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看过罗贯中先生的《三国演义》都会有一种同样的感觉,就是整篇小说对于蜀国的一些人物下了更多的浓墨去描述,但真实的历史走向与小说其实无差。毕竟再厉害的作家,在写小说的时候都会带有自己的感情色彩,就比如说罗贯中先生在描述关羽的时候形容关羽是千里走单骑以及万军之中取将领之首。

在描述赵云的时候更是出神入化简直就是把赵云形容成了一个栩栩如生的战神形象,小说当中的马超也是可以和三国第一战将吕布所比拟。在罗贯中先生笔下的黄忠,虽然已是六十几的高龄,但依然是宝刀未老射术精湛,在沙场中更是勇猛无敌,那么历史中的黄忠真如小说当中所描述的那样?还是有所偏颇呢?

在《三国演义》小说中,黄忠是出现在了刘备同曹操赤壁之战过后,那么可以说黄忠在小说中出现的时间已经算是比较晚了。而当时的黄忠还在为曹操卖命并帮曹操驻守长沙郡。后来,关羽带领着部队来到了黄忠驻守的地盘并准备攻打,于是关羽和黄忠进行了一场焦灼的战斗,最后是关羽战胜了黄忠。

但关羽可能是看黄忠太老了,年纪这么大了还上战场觉得此人不简单,就没有狠下心杀掉黄忠。谁知过了一天之后,黄忠便设下了计谋,不料关羽中了埋伏陷入了黄忠所设下的陷阱。可是黄忠因为关羽放过自己一命也没有杀掉关羽,而黄忠拿起弓箭就朝着关羽射了一发,射出去的箭稳稳的射中了关羽帽子上的红缨,关羽也是吓出了一身的冷汗啊。

小说当中就是这么描述黄忠当时出现的情形,单从这里可以看出黄忠的确是个射术精湛并且还会善于使用计谋的一个人,要知道能把关羽逼成这般难堪实属不易啊,从小说中我们能看到黄忠的能力确实不简单。其实啊,黄忠最早出来混的时候当时是在刘表的手下做普通将士。然而有一次,黄忠同刘表的侄子两人一起负责驻守一个小县城,当时是怎么一个情况呢?

孙策就决定要和刘磐干一仗,而黄忠作为手下也就跟着一起同孙策展开了较量,于是孙策就派出了太史慈作为先锋同黄忠进行对战。但按理来说以黄忠的射术、还有实力来讲是可以和太史慈进行一对一的较量的。可是事实并不是如此,黄忠不仅被打的心服口服还输的彻彻底底,毕竟太史慈可是江东出了名的将领。

而且在有一些相关的文史资料中记载过太史慈的精湛射术,倒反而是黄忠的那种出神入化的射术历史上并没有真实的资料记载过。从这里就可以引起我们对黄忠射术的质疑,质疑其在小说中在沙场中的百步穿杨的真实性。黄忠生前还有一事是为人所震惊的,就是斩杀魏国猛将夏侯渊了。

虽然前文在各种质疑黄忠的射术与实力,但这件事始终是抱着相信的态度。因为历史中有明确的记载过黄忠斩夏侯渊之事,这又要从赤壁之战后说起了。刘备最后一招火烧赤壁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之后没过多久,黄忠便投靠了刘备,刘备也是非常的欣赏黄忠甚至封黄忠为五虎上将之一。

当然黄忠也并没有辜负刘备对他的期望,在丁山军之战中黄忠英勇无畏尽管是六十多岁的高龄黄忠也是丝毫让人感受不到,在这场战役当中黄忠出色的斩杀了魏国的大将夏侯渊,其实黄忠真正的就是因为这件事之后出名,才让人觉得黄忠是真的老当益壮,并且黄忠的名声大振。老当益壮这个词语也就流传下去了。

但是令人遗憾的事,尽管有历史证实黄忠斩夏侯渊一事,但并没有真正的记载当时投靠蜀国的黄忠究竟有多大的年龄,在这里我们也可以做出猜想,猜想黄忠甚至是年轻的时候就投靠刘备,而且黄忠与关羽一事也并没有得到求证,射中关羽的红缨是否真不真实我们并不能了解。

我们不能否认,《三国演义》对我国历史以及文学史做出的贡献。但就算你读通了这本小说也并不能代表你真正的了解历史,就比如我们所说到的黄忠,也许他和小说当中存在着某些偏颇,所以说我们并不能通过一本小说就对此人在历史上做出很深刻的评判,除非你去通过一些历史的文献去加以了解,否则的话你的评判将会十分的主观。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