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小豆的素食日记

第975篇

说到越南河粉,脑子里浮现的除了清澈的汤头、半透明的河粉,还少不了几片半熟牛肉片。或许你已经知道其中的牛肉是法国殖民下的产物,那你可有想过,在法国殖民前,越式料理是什么样子?

MUNCHIES 报导,每个星期五,Liz Nguyen 和 Joseph Tam 都会带着好多袋新鲜蔬菜、坚果、豆类和香草来到东伦敦百老汇市集 (Broadway Market) 旁的一间铺了白色磁砖的厨房。到了晚上,他们便摆摊卖自己做的纯素越南料理。

他们的摊位取名为 Eat Chay,Chay 在越南文里有素食与纯素的意思。除了向大家宣告料理种类,也带着大家认识越南殖民前的料理文化。

「很多大家熟知的『地道』越南料理,往往都有受到法国殖民的影响。」Nguyen 说。

两人分别来自河内和香港,他们毅然决然辞去和营销和经济相关的工作,一起投身制作他们从小吃到大的各式菜肴。

不管是越式三明治还是河粉,无一不受到法国殖民影响。17 世纪,第一批法国传教士来到越南。后来从 1860 年代起,法国把越南视为殖民地之一,直到二十世纪中期越南才脱离法国的掌控。

也因为这样,西欧的饮食型态在越南留下足迹,像是咖啡、牛奶,还有好多好多肉。

「一直以来,我的祖父母都不习惯吃那么多肉。我爸妈在战争的年代中长大,他们也不吃。」Nguyen 说。她的家人总会在料理中活用蔬菜的每个部份,像是把蔬菜水煮过,再蘸鱼露一起吃,煮过的水再做成汤搭配米饭。

唯有一个时候例外,就是传统过年时,越南文称为 Tết,跟中国新年的时间差不多。每到此时,就会看到家家户户端出猪肉冷盘和绞肉蔬菜春卷庆祝。

Nguyen 说,对越南人而言,传统上肉是用来庆祝的食物。「因为一年当中就那个时候人们会聚在一起大吃一番。但平时并非得有肉不可,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负担的起。」

Nguyen 和 Tam 虽然都没有吃素,但受到传统越南饮食文化影响,现在已经很少吃肉。

「少吃肉不是稍纵即逝的潮流,而是一个现代化运动。」Nguyen 说:「我们正努力跟上,不过转变也不可能一夜间完成。」

现在他们的纯素菜单上有四种主菜:蔬菜冷面色拉、蘑菇泥(取代常见的猪肝酱)三明治、蔬菜春卷和最热销的韩式 B.B.Q. 面筋莴苣卷。其中色拉还会附上鹰嘴豆姜黄馅饼、黑豆馅饼或烤蘑菇与茄子。饮料则有越南冰咖啡和泰式奶茶,其中以腰果奶取代一般牛奶。

为了在荤食与纯素、西方与亚洲的饮食间找到共鸣,Nguyen 的料理灵感从附近的餐馆到名厨 David Chang 的餐厅 Momofuku 都有。

对她们来说,在料理中避免用肉也是激发创意的好机会,因为这块的开发比较少,所以有更多值得尝试的东西。

「我们真的很热衷于做出好的食物,纯素料理就是很好的表现管道。」Nguyen 说:「我们希望做的好吃,就连爱吃肉的人也能很享受,这样他们就不会老说我们只吃豆腐和色拉了。」

其实不管是对传统的追寻也好,对蔬食的热爱也罢,诚如 Nguyen 所言,少吃肉不再只是潮流,更是对人类与环境都好的饮食运动。

◆  ◆  ◆

来源 ▏This Vegan Food Stall Takes Vietnamese Cuisine Back to Its Roots 菜小豆的素食日记

一颗不倦的心,一个饱满的胃。

往期关键词回复:马来 | 京都 | 杭州 | 南京 | 台湾 | 爱情 | 婚礼 | 孤独 | 三毛 | 太子妃 | 夏洛 | 晴天 | 太阳 | 性冷淡 | 森女 | 猫 | DIY农场 | 足球 | 琅琊榜 | 洗发皂 | 花千骨 | 茶泡饭 | 夜市 | 痘痘 | 臭豆腐 | B12 | 武侠 | 哆啦A梦 | 江南 | 西雅图 | 告白 | 米其林| 秋葵

欢迎投稿至[email protected]

因时而食,体会素食的纯净和快乐

长按下图二维码并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

关注"菜小豆的素食日记"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