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国铜资源本身的储藏量并大大,因此过去使用黄铜制作弹壳的时候,训练完必须要回收弹壳。日常训练的炮弹弹壳是回收的,但如果遇到实战就不会回收。

原标题:炮弹壳那么大,打完了要不要回收?看完你就知道了

日常训练的炮弹弹壳是回收的,但如果遇到实战就不会回收。现代火炮的口径普遍偏大,常见的有105毫米,122毫米和155毫米口径,还有203毫米的大口径。相比于二战时期的德国88炮等代表炮种,威力已经增加了很多。使用的炮弹威力也更大,重量也在增加。

现代火炮里的自行火炮已经实现了全自动装填和发射炮弹,不需要战士用体力来装填。但炮弹本身的重量相当可观,打完之后的炮弹仅弹壳的重量也在几十斤左右。这就涉及到弹壳的金属材质问题了。

过去的弹壳用的都是黄铜,是一种产量有限的工业用金属。这种金属的回收价格是2.9万元一吨左右,是金属里比较贵的品种。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国铜资源本身的储藏量并大大,因此过去使用黄铜制作弹壳的时候,训练完必须要回收弹壳。训练一次如果打出去几百发炮弹,至少能收回几吨重的废旧弹壳,价值也十多万元。经过重新熔化,还能用于其他领域。

现在使用的一般都是铁弹壳,表面镀铜,铁的回收价格显然无法和黄铜相比。使用铁弹壳可以降低炮弹成本,减少对铜资源的消耗。铁虽然价值低,但在日常训练时,弹壳也是必须要回收的。一方面是打扫训练场,保持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是继承和发扬老一代的节省朴素精神。

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铁矿石也需要大量进口。从大的方面来看,即使是报废的铁弹壳也不能浪费,要物尽其用,在其他领域继续发挥作用。

日常训练可以回收,但在实战环境下就不值得回收了。毕竟战士们的生命更重要,只有确保战争结束,绝对安全的情况下,才会把这些破铜烂铁陆续收集起来。这是陆军的情况,如果是海军舰炮,则有些弹壳无法回收。特别是舰船的近防炮系统,射击的同时,弹壳会抛入大海。主炮的弹壳由于打完之后会掉落在甲板上,因此可以进行回收处理。

总体来看,弹壳是否回收取决于客观情况。陆军和海军的日常训练,只要能回收,就一定要回收。战时都不回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