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共赏,我们在等你!

《阳光报》好文共赏版面以发表高质量的文学作品为主,内容包括小说、散文、诗歌、评论、杂文,展示文学性和艺术性。当然,它也很接地气,学生们的优质论文、征文比赛也都可以来联系我们。通过后的文章将被挑选刊登于《阳光报》的美文版。欢迎全国各地作家、诗人、评论家来稿,欢迎各行各业文化人来稿,欢迎小学生、大学生们来稿,也欢迎社会各界的“草根”作者踊跃来稿。

当然,如果大家想看谁的文章,你们也可以私信我们,票选出自己喜爱的作家,我们来帮您联系。

提升报纸文化内涵、满足读者个性化阅读需求,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事情。

好文共赏,我们在等你!

投稿方式

邮箱[email protected]

满地落杏

■杨志勇

麦黄正是熟杏时。可是这基本的规律在草庙村却并不灵验。当地麦田早都收割过了,而杏子在树上还是青青的颜色。

“迟早有一天,总是会成熟的。”每天路过一颗杏树下,有时会莫名地想起自己所说的如同真理一样的这句话,便也感到没有吃到杏子,牙根都已经酸了起来。杏子熟与不熟,何时成熟,与我本来都没有多大的关系。树不是我的,杏子也将不属于我,也无意于非要吃杏子。受到牵扯的是关于杏子的一份心情。这棵杏树生长在我每天从村小学到村委会必经的道路边上的石坎上。我是在杏树花期结束的时候来驻村的,每天最少要规律地从杏树下经过两个来回,眼看着杏子从胚胎开始在时光中一天天静悄悄地长大。

不知道这棵杏树往年如何,今年的果实格外繁硕。每次路过,抬头看一看,满树的盈枝硕果,不仅让人顺便完成了一次审美,而且带给人的心理暗示积极、吉祥,心里充实而又快乐。鼓劲的是,对当下的工作充满了实足的信心和满满的回报预期。

然而,我最想看到的一种场景始终没有发生。这就是在我们小时候,一棵树上摘杏子的孩子们如同一群猴子一样拽在各个枝丫上,一边挑好的吃,一边往口袋里装,一边往地上扔。那时候,往往一树的杏子还没有真正成熟,就已经被孩子们糟蹋得所剩无几。为了能吃几个熟杏子,大人们便不得不采取措施,用各种带刺的树枝、藤蔓,提前将树根包围住,防止孩子们攀爬上树祸害了青杏子。还是在那个时候,杏熟时节,经常会见到爷爷奶奶一辈的人,在各家各户的杏树下捡拾落杏、烂杏和杏核,主要为了收集杏仁换取零用钱或做杏仁酱。

杏子熟了,未见有人采摘。学校里的孩子们上学和放学路过树下,正眼瞧都不瞧一下。又是看着杏子一天天自然落地,直到影响行人安全,老师们才不得不去打扫。校长说早上扫一层,傍晚地上又是一层,天天打扫都来不及。主家的留守老人感叹,过去杏子刚刚变了一点黄色,一两天树上就空了,现在让周围的大人孩子随便来吃,竟然没有谁稀奇。

如今,看到满地落杏,老人虽然已无需捡拾,但他却也高兴不起来。因为呼唤居住在城里的子孙回家吃杏子而不遂心,心头堆满了惆帐。我告诉老人,不用操心,也不必忧愁:国家的发展大势,最终是要让子孙们愿意回到老家,也让他们有时间能够回到老家,有信心选择回老家创业或生活。彼时,乡村的美丽和振兴就多了一些真正的意义。

起码,文明进步是不会让落杏糟蹋的。

眷恋

文/逸葭

我是陕西娃、一口陕西话,

无论我走到喔阿哒。

就爱说这么嘛哒。

陕西的男娃和女娃,

走到啊哒都忘不了家。

就爱喔八百里秦川绵延不断,

就爱喔曲江流饮吟唱的湖畔,

就爱喔灞桥十里长堤的雪柳,

就爱听喔雁塔钟声响彻千年,

就爱去喔咸阳古渡遛遛哒哒,

就爱去喔草堂寺里看烟雾,

就爱看喔骊山晚照映岭霞,

就爱喔太白山积雪覆盖的呷呷,

最爱登喔西岳华山奇险天下。

它们都滋润我的心田,

滋长我深长的眷恋。

眷恋这八百里长廊的亲人,

眷恋这八水环绕的西安城。

眷恋这汉唐遗风的古城址,

眷恋这绿茵如画的美丽家园。

我是陕西娃,我永远爱的都是我的家!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