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年紀不大,爲了保護非洲野生象,帶着一瓶辣椒水臥底象牙交易;他個子不高,在言談舉止中,卻有着不容置疑的從容與鎮定;他堅定的目光中,充滿着對萬物生靈的憐憫。

  他是黃泓翔,是一名學霸,又是一名冒險家,更是中南屋的創始人。他打破固有,擊碎標籤,呼籲中國青年走出去。

  我最大的獎勵就是不死

  2017年,29歲的黃泓翔以一部名爲《象牙遊戲》的紀錄片成功入圍第89屆奧斯卡。在影片中他不顧自身生命危險,成功改變了許多野生動物保護組織對中國人的偏見。

  

  2013年,黃泓翔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讀完碩士。畢業後的他沒有像身邊的同學一樣選擇一份高薪工作。而是帶着對他這個世界的一腔熱血與好奇,帶着對生命價值的思考與認知,帶着探索的慾望與衝動。成功參加到南非一箇中非報道項目。

  黃泓翔參加的這一項目的真正目的,是做象牙、犀牛角貿易的調查報道。很多人都會問道黃泓翔會不會“覺不覺得危險”這一問題。他說:“當時自己還沒有概念,不知道危險,更何況,一個好的調查記者根本不會因爲這個事情危險,而不去做”。他眼中看到的,除了繁華盛景,還應有世間冷暖。

  參加朗讀者節目時主持人問:“你有獲得過什麼獎勵嗎?”他回答道:“我最大的獎勵就是不死。”

  曾經只有在電視劇中才會上演的驚心動魄的橋段,就真真切切地發生在黃泓翔的身上。紀錄片《象牙遊戲》,便真實地記錄了黃泓翔的這段經歷。爲了能夠改變世界對中國人的偏見,他甚至拒絕了紀錄片拍攝方爲他打碼的好心提議。完全的暴露在大衆中,對他來說無疑是潛在的風險。但是他選擇用這種坦蕩的方式告訴世界,中國人不全部都是買賣象牙的人,也有很多中國人在熱愛動物保護動物。

  

  很多看過《象牙遊戲》的人,都稱他爲英雄,但是他在微博上寫道:“哪有什麼崇高偉大,我只是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已。”

  2014年4月黃泓翔在肯尼亞成立了“中南屋”,聯繫自身在海外豐富的活動經歷與資源,結合現在越來越多中國人“走出去”的需求,他想把“中南屋”變成幫助中國青年人走出去的平臺。

  他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近幾年來,在黃泓翔的帶隊下,一羣充滿活力的年輕人,興趣盎然地與非洲交手。

  

  Annie同學是來過中南屋的第一個高中生。她,先後三次踏入非洲,一步步打開了新的人生大門。高中畢業後,Annie錄取了文理學院排名第二的艾姆赫斯特學院, 成爲每年國內僅有的五名幸運兒之一。她的 經歷,後來還被CCTV的《華人世界》報道了。

  Lucy,在肯尼亞的貧民窟、大學、政府部門和中國人社區,開展了大量的田野研究。後來,她在美國最古老的國際關係學院The FletcherSchool讀發展經濟學和人類安全的碩士。

  H同學,在肯尼亞通過調研學習野生動物保護知識,發表了關於GPS技術在非洲野生動物保護裏應用的文章。後來, 他錄取了波士頓大學,被他的升學顧問稱爲“靠活動逆襲”。

  W同學因爲喜歡動物,來肯尼亞通過調研學習野生動物保護知識。後來,她去了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實習,在加州伯克利大學攻讀國際發展領域的碩士。

  Elaine同學,在一帶一路浪潮下,爲中國企業“走出去”獻策,後來去了卡內基梅隆大學讀本科。

  

  非洲是一片能讓你的簡歷和人生閱歷脫穎而出的神奇大陸。作爲世界上最後一片待開發的“藍海”與許多國際發展問題的焦點,非洲今天正受到全世界的關注——哈佛、耶魯、哥倫比亞、約翰霍布金斯大學等頂尖學府都有大量學者專注於研究非洲。

  去非洲能體現你的國際視野、世界公民意識、社會責任感,而在非洲做學術調研項目,更加能反映你的學術研究能力與創新思辯精神。

  關於非洲的,黃泓翔走過草原,行過叢林,踏過小溪,感受過夕陽,領略過星空。他將帶着非洲的記憶,透過微信與你對話。

  講座

  講座提綱:

  1.對話黃泓翔,揭祕他的非洲經歷

  2.爲什麼進行國際調研?爲什麼當代年輕人需具備調研能力?

  3.走進非洲的年輕人,他們都做了什麼?

  

  黃泓翔

  復旦大學新聞學學士

  哥倫比亞大學國際關係碩士

  哥倫比亞大學拉美研究所訪問學者

  世界自然基金會,大西洋月 刊等多家國際組織和中外媒體的特約顧問

  《朗讀者》嘉賓

  福布斯中國30歲以下精英榜入選者

  奧斯卡的國際紀錄片《象牙遊戲》主角之一

  除了黃泓翔先生與你分享他的故事,本次講座還有中南屋的項目參與者,帶來他在探索非洲中的受益。

  葛宇辰

  初中畢業於南京外國語學校

  美國密蘇里州堪薩斯城巴斯圖高中十二年級

  精通英語、西班牙語和粵語

  曾赴非洲和南美洲進行調研

  2016.3 隨中南屋在肯尼亞內羅畢進行關於當地華人社羣與宗教文化的實地調研,並將「Chinese migrants in Kenya: Why do they seek religion?」一文發表在了中非研究領域最負盛名的平臺「中非項目」(The China Africa Project)上。

  2016.12 隨中南屋前往厄瓜多尓首都基多,以一名青年學者的身份調研中國企業在厄瓜多爾的生活與形象。撰寫研究報告「Behind the debts, mines, and oil: the image and life of the Chinese business community in Ecuador」,並發表於學術平臺「中南青年」(China-South Millennials Project)。

  如果你也對非洲這片土地有着濃厚的興趣,如果你也想與非洲對話,如果你也對世界萬物的生命都充滿着敬畏與愛護,趕快報名參加我們這次講座吧!

  講座時間:

  今晚(10.27)晚19:30

  添加課外小助手

  回覆“講座”

  (小助手微信號)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