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懷柔區大街小巷,經常能夠看到這麼一羣人,他們身穿紅馬甲,胸前印有黨徽、背後印有“黨員服務”字樣。他們有的站在路口維護交通秩序,有的在社區角落清理衛生,有的走進敬老院義務爲老人理髮,有的在搶險解困一線24小時駐守支援……他們活躍在不顯眼的角落,他們堅守在羣衆最需要的地方,他們就是懷柔的“紅馬甲”。

“紅馬甲”代表着一種身份

懷柔“紅馬甲”創立於2012年,針對一些黨員把自己等同於普通羣衆,有的黨員甚至在關鍵時刻站不出來、選擇性“隱身”的問題,懷柔鎮嘗試創立了“紅馬甲”,要求黨員在開展黨日活動中統一穿着“紅馬甲”,把黨員推到臺前,讓黨員不再沉默。“剛開始,大部分黨員不願意穿,覺得形式大於內容。”懷柔鎮組織部長彭興勇談起“紅馬甲”的推行經歷說,“我們一直堅持,並且機關黨員幹部帶頭,漸漸地‘紅馬甲’的一次次行動換來了最終的理解,變成了黨員的主動和自覺。”

“紅馬甲”不僅是一種標識,更代表着一種身份。無論是幹部,還是羣衆,當穿上“紅馬甲”,也就都回歸到了一種身份——黨員。穿上“紅馬甲”後,就意味着把黨員身份亮了出來,就要以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一言一行必須要符合黨的各項規定。同時,穿上“紅馬甲”也意味着隨時接受羣衆監督,“紅馬甲如果還比不上羣衆,那就是給咱們黨員抹黑,就不配做一名黨員。”九渡河鎮黨員李豔秋說。

懷柔區總工會組織民營企業在職黨員爲渤海鎮辛營村老人免費理髮

隨着“紅馬甲”在懷柔區各個黨組織中推開,無論是在“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活動,還是在志願服務、重大任務服務保障上,黨員們都自覺穿上“紅馬甲”,在會議上不說違反黨和國家政策方針的話,在活動上始終維護黨員形象,在服務上堅持全心全意,在工作中體現責任擔當。

“紅馬甲”是一種身份的激勵,更是一種榜樣的看齊。“同樣穿着紅馬甲,別人能幹的事,咱們也得幹,不能讓人瞧不起啊。”渤海鎮六渡河村80歲的老黨員劉連柱說。當前,“紅馬甲”已成爲懷柔區經長期實踐形成的黨建品牌,更是提升黨建工作質量的重要體現,不忘初心、勇於擔當、無私奉獻、爭當表率的品牌內涵激活了基層黨組織的每個細胞。

“紅馬甲”意味着一種奉獻

“紅馬甲”是懷柔黨員開展志願服務、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的標識。在懷柔區望懷社區有一支由在職教師黨員組成的“紅馬甲”隊伍,他們在暑期爲小區的中小學生提供免費看護和功課輔導,解決社區部分學生暑假無人看護、作業無人輔導的問題,受到小區居民歡迎。目前,懷柔區按照自覺自願和量力而行的原則,全區萬名黨員組成300餘支“紅馬甲”黨員志願服務隊,定期開展活動。

泉河街道開放路社區開展“和諧鄰里感恩敬老”包餃子送祝福活動

懷柔鎮根據黨員的特長、職業、年齡、興趣愛好等情況,成立了19支“紅馬甲”黨員服務隊,下設信息服務、便民服務、幫扶服務等65個服務小組,每月定期開展活動。該鎮還以黨員積分制作爲年度考覈、評先評優的重要依據,考評機制激發了在職黨員發揮作用的內生動力。

在北房鎮,爲推進黨員志願服務活動常態化制度化,該鎮制定了《北房鎮“紅馬甲”黨員志願服務活動方案》,推行連心卡、服務卡、積分卡“三卡”管理模式,建立量化服務機制,明確黨員志願者的工作職責、行爲規範和服務制度,確保黨員志願服務有章可循。此外,該鎮還建立了情況反饋機制,服務後黨員要總結活動情況,不定期召開黨員會議評價服務效果,並且每季度還公示“紅馬甲”黨員志願服務活動情況,構建“紅馬甲”黨員志願服務長效機制。

龍山街道“紅馬甲”入戶宣傳創城知識

“只要穿紅馬甲的,就知道是黨派來給我們服務的!”社區居民說。龍山街道南城社區就有這樣一支“紅馬甲”服務隊,不管春夏秋冬,不論嚴寒酷暑,每週一到週六,他們都會準時從居委會出發,分三組開展巡邏,撿菸頭、拾垃圾、清除小廣告……懷柔鎮的黨員“紅馬甲”也一樣,在創建文明城區活動中,19個行政村(社區)黨員身着紅馬甲,主動認領政策宣傳、環境整治、維穩執勤、文明勸導等志願崗位,上門入戶,發放宣傳材料,引導羣衆瞭解文明城區,並及時勸阻和制止各種不文明行爲等,全鎮範圍內“紅”成一片。

在雁棲鎮開展的環境美化日活動中,黨員“紅馬甲”600餘人在頂秀美泉和柏泉莊園小區清理雜草、衛生死角等。“有的黨員請假回來參加,有的黨員帶着家人一塊兒來幹活兒。看着這些紅馬甲,我這心裏特別暖和。”柏泉莊園住戶張靜說。此外,懷柔區深化“紅馬甲”服務品牌建設,以“雙報到”工作爲契機,開展“創文明城區、建美麗家園”主題活動,全區219個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和1.5萬名在職黨員積極參與各類服務,形成全區黨建風景線。

“紅馬甲”想羣衆之所想、急羣衆之所急,以實際行動贏得了羣衆的信任、支持和擁護,成爲羣衆的主心骨、貼心人,切實讓全區人民感受到了溫暖。現在,“紅馬甲”也已成爲懷柔的一道亮麗風景,黨員形象已樹立在羣衆心中。

“紅馬甲”彰顯着一種責任

哪裏有訴求,哪裏就有“紅馬甲”身影;哪裏有困難,哪裏就是“紅馬甲”工作服務的第一線。今年7月中旬的連續強降雨,潮白河、沙河等河流水位上漲明顯。潮白河流經北房鎮4個村,總長約3.5公里。原來河道乾涸,一下子有水了,便吸引一些人靠近觀看、捕魚等。爲防止羣衆涉水出現危險,該鎮立即組織各村“紅馬甲”黨員志願服務隊,每天24小時巡河檢查。在黨員“紅馬甲”帶動下,該鎮百餘名羣衆也參與巡河,每50米便有1名巡查員沿線看守,保障了羣衆安全。

不僅如此,在琉璃廟鎮“7·16”暴雨期間,懷柔區“紅馬甲”更是接連被羣衆點贊。區直機關工委組織300餘名黨員幹部到受困村莊,清理垃圾雜物,慰問受困羣衆。琉璃廟鎮損失較輕的村,自發組織黨員志願服務隊到損失較重的後山鋪、柏查子、龍泉峪村參與暴雨後重建。“看着大家來幫我們重建家園,幹髒活兒、累活兒,真的很感動。”琉璃廟鎮柏查子村村民說。

“紅馬甲”不僅衝在河長制工作、搶險解困、疏解整治促提升等急難險重任務前線,更是一直服務在與羣衆利益最緊密、與羣衆需求更貼近的重大任務上。

在懷柔鎮劉各長村棚改項目中,懷柔鎮特別抽調了十多名有威望、能力強的村裏黨員進入搬遷工作組,身着象徵黨員身份的“紅馬甲”,積極入戶發放宣傳頁、做拆遷困難戶思想工作、收集羣衆意見建議等。由老黨支部書記、老村主任等5名黨員組成老幹部議事組,幫助村民向拆遷組證實由於歷史原因造成的拆遷問題,通過召開會議、上牆公示、開具證明,爲村民爭取房屋補償。

同時,黨員棚改戶顧全大局,提前排隊、率先簽約,發揮示範引領作用,使不少棚改戶轉變了先前的觀望態度。從支部委員到普通黨員,強化黨員示範引領作用發揮,帶頭向羣衆傳遞正確信息,帶頭聽取羣衆意見,帶頭做好親戚朋友的工作,帶頭做羣衆思想工作,引導羣衆主動簽約,主動配合涉及自身的疏解整治任務,形成“黨員帶羣衆”的集聚效應。

懷柔“紅馬甲”隊伍從最初幾個黨支部幾個人參與,到覆蓋全區所有農村黨員,再到現如今在職黨員的加入,隊伍不斷地在壯大。“紅馬甲”隊伍從細微小事,到重大任務,經歷了一次次考驗,在每一次考驗中不斷錘鍊黨性,黨支部的凝聚力戰鬥力顯著增強。現在的“紅馬甲”不僅是亮明身份的一種形式,更是黨員自覺實踐的一種體現,無論穿與不穿,“紅馬甲”們始終行走在彰顯黨員先鋒本色的大路上。

內容來源:北京日報

排版:宋麗敏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