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冬是百合科植物麥門冬的膨大的根,主要生長在氣候較爲溼潤,降水較多的平原、丘陵地區。喜溫喜溼,需要將麥門冬種在向陽而又有樹蔭的地方,農村裏面的一些樹林,荒地裏面常常可以發現麥冬的蹤跡。

  《神農本草經》將麥冬歸類爲養陰生液的上品,認爲麥冬“滋陰生液,久服輕身不老”,這自然是誇大了麥冬的養生價值,但是麥冬養陰生津滋潤臟腑的藥用價值是無可否認的。9月份將新鮮的麥冬從土裏面刨出來後,洗淨,曬乾然後就可以入藥使用了,入藥使用的麥冬具有那些養生價值呢?

  1.甘而微寒,能夠入胃經

  麥冬味道甘而微寒,能夠入胃經治療胃陰虛證。由於鮮用的麥冬性質柔潤入胃經長於養胃陰,胃陰虛患者常常感覺口乾舌燥,飲食乏味,大便結燥。這主要是由於胃陰虛,陰液不能夠濡潤所造成的陰虛火旺症狀,故治療當選用寒涼滋潤的藥物。麥冬甘寒而能夠養胃陰,滋陰潤燥,故能奏效。

  2.甘寒生津,治療肺陰虛

  肺陰虛患者容易出現鼻燥咽乾,乾咳少痰或無痰的症狀,嚴重者甚至會由於肺燥而血絡受傷,最終容易出現乾咳帶血的咯血證。麥冬甘寒生津,入肺經能夠益肺生津,對於患者出現的咽痛、聲音嘶啞症狀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3.養心陰,除煩安神

  麥冬與天冬同屬於百合科植物,都具有養陰潤肺、益胃生津的作用,但是不同的是,麥冬能夠入心經,除煩安神,而天冬入腎經,滋腎陰而降虛火。麥冬入心經能夠滋養心陰,心陰虛患者常常會出現心煩、失眠、健忘等一些表現,而主要的治療辦法當然是滋心陰,益心神,除煩安神。

  【本文由“金蘭中醫學社”新媒體原創出品,圖片來源於網絡。作者千鍾粟,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