國統計年鑑》表13-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指標”中“應收賬款”項目數據計算;

**《中國經濟景氣月報》中表2.6.4“工業企業主要經濟指標”中“應收賬款”項目;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鑑》,歷年;

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月報》,歷年。

其它條件相同,大企業獲得銀行融資比中小企業、小微企業要便利得多,因此更有能力通過賒銷方式拓展市場。其它條件相同,若大企業應收賬款增幅較快,表明企業界對經濟增長預期相對樂觀,更樂意接受以賒銷方式拓展市場,且大企業相對較強的銀行融資能力可以通過較多地使用賒銷、預付貨款的商業信用方式分享給中小企業、小微企業,亦即中小企業、小微企業雖然難以直接獲得銀行信貸融資,但大企業較爲容易直接獲得銀行融資,然後通過賒銷、預付貨款的商業信用方式讓中小企業、小微企業間接分享銀行信貸資金。在這種狀況下,不同規模企業之間生態關係相對和諧。倘若中小企業、小微企業應收賬款增幅快於大企業,則表明企業界對經濟增長預期相對不樂觀,接受以賒銷方式拓展市場的意願降低,但大企業能夠憑藉實力迫使客戶接受對己方更有利的付款支付條件,中小企業、小微企業則無此實力而被迫相對更多地接受對方賒購,自己本來就資金不足、缺乏銀行融資渠道,還要被迫接受客戶更多賒購、佔用自己更多資金,不同規模企業之間生態關係惡化,全社會的信用風險加速向中小企業、小微企業集中。

三、不同所有制工業企業應收賬款規模與增幅

分析當前不同所有制工業企業應收賬款增幅。根據《中國經濟景氣月報(2019.01)》數據,2018111月工業企業應收賬款149521.8億元,同比增長10.3%,比2017112月工業企業應收賬款同比增幅(8.5%)高1.8個百分點。其中,不同所有制工業企業應收賬款規模與增幅如下:

國有控股工業企業應收賬款32843.1億元,同比增長6.4%2017112月同比增長3.5%);

國有工業企業應收賬款2354.6億元,同比增長9.4%2017112月同比增長1.3%);

集體工業企業應收賬款447.8億元,同比增幅高達24.1%2017112月同比減少0.5%);

股份合作制工業企業應收賬款120.7億元,同比減少4.1%2017112月同比增長1.1%);

股份制工業企業應收賬款99303.1億元,同比增長10.4%2017112月同比增長7.8%);

外商及港澳臺投資工業企業應收賬款46442.4億元,同比增長10.1%2017112月同比增長10.4%);

其他工業企業應收賬款853.3億元,同比增長1.3%2017112月同比增長7.6%)。

根據上述數據,上述統計期內集體工業企業應收賬款增幅最高,達到24.1%,雖然其總量較小,不至於顛覆全局,但可能造成局部風險,系統性金融風險也有可能從這裏打開突破口,然後傳染其它部門。倘若大批企業形成了連環的擔保圈,少數企業的流動性危機就有可能引爆區域性金融風險。應收賬款大頭是股份制工業企業、外商及港澳臺投資工業企業,其應收賬款規模均在4萬億元以上,且增幅均超過10%

四、粵浙蘇和青皖桂應收賬款增幅值得格外關注

分地區看,北京、上海應收賬款同比增幅雖然較低,但廣東、江蘇、浙江等名列前茅的主要經濟大省應收賬款同比增幅較高,對國家宏觀經濟全局穩定性潛在風險較大。而且31個省市自治區中有16個省級政區應收賬款同比增幅超過全國平均水平,接近半數;非主要經濟大省中青海、安徽、廣西應收賬款同比增幅明顯太高,需防止其成爲系統性金融風險突破口。

31個省市自治區中,根據經濟體量和在國民經濟體系中的地位,對國家經濟全局穩定性影響最大、最值得關注的是廣東、上海、江蘇、浙江、山東五省市。同時,作爲首都,北京經濟形勢也具有不同尋常的影響。在這五大經濟省市加北京中,北京、上海應收賬款同比增幅最小,分別只有0.2%5.0%,表明這兩大核心城市穩定性較好,這對於我國宏觀經濟穩定當屬佳音。但第一經濟大省廣東應收賬款絕對量超過2.4萬億元,同比增幅13.1%,明顯超過全國總體水平;江蘇、浙江應收賬款規模分居第二、三名,同比增幅分別達到9.4%(雖未超過全國總體增幅但絕對水平仍然較高)和11.2%(超過全國總體增幅),值得重視:

上海,工業企業應收賬款7723.5億元,同比增長5.0%

江蘇,工業企業應收賬款22673.6億元,同比增長9.4%

山東,工業企業應收賬款10491.4億元,同比增長7.0%

北京,工業企業應收賬款4636.3億元,同比增長0.2%

廣東,工業企業應收賬款24005.9億元,同比增長13.1%

浙江,工業企業應收賬款13207.1億元,同比增長11.2%

進一步考察全部31個省市自治區,有16個省級政區2018111月工業企業應收賬款同比增幅超過全國總體增幅(10.3%),接近半數。其中青海(同比增長29.0%)、安徽(同比增長23.2%)兩省同比增幅超過20%,廣西超過18%(同比增長18.1%),有必要警惕系統性金融風險從這裏打開突破口。如果說青海經濟總量太小,衝擊全國穩定性的概率較低;但安徽經濟體量已經較大,而且是這10餘年來承接產業轉移的領先省份,合肥已經超越佛山、青島躍居世界第一大家電生產城市,工業生產和出口增長率連續多年領行全國,其工業企業應收賬款同比增幅竟然達到23.2%,其中是否潛藏重大風險,值得關注。接下來是雲南、內蒙古兩省區,其工業企業應收賬款同比增幅分別達到14.8%14.4%,超出全國平均增幅較多。

2018111月,16個工業企業應收賬款同比增幅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省級政區如下:

河北,工業企業應收賬款4354.4億元,同比增長11.9%

內蒙古,工業企業應收賬款2188.3億元,同比增長14.4%

遼寧,工業企業應收賬款4026.7億元,同比增長12.0%

浙江,工業企業應收賬款13207.1億元,同比增長11.2%

安徽,工業企業應收賬款5939.4億元,同比增長23.2%

江西,工業企業應收賬款2829.5億元,同比增長12.0%

湖南,工業企業應收賬款3877.0億元,同比增長12.9%

廣東,工業企業應收賬款24005.9億元,同比增長13.1%

廣西,工業企業應收賬款1841.1億元,同比增長18.1%

海南,工業企業應收賬款248.3億元,同比增長11.5%

重慶,工業企業應收賬款3030.6億元,同比增長11.9%

四川,工業企業應收賬款5225.6億元,同比增長11.4%

雲南,工業企業應收賬款1424.7億元,同比增長14.8%

西藏,工業企業應收賬款43.0億元,同比增長13.2%

青海,工業企業應收賬款439.7億元,同比增長29.0%

新疆,工業企業應收賬款1487.8億元,同比增長13.0%

六、解決當前企業應收賬款增長提速問題的建議

根據上述情況,有必要對當前企業應收賬款問題給予足夠重視,建議如下:

首先,優先關注重點地區企業應收賬款增長提速問題。首先是關注廣東、江蘇、浙江三個經濟與工業大省,以確保經濟全局穩定;其次是15個應收賬款增速超過全國總體水平的省區,特別是青海、安徽、廣西等幾個增速最高的省區,防範引爆區域性金融風險,以及區域性金融風險從這裏打開突破口傳染全國。

其次,積極穩妥在國內貿易中進一步推廣使用信用證結算,盡力從源頭上遏制、削弱應收賬款增長提速的勢頭。

第三,考慮採用類似1990年代集中化解三角債那樣的手段,在應收賬款等債務鏈嚴重糾結、已經形成三角債羅網的地方或產業部門,集中部分信貸資金,定向投放,定向清算應收賬款等債務,以有限的信貸資源取得最大程度解除債務束縛效果。

第四,在採取集中行動化解三角債的同時,需要避免激勵企業和地方道德風險,特別是要避免激勵信用觀念長期淡漠的企業經營者和地方政府道德風險。

最後,儘管目前對解決中小企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呼聲較高,但就總體而言,客觀規律決定了大企業獲取銀行信貸融資必然要比中小企業、小微企業容易得多,在防範金融風險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大企業向中小企業、小微企業預付貨款、賒銷等商業信用,讓他們間接分享大企業獲得的銀行信用,這樣更容易實施。

(初稿2019.2.15,修訂2019.2.20,三稿2019.3.10,四稿2019.3.19,僅代表個人意見)

[1]根據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鑑—2018》表13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指標”中“應收賬款”數據計算,第428頁,中國統計出版社,2018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