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11年,這裏有幾個失敗的故事讓你清醒

這是新消費內參第534期文章

新消費導讀

創業的路上從來都不缺乏故事和經驗,但缺的是有人掏心掏肺的把自己踩過的坑重新扒出來,一點點揉碎了講給你聽。

本文講了四個故事,但又不僅是故事,因爲這裏不是知乎,編不出新鮮的故事,只有能讓人深思和清醒的創業事實。

閱讀本文你需要花5分鐘,但是讀完之後,你將分辨出雞湯和創業。

01

Part.1

我的第一次創業是11年前,正值2008年北京舉辦奧運會。我和前同事合夥做了一個禮品定製公司,客戶都是各大央企,非常賺錢。當時我們的股權分配是各佔50%,真的是想的很完美,我們倆一人一半,一樣努力,各管一攤,有錢一起賺,有難一起當。

創業11年,這裏有幾個失敗的故事讓你清醒

一開始合作的很好,因爲什麼事兒都商量着來,你好我好大家好,一起衝業績。但是半年不到,所有人都發現,我的銷售能力略強於他,我的業績也比他好很多。比如公司創造出100萬的價值,可能我佔其中的90萬,他佔其中的10萬。雖然看上去有些自誇,但其實就是事實。

但是最後分紅呢?五五分,因爲我們白紙黑字的股權寫的就是5:5。

對於這樣的不公平,我不能說自己心裏沒有一點點波瀾,但有更大壓力的反倒不是我,而是我的合夥人。他覺得這家公司90%的價值都是我創造的,也就意味着他可能在這個公司沒有能力獲得更多的話語權,可是股份又拿了這麼多,所以他的壓力比我大。

最後,我退出了。

創業11年,這裏有幾個失敗的故事讓你清醒

5:5的股份比例看似公平,但最終會因爲個人能力的不同導致付出和收穫偏差極大,這也是有可能把合夥人逼走的。

創業11年,這裏有幾個失敗的故事讓你清醒

02

Part.2

再講到我現在的這家公司,蛋解創業。我們剛開始是三個合夥人,股份比例是4:3:3,當時我們三個覺得特別好,誰也沒佔誰便宜,誰在這家公司都能說上話,說的話也都算數。但當時,有一家很不錯的資本打算來投資時,我們產生了巨大的分歧。有人覺得投資額度太小,出讓股份比例太多,不值得;有人認爲能拿錢就不錯了,能發好幾個月的工資,能幹很多事兒。

最後,我們不得不調整了股份比例,並且讓一位合夥人退出。

創業11年,這裏有幾個失敗的故事讓你清醒

4:3:3的股份分配比例,直接導致資本放棄了我們,轉投我們的競爭對手。因爲資本認爲我們這樣的分配比例讓我們三個人很難擰成一股繩,在這個公司個個是CEO,又個個不是CEO。

創業11年,這裏有幾個失敗的故事讓你清醒

以上講的是我自己關於股權、關於錢的事兒,關於錢,我還有一個別人的小故事分享給大家。

03

Part.3

我節目曾經有一個嘉賓,他的公司起手就拿到了4000萬的融資。拿到融資後,他就鋪天蓋地的做了市場推廣,光明星代言就花掉了將近2000萬。但是明星代言後,這個品牌並沒有做出有特色的產品和服務,再後悔已經來不及了。

後來我問他:“如果這些錢不是一次性給你,而是你只融了400萬,你還會不會這麼花?會不會做的更好?”

創業11年,這裏有幾個失敗的故事讓你清醒

他回答:“如果我當時只融了400萬, 我肯定不會找明星代言,肯定不會把錢花在這個渠道上。那時候也許我就會想沒有錢的辦法了,也許是做好產品,也許是做好服務,也許今天我們還不會死。”

創業11年,這裏有幾個失敗的故事讓你清醒

對於一家公司來說,融到一大筆錢是把雙刃劍,如果你盲目樂觀而且沒有把錢進行戰略性的分配,那麼等着你的,可能還是被淘汰。

04

Part.4

其實,創業失敗一般都因爲三個問題,一個是錢,剛剛已經講述了3個關於錢的失敗故事。

另外還有兩個,就是人和事兒。

一個公司作爲一個商業組織,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在共同做一件事,並且共同完成一個目標才得以成立的。所以,更多的創業失敗故事,是關於人與人之間理念不同的故事,是關於商業模式的制定和戰略選擇永遠慢於競爭對手的故事。

關於人和事,是甄嬛傳還是大秦帝國,我們下次再詳細談,錢只不過是澆醒你的第一瓢冷水。

總之,創業11年,我幾乎每時每刻都在狂喜和失落,希望和失敗之間進行巨大的情緒轉移;公司也時刻經受來自靈魂的拷問:“活着”還是“死去”。

創業11年,這裏有幾個失敗的故事讓你清醒

加入

藍蟻會

點擊下方閱讀全文

「瞭解新消費內參最新品牌服務」

*本文作者:耿偉(蛋蛋),本文轉載自公衆號蛋解創業

*本文中頭圖來自花瓣,所有版權均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