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網絡媒體涼山行活動走進涼山州昭覺縣特布洛鄉谷莫村,在老黨員、村民賈古爾哈家,他拉着記者的手,請記者坐自家的沙發。他說,以前他們住在黑黢黢的矮房子裏,坐在冰冷的地上。“你試試,這個沙發好軟和哦,做夢也沒想過生活會這麼好啊。”

  谷莫村位於特布洛鄉以南,距縣城30.1公里,有151戶601人,其中貧困戶30戶138人,貧困發生率22.96%,屬於建檔立卡貧困村。

  “就拿道路來說,以前我們村全是泥濘下路,走上不一會,鞋上沾滿泥。”56歲的村支書木坡曲爾,從小組長算起,在村裏當村幹部近30年了,可以說見證了村裏的變遷。他說,以前,村民們的房子大多是土坯房,還有羣衆居住在茅草房裏,大家的日子艱難得很。

  如何脫貧致富?駐村第一書記羅雅宏思考得最多,實踐得最紮實。他說,兩年來,谷莫村走出了一條大小涼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多維融合發展的脫貧攻堅新路子。2016、2017年連續兩年,谷莫村年人均純收入增長都在45%以上、達到8300餘元。

  在扶貧政策的帶動下,貧困戶俄的曲西餵養了130多隻雞。“我負責飼養,村幹部會幫我們聯繫銷售。”

  俄的曲西早年喪夫,一個人帶着四個孩子,十分不易。在羅雅宏等幫扶幹部的幫助下,她家修建了一樓一地的新房,養殖了雞、羊等,通過“以購代捐”等方式,農特產品十分暢銷。

  羅雅宏介紹,針對產業散小弱,羣衆增收難度打的實際,谷莫村成立了農業合作社,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種養業,提升農特產品附加值,着力拓寬深度貧困地區互聯網+扶貧模式,實現農副產品線上線下銷售,初步形成了特色核桃、綠色閹雞、生態烏金豬、高山苦蕎、有機蜂蜜等產業鏈。

  僅2017年,谷莫村“以購代捐”銷售農特產品100餘萬元,人均收入2000元以上,既緩解了農產品銷售難的問題,又有效解決了羣衆生產前期資金困難的問題,還培育了羣衆的商品和市場意識。

  “黨的政策好,我們脫貧致富不忘黨,我要教育村裏的孩子們,好好學習知識,感恩黨。”賈古爾哈這樣說。

  羅加山 周靜 川報觀察記者 何勤華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