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际篮球世界杯上海赛区志愿者上岗仪式中,体教学院16级学生陈真黎同学作为志愿者代表发言。我校“小火炬”志愿者因出色的工作表现和昂扬的精神面貌,受到了国际篮联秘书长安德里亚· 扎格里斯(Andreas Zagklis)的亲切慰问,团市委及我校领导也先后到比赛现场看望慰问志愿者。

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上海赛区)的赛事于9月12日落下帷幕。在为期23天的服务中,我校68名“小火炬”志愿者穿梭在机场、东方体育中心和球队驻地酒店的各个角落,为赛事的顺利进行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力量。

◆◆

用专业的服务保障赛事运行

◆◆

比赛期间,“小火炬”们起早贪黑,早上八点已到达岗位,直至凌晨十二点甚至更晚才离开比赛场地。68名“小火炬”被分派为竞赛部组和办公室组。竞赛部组50人驻扎东方体育中心,主要保障比赛和训练期间物资补充。办公室组18人驻扎酒店驻地,主要负责球队、官方人员、媒体的接送和咨询服务。

休闲学院18级学生晁亚飞是竞赛部组的志愿者。世界杯赛事紧凑,工作量大,忙起来志愿者们连饭都顾不上吃。晁亚飞负责比赛期间的地板清洁,为了保证把汗水拖干净避免队员们滑倒受伤,经常一场比赛下来,他也累得满头大汗。晁亚飞和同事拖断了三根拖把,后来,志愿者团队专门让师傅给每根拖把都做了加固处理。

▲竞赛部志愿者正在清理场地上的汗水

除了承担紧凑的工作,志愿者们还面临着各种突发情况的处理。国教学院17级学生刘波林回忆了自己的“惊险”遭遇。有一次距离开场的升旗仪式只有几分钟,工作人员突然发现澳大利亚国旗被误拿为了新西兰国旗。刘波林接到指示,从东方体育中心的内场一路狂奔至大厦11楼将国旗迅速更换完毕,成功避免了重大失误的发生。“等我拿着国旗跑回来的时候,还有一分钟就开始唱国歌仪式。我们展开国旗后,国歌刚好奏响。”刘波林在这次的“无缝衔接”事件后只觉得心里沉甸甸的大石头落下了,他也感叹临时反应能力的重要性。

◆◆

人性化服务彰显志愿精神

◆◆

“小火炬”们在努力工作的同时,也在平常的志愿服务中彰显人性化服务。经管学院18级学生汪煜洋作为捷克队随队专员参与志愿服务。捷克队爆冷获得小组出线资格后,球员们兴奋不已,与志愿者击掌、拥抱,分享喜悦。汪煜洋回忆说,那一刻自己被他们胜利的喜悦所感染,为他们感到由衷高兴。

经管学院17级学生俞梦洁是办公室组的志愿者。“我在换班准备回学校的时候,负责人告诉我有外国朋友突发疾病,我转身便回去陪他去医院看完病再回校。这样的陪伴在‘小火炬’身上有很多,我很荣幸自己是其中一员。”

留学生阿沃乐是此次出征篮球世界杯的“小火炬”们中唯一一位外国志愿者。他精通多国语言,此次担任约旦等国家的翻译员。不同国家的球队队员们常常给阿沃乐赠送一些特色小礼物,而阿沃乐也会教他们如何说中文。这让阿沃乐的工作过程充满温暖和欢乐。除此之外,他也和上体的其他志愿者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我遇到了很多中国朋友,特别是上海体育学院的兄弟姐妹们,和他们一起做自己喜爱的事真是一件非常棒的事!”

▲竞赛部A组志愿者合影

◆◆

23个日夜里的“小美好”

◆◆

国际篮球世界杯上海赛区志愿者上岗仪式中,体教学院16级学生陈真黎同学作为志愿者代表发言。在她看来,这是一份殊荣。“我能够为学校挣得一份荣誉,表达我内心所想,这对我来说很难得也很珍贵。”回顾这半个多月的志愿者工作,陈真黎不仅感受到了国际大赛的别样氛围,也学习并熟悉了赛场中的各项流程。

▲陈真黎在志愿者上岗仪式中发言

我校“小火炬”志愿者因出色的工作表现和昂扬的精神面貌,受到了国际篮联秘书长安德里亚· 扎格里斯(Andreas Zagklis)的亲切慰问,团市委及我校领导也先后到比赛现场看望慰问志愿者。

▲国际篮联秘书长安德里亚· 扎格里斯慰问“小火炬”

对于“小火炬”来说,这次志愿经历令人难忘。不仅是因为接触到了国际顶级赛事的运作过程,现场观摩了世界杯的比赛,更是因为他们为世界杯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践行了志愿者精神,付出了努力和汗水,用实际行动践行“身心一统、兼蓄竞攀”的校训。篮球世界杯赛场上的23个日夜,“小火炬”们用专业用心的服务留下了一个又一个“小美好”。

部分资料由上海体育学院志愿服务总队,组委会提供。

[撰稿/赵晨霖]

[报送单位/学工部 团委]

[责任编辑/陈洁滢 廖晶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