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蘋果手機的用戶都有這樣的感受:

每次蘋果一發布新手機

手頭正在用的老款iPhone運行就會慢慢的變慢

而且巨耗電

據《歐洲時報》報道,當地時間24日,意大利反壟斷監管機構調查證實蘋果和三星“有計劃地淘汰”自家生產的智能手機,是不正當的商業行爲,對兩生產商分別開出1000萬歐元(約合1140萬美元)和500萬歐元(約合570萬美元)的罰單。

目前,全球範圍內還有多起針對這兩家公司“計劃性淘汰”智能手機的調查行動正在進行中。

意大利AGCM是全球第一個正式宣佈處罰的機構,和AGCM同時與今年1月開始調查的法國機構,目前還沒有發佈調查結果。

也就是說,在未來,蘋果和三星可能還會接到更多罰單。

“計劃性淘汰”是什麼

蘋果手機涉嫌“計劃性淘汰”的消息在全球已經傳了至少一年多,這一次意大利AGCM終於給它蓋章定論,也算幫所有手機用戶們出了一口氣!

那麼,所謂“計劃性淘汰”是什麼意思呢?

“計劃性淘汰”(obsolescence programmée)或“內置報廢”,是現代企業家常用的手段,其目的是有意縮短一種產品的壽命。因爲這樣的產品在過了一段時間以後就會過時或者不好用。

這種策略背後的理念是,通過縮短重複購買週期來促進長期銷售額。

作爲一種常用的工業策略,計劃性淘汰可以在避免指出保修成本的情況下,保證消費者“及時”對產品進行更新換代。

除了限制設備性能外,廠商還可以通過中斷消耗品提供軟件不支持等手段來人爲設定產品的報廢時間。

最典型的例子是,1924年,當工業技術足以讓燈泡壽命達到2500小時的時候,飛利浦等燈泡廠商聯合在一起,要求所有燈泡生廠商都把自家燈泡的使用壽命控制在1000小時,以賣出更多燈泡。

如果單純從商業運作的角度來看,

這招似乎“很聰明”。

但對消費者來說,卻是妥妥的欺騙!

蘋果和三星本身都是令人信任的大品牌,尤其蘋果更是在全球積累了無數忠實的果粉

就算不用“計劃性淘汰”,每次新產品一上市,自然有人搶着買。

現在蘋果在背後動手腳“計劃性淘汰”,原因究竟是出於

市場表現的日漸疲軟?

對自家產品信心減弱?

還是貪婪的商人逐利心理?

不管哪一個,相較於於果粉們心目中的蘋果,都有些跌份兒。

蘋果三星究竟動了什麼手腳

蘋果手機壽命短,使用一年之後性能明顯下降,幾乎是所有用戶統一的評價。

2017年,美國跑分系統Geekbench 4 軟件的開發者Hohn Poole發現且證明了,iPhone電池的衰退和處理器性能有直接關聯,而且蘋果存在人爲限制處理器速度的行爲,爲蘋果實施“計劃性淘汰”給出了有力的證據。

結合意大利反壟斷部門AGCM和Poole的報告,我們發現蘋果和三星被指責的點主要包括以下三個:

1 把電池老化的iPhone的處理器調慢

經過對10萬部iPhone樣品的測試,Poole發現,蘋果在iOS 10.2版本之後對iPhone6和6s加入了一個規則,在檢測到手機電池老化嚴重的時候,將CPU主頻強行降低到一個比較低的水平,也就是手機變慢。

2017年12月蘋果被迫承認這一行爲,不過他們稱把處理器調慢,是爲了“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

蘋果公司稱,隨着手機電池的老化,如果供電量不能滿足手機處理器所需電量或者天氣很冷,蘋果手機就會自動關機,會對手機產生嚴重影響。

因此,蘋果公司會在系統更新時通過減緩手機的反應速度,防止手機突然關機,讓手機維持穩定性,延長電池的使用壽命。

2 讓舊版手機用戶下載新版系統,導致手機變慢

蘋果促使“iPhone 6”手機用戶下載爲“iPhone 7”設計的操作系統,而導致“iPhone 6”出現問題。然而卻沒有警告消費者其安裝可能會降低設備的執行速度和功能。

因爲安裝新系統而出現問題的手機,一旦超過保修期,蘋果也沒有提供任何具體的支持措施。

消費者投訴軟件更新使手機變慢被罰500萬歐元,再加上蘋果並未告知消費者如何維護或最終更換電池,再遭到額外500萬歐元處罰。

與蘋果類似,三星讓Note 4手機使用者下載爲較新機型Note7設計的Android新版操作系統,結果造成Note 4速度變慢。

3 蘋果隱瞞電池狀態

本身手機電池會隨着使用和時間而老化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但是蘋果卻故意掩蓋相關信息,並沒有告知消費者手機鋰電池的相關特性,如電池的平均壽命、加速電池老化的使用行爲、正確維護電池的方法等。

明明換個電池就能解決的事,蘋果卻誤導消費者是手機自身問題造成無法正常使用。

在電池問題上的不透明,也是蘋果罰款比三星多一倍的主要原因。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