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裏,你可以看見:

用料講究、不失國畫特色的繡品:

栩栩如生的彩沙畫:

挑花刺繡工藝、頗具文藝範兒的伴手禮:

各種不同style的圍巾:

還有時尚漂亮的的嬰兒鞋:

……

看到琳琅滿目、

精巧的手工藝品,

是不是沒有抵抗力,

想要買買買了?

這一件件的手工藝品,

來自第24屆中國義烏國際小商品(標準)博覽會的——

婦聯繫統展洽區

來自全國各地的巧女們,

在專屬的展區展示的這些手工藝品,

既展示了她們的一技之長,

還展現了她們作爲新時代女性的魅力。

今天,跟小編一起,

瞭解一下這些C位出鏡的巧女們:

浙江衢州的吳爭仙

手工小產品 活出精彩人生

吳爭仙

吳爭仙是義博會上的常客。從婦聯第一次參展義博會到現在,年年都能看到她。如果不是有幸邁進義博會,吳爭仙的人生必然沒有如今絢爛多彩。

十二年前,吳爭仙帶了幾頂自己設計的編織冬帽在展示臺上展示。百餘件視角獨特的編織產品,結合了傳統與現代,融合了東方與西方,引起了一位美國華僑客商的注意。

這位客商回去沒多久,就與吳爭仙簽訂了8萬多元的訂單。吳爭仙挖到了人生第一桶金!此後數十年,兩人一直保持着穩定的合作關係。

2010年,吳爭仙參加了浙江省婦聯舉辦的第一期電商培訓。她在丈夫的不解中,買來了人生第一臺電腦,開始學上網。2011年,經婦聯推薦,吳爭仙獲選全國婦女手工編織協會理事。她逐漸意識到,電子商務將成爲來料加工的重要銷售渠道,於是做起了跨境電商。

吳爭仙今年申請專利的帽子——小鹿帽子。

趕上了時代潮流,吳爭仙的來料加工業越做越大。在多年來料加工業的浸淫中,她萌生了自己設計打樣、申請專利的意識。截止目前,她共申請了十多項專利。去年有爆款“維京帽”,今年的爆款“瘋子帽”緊隨其後。

像吳爭仙這樣依靠手工小產品,實現精彩人生的婦女不在少數。致富不忘身邊人。吳爭仙建立了“吳大姐編織社”幫助500多名下崗婦女實現家門口就業,進一步提升婦女的社會地位,推進來料加工向基地化、規模化、工廠化、品牌化方向轉型升級。

湖南衡陽的肖躍蓮

一根針一把剪+女性創業就業 讓非遺活起來

肖躍蓮(左一)在跟外商介紹圍巾。

“我們一直很嚮往義博會,感恩婦聯,這次我們終於有機會來了。不僅很高興,而且還帶了很大的希望。”衡陽市蒸湘騰躍工藝廠董事長、湖南省女紅協會副會長肖躍蓮說。

只見她安靜地坐在展位小桌前,手裏忙不停地在用紅色毛線鉤織一朵玫瑰花。辮子針、中長針,長長針、短針……各種針法,熟練運用。不一會兒,一朵栩栩如生的花朵出現在她手中。這朵一元硬幣大小的毛線玫瑰花,隨後又成爲羊絨圍巾的配飾,將圍巾點綴地越發漂亮。

肖躍蓮的這門鉤針手工編織技藝屬於衡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湖南省婦聯巾幗巧手創業就業孵化基地組織參展的非遺之一。

“這個是苗繡,這個是大布江拼布繡,這個糉編……”經基地負責人易燦華一介紹,原來這不足十平米的展位裏,整整融合了十種非遺!苗繡IPAD包包、拼布鑰匙扣、針織花朵……這些走進百姓日常生活用品的非遺,在婦女們的創業就業下,在她們的奇思妙想下,活了起來。

針對有着“人人會手工、家家有繡娘”優勢的貧困婦女,去年湖南婦聯成立省級巾幗巧手創業就業孵化基地,14個地州市中的非遺女傳承人均有入駐。

在肖躍蓮看來,這一平臺十分重要,“它能幫我們拓寬訂單渠道。”肖躍蓮的扶貧車間解決了2000多名農村婦女靈活居家就業,但今年歐美訂單量銳減,不少職工面臨失業,更何況還有許多姐妹同她一樣身患殘疾。因而對於這次能借助基地之力參加義博會,她仿若抓住了救命稻草般。爲此,她特意將圍巾產品進行了改良,將價格壓縮到最低。

如願以償,肖躍蓮接到了20多萬元的訂單,還收穫了近百萬的意向訂單。肖躍蓮相信,只要有了經濟效益,哪怕利潤再薄弱,非遺都能傳承下去。

山西代縣的吳美萍

幫扶貧困地區 走出去見世面

七八歲就開始學剪紙的吳美萍來自國家級貧困縣山西代縣。第一次參加義博會讓她開了眼,長了見識。見到有的展位姐妹把一個種類開發出多款樣式,平日裏教婦女剪紙手藝的吳美萍又動起來心思。“既然我們現在可以先剪紙做樣,然後把小樣轉化爲衣服上的圖案。何不多開發幾種樣式呢?”

展會人不多的時候,吳美萍招呼共享展位的同行幫忙照看下。她去往別的展位,邊溜達邊往心裏記。走一遍下來,吳美萍心裏也有了譜兒。“一來展會上剪紙畫比較少,二來我也知道了剪紙畫的市場價位水平”。她不斷地調整自己思路,將更有底氣地面對市場。

最後,

一起來看義博會期間,

婦聯展區108個展位的累累碩果吧:

共收穫意向訂單1588項

成交1114項,成交額2532.788萬元,

產品銷售921項,成交額2064.3568萬元;

歡迎轉發點贊

轉載聯繫授權

大家都在看

喜迎婦女十二大 雲南宣傳日 | 壯大基層組織隊伍 全力推進脫貧攻堅 雲南婦聯激發基層活力服務邊疆婦女

尋訪第一代“打工妹”:所有夢想都會開花!

拿到了中國個體餐飲的第一張營業執照,劉桂仙貸款500塊開起來的這家小館38年間有我們好多記憶!

來源/中國女網

作者/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 姚改改

編輯/肖婷

美編/李凌霄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