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隻‘小狗’好漂亮喔。”10月21日下午6時許,冕寧縣宏模鄉新陽村二組57歲的凌元春打工回來,到自家地裏轉看,準備第二天種菜籽,忽然發現田埂上睡着一隻顏色鮮豔的“小狗”。

  一開始,凌元春以爲是一隻“小狗”,於是問地裏鄰居:“你家哪裏弄了這麼好看的一隻狗兒來?”鄰居回答說:“那不是我家的狗哦。”凌元春心想可能是哪個丟棄的流浪小狗,遂想將它抱回去。

  爲此,凌元春走近一看,這隻“小狗”呲着牙,向他發出一種不同尋常的聲音,不是小狗的汪汪叫聲。“我用穀草等蓋住‘小狗’頭部,將它抓起,但“小狗”鋒利的四爪不停的在我手上抓開一道道傷口。”凌元春說。

  這隻“小狗”全身金黃,有一條大大的尾巴,凌元春逢人便問,認得這是什麼動物不,得到的回答都是不認識。得知他抓到一隻奇怪的動物後,村裏人紛紛前來觀看,有人說是浣熊,有人說是九節貓,有人說是金狗。

  之後,凌元春拍照給在外工作的兒子確認,其兒在網上一搜,發現是國家保護動物,對他說這是國家保護動物。一聽這消息,凌元春懷着忐忑的心情找到村上說:“我這是撿到一個寶,也不知它喫什麼,別被我喂死了,麻煩就大了。”

  10月22日,冕寧縣林業局野生動物保護站分別接到當地派出所及鄉政府的電話,保護站立即組織人員到凌元春家中調查,發現這是一隻成年小熊貓。“估計是下山找食物,累了所致,喂一些蘋果後,精神狀態較好,無生病、受傷情況。”

  10月23日,冕寧縣野生動物保護站站長劉翔帶隊再次來到凌元春家中,對這隻小熊貓進行救助。在凌元春家中的一個鐵製的空雞籠內,一隻毛色金黃的小熊貓臥在其中,全身長有紅褐色的長毛,鼻端、眼圈爲黑褐色,鬍鬚爲白色,頸下及腹部爲黑褐色,軀體肥壯,體長50釐米左右,體重約爲5公斤左右。頭部短寬,吻部突出,圓臉,頰有白斑。眼睛前向,瞳孔爲圓形。爪彎曲而銳利,長長尾巴帶有深淺相間的環紋。

  見人走近,小熊貓站起來在籠內來回穿梭,不時向人呲牙吼叫。鐵籠內有米飯、蘋果、白菜、竹葉等食物,凌元春說,“我也不知它喫什麼,就啥子都弄點進去,就是擔心怕它餓到了。” 圍觀的一位70多歲的老奶奶問“這是啥子哦?”劉翔耐心解釋,“這是小熊貓,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任何個人都不能私自餵養,你們今後要是發現,第一時間要向鄉鎮和林業部門報告,不能擅自處理,更不能變賣。”

  27日,成都商報記者從冕寧縣林業局獲悉,針對小熊貓主要生活於海拔3000米以下的針闊混交林或常綠闊葉林中有竹叢的地方的生活習性,冕寧縣野生動物保護站將這個小熊貓運到20公里外的針闊混交林進行放生。放生之時,小熊貓爬出鐵籠,在林子內慢慢地走了約40米後,鑽進了灌木從,消失不見。

  餘祖靜 成都商報記者 江龍 攝影報道

  編輯 敬玲燕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