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是志願軍赴朝作戰68週年。1950年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應朝鮮方面請求赴朝共同作戰,到1951年6月初,“聯合國軍”退回“三八線”附近,共有183108名中國士兵在朝鮮戰場犧牲,負傷人數超過22萬。圖爲三個老兵年齡相加261歲,胸口勳章35枚。

  如今68年過去,最近幾年,當年赴朝參戰的在安徽的老兵都會聚在一起,重溫戰爭歲月。

  10月25日上午,安徽合肥徽州大道一賓館內,40多位志願軍老兵聚到一起,紀念志願軍赴朝作戰68週年,他們的平均年齡87歲。去年的這天,這些老兵也是在這個地方聚會,但是,相比去年,這些老兵又少了7個。88歲的老兵華文說,現在對這些老兵來說,健康地活着是最大的幸福,不知道明年還有多少個老兵能夠到這裏。

  在連續一個多月的晴天之後,合肥迎來一場綿綿秋雨,透出絲絲的寒意,但會議室裏卻是暖意濃濃。每年的聚會程序幾乎都是一樣,回憶烽火歲月,講述自己戰爭經歷,一起唱戰歌,最後大家一起喫一頓飯。

  88歲的華文祖籍江蘇金壇,1949年9月,血氣方剛的華文剛剛19歲邁入軍營,兩年後便入朝。作爲一個炮兵,他曾經參加過上甘嶺戰役和金城反擊戰等多個戰役,兩次受傷。

  88歲的陳龍海老人看紀念依然發言,講話的聲音依然洪亮。陳龍海老人曾經兩次參加上甘嶺戰役,自己所在的連246名戰友,他是唯一倖存者。發言結束後,老人依然帶領大家唱起志願軍戰歌。

  82歲的楊克美,14歲就已經是一名志願軍戰士,在抗美援朝戰場上,楊克美負責前線彈藥和糧食的供給,是敵機轟炸和攻擊的主要目標。一次在運輸彈藥的路上,突然遭遇敵機轟炸,楊克美親眼目睹坐在自己身邊的戰友被一塊彈片擊中犧牲。

  82歲的老兵宋祖勇參加過上甘嶺戰役,雙手在拼刺刀中被割斷手筋,至今尚有幾個手指不能伸直,胸口還留有傷疤。

  合影時,老兵宋祖勇說,我是小兵,我年輕,我站在後面。

  “今年來的只有43個,去年來的,已經有7個去世了。”華文說,“今天來的,有安慶的,有合肥的,有的是從家裏來的,有的是從醫院來的,今年來的,最年輕的82歲,最年長的92歲,平均年齡87歲。合肥前些年我們這樣的老兵還有一千多,不知道明天還有多少個能來。”

  如今,那場戰爭越來越成爲記憶,當我們忙着刷手機,泡網吧或者穿梭在城市街頭的時候,你還會想這些曾經浴血沙場的老兵嗎?江雨/攝影 原創作品,未經授權,嚴禁任何形式轉載,侵權必究!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