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結構中有數組和鏈表來實現對數據的存儲,但這兩者基本上是兩個極端。數組存儲區間是連續的,佔用內存嚴重,故空間複雜的很大。但數組的二分查找時間複雜度小,爲O(1);數組的特點是:尋址容易,插入和刪除困難。鏈表存儲區間離散,佔用內存比較寬鬆,故空間複雜度很小,但時間複雜度很大,達O(N)。鏈表的特點是:尋址困難,插入和刪除容易。那麼我們能不能綜合兩者的特性,做出一種尋址容易,插入刪除也容易的數據結構?答案是肯定的,這就是我們要提起的哈希表。哈希表((Hash table)既滿足了數據的查找方便,同時不佔用太多的內容空間,使用也十分方便。哈希表有多種不同的實現方法,我接下來解釋的是最常用的一種方法—— 拉鍊法,我們可以理解爲“鏈表的數組” 如下圖

鏈表的數組

從上圖我們可以發現哈希表是由數組+鏈表組成的,一個長度爲16的數組中,每個元素存儲的是一個鏈表的頭結點。那麼這些元素是按照什麼樣的規則存儲到數組中呢。一般情況是通過hash(key)%len獲得,也就是元素的key的哈希值對數組長度取模得到。比如上述哈希表中,12%16=12,28%16=12,108%16=12,140%16=12。所以12、28、108以及140都存儲在數組下標爲12的位置。

HashMap其實也是一個線性的數組實現的,所以可以理解爲其存儲數據的容器就是一個線性數組。這可能讓我們很不解,一個線性的數組怎麼實現按鍵值對來存取數據呢?這裏HashMap有做一些處理。

首先HashMap裏面實現一個靜態內部類Entry,其重要的屬性有 key , value, next,從屬性key,value我們就能很明顯的看出來Entry就是HashMap鍵值對實現的一個基礎bean,我們上面說到HashMap的基礎就是一個線性數組,這個數組就是Entry[],Map裏面的內容都保存在Entry[]裏面。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