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N曹鑫文/圖

  40年,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江西也在探尋具有自身特色的高質量發展新路。

  爲保障經濟社會發展,江西在優化法治環境上積極探索,“法媒銀失信被執行人曝光平臺”、“金融審判合議庭”、“產權司法保護”和“金融法庭”等創新舉措領先全國。

  創新驅動

  “一個法官對於普通案件的審判可能已是‘行家’,但對於金融審判,則未必敢稱‘專業’。”談起金融法庭的設立,南昌市東湖區人民法院紅谷灘人民法庭庭長帥學農如是說。

  10月8日,江西首個跨行政區劃的金融法庭在南昌掛牌成立,此次掛牌成立的南昌市第一、第二金融法庭分工協作,可以跨行政區劃集中審理其他中心城區法院涉金融一審民商案件,實現金融案件管轄從分散向集中轉變,審判從粗放向精細轉變,風險防控從被動向主動轉變。

  作爲江西省會城市,南昌的金融機構相對集中,金融案件類型日益多樣化,隨着新型疑難複雜案件逐漸增多,傳統的金融案件審判方式已難以適應形勢發展。去年,南昌全市法院金融案件總計7293件,佔全省21.18%;而今年1-8月份,南昌全市一審新收金融案件總計達8549件,佔全省20.67%。

  南昌在全國率先設立跨行政區劃金融法庭,把類案集中辦理,打破了原有的區劃壁壘。其中第一金融法庭位於紅谷灘新區,集中審理東湖區、新建區、灣裏區、經開區涉金融一審民商案件;第二金融法庭位於西湖區,集中審理西湖區、青山湖區、青雲譜區、高新區涉金融一審民商案件。

  金融法庭的成立,集金融案件審判、金融司法研究和金融風險評估功能於一體,在提升金融案件審判質效的同時,可以通過分析評估金融態勢、管控和防範金融風險、指導規範金融行業行爲等方式,充分發揮司法對金融的服務保障職能。

  帥學農表示,金融案件相比於傳統刑事案件或民商事案件,其審判和執行,常伴隨着涉訴金額高、訴訟保全多、衍生案件多、案件送達難和執行難度大等複雜問題,沒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儲備和相關案件的審判實踐經驗,很難把握其中的法律關係。

  金融法庭的成立能更好地解決上述問題,讓法官的“審判”更專業。譬如南昌兩個金融法庭集中審理應由南昌市城區基層人民法院受理的一系列民商事糾紛,包含證券、期貨交易、信託、保險、票據、信用證、金融借款合同、銀行卡、融資租賃合同和委託理財合同等。

  早在2017年1月,江西在南昌市西湖區人民法院成立首家“金融審判合議庭”,並設置在招行南昌分行個人貸款中心,由西湖區法院安排法官駐點,負責審理各類借款合同糾紛,以及涉及信用證、信用卡、票據、證券、期貨、儲蓄、保險、典當、融資租賃和涉金融仲裁等領域的民商事糾紛。這也是“金融法庭”最初的身影,並在不斷探索下創新成立更爲“專業”的金融法庭。

  如今,“金融審判合議庭”已在江西各地市縣不同法院遍地開花,“金融法庭”也在南昌效果初綻,爲促進江西經濟和金融良性循環、健康發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強勢出擊

  金融案件往往事實清楚,證據充分,在進行審理判決的過程中並不困難,而其所遭遇的“瓶頸”則是執行難。

  江西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理事長孔發龍對此表達了他的看法。他認爲,在如何化解金融案件執行難的問題上,除了人民法院加大執行力度、強化執行手段、依法用好執行措施之外,金融單位應自身嚴格把關,全社會也應營造良好的執行環境,而人民法院在執行方法上可進行進一步探索。

  10月11日,在“見證改革鉅變 繼續砥礪前行”圍繞法治建設主題專題發佈會上,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鬍淑珠介紹,江西在全國首創聯合懲戒失信被執行人新模式,打造“法媒銀失信被執行人曝光臺”,依託主流媒體的傳播作用和信息化手段,整合各方資源優勢,凝聚懲治違約背信行爲的合力,形成了對“老賴”的綜合治理機制;江西打造的全國模板“收轉發e中心”,融合江西省司法送達服務平臺,通過訴訟材料收、轉、發事務集約化和智能化管理,實現訴訟材料類輔助性事務從審判工作中的完全剝離和審判流程的再造,解決了電子卷宗隨案同步生成和訴訟服務標準化的難題。

  在2018年一季度全國法院13項執行案件質效和13項執行管理考覈指標中,江西有16項指標排名位列前十,尤其是實際執行到位率、法定期限結案率、恢復執行案件執行完畢率、網拍率、信訪化解率等5項指標均列前三位。由江西省高院主導,聯合18家銀行金融機構以及江西主流媒體,建立的“法媒銀”失信被執行人曝光臺,其經驗做法上升爲“國家經驗”,被寫入了全國兩會工作報告,並在全國得到了推廣。

  孔發龍表示,“法媒銀”工作對很多銀行的回款起到了重要作用,以農商行爲例,在全省法院大力支持下,自2016年以來,全省農商銀行累計回收執行案件貸款6550筆、金額27.35億元,其中:已執結貸款3228筆、金額15.5億元,部分收回貸款3322筆、金額11.85億元。在執行案件數量逐年遞增的情況下,年度訴訟執行率穩步上升,由15.5%上升爲15.95%,增加0.45個百分點。

  就在10月份,一場“金融利劍”專項行動席捲江西全省各地法院,全省法院強勢出擊,勢如破竹,開展爲期30天專項執行行動,精準攻堅金融執行案件,劍指金融失信被執行人。

  爲維護金融秩序,推進最高人民法院“用兩到三年時間基本解決執行難問題”,近日,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發佈 《關於嚴厲打擊金融借款失信被執行人的公告》(第五號)。“金融利劍”出鞘,強勢出擊,執行力度空前。

  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嚴厲敦促:所有應當履行而未(完全)履行法定義務的金融借款被執行人,應主動向債權人或者到執行法院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否則,將依法受到嚴懲,甚至追究相關刑事責任。

  制度保障

  此前,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提出了“要用兩至三年基本解決執行難,全面向執行難宣戰”。

  孔發龍表示,江西可以進一步優化完善相關執行政策。譬如通過網絡查控系統開展訴訟保全工作,提高執行效率;加大力度維護金融債權,建議江西省高院就金融債權涉及非法集資、民刑交叉、首封優先權協調、帶租拍賣、虛假租賃妨礙優先權受償等難點問題,出臺相應指導意見,進一步維護金融債權。

  事實上,早前法律更多的是注重定紛止爭,即在法律服務本身範圍內進行法律活動。而隨着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現在很多法院判決強調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司法效益相結合,更多的是把法律功能和服務中心工作聯合起來。

  現如今,隨着金融創新步伐的加快,尤其是互聯網與金融的深度融合正在顛覆行業生態,相比之下,金融立法嚴重滯後於金融市場的發展,其中產權保護尤爲重要。

  在“見證改革鉅變 繼續砥礪前行”圍繞法治建設主題專題發佈會上,江西省檢察院黨組副書記、副檢察長羅曉泉強調,江西堅持圍繞大局履職盡責,着力服務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將服務大局作爲檢察機關重大政治責任,在優化營商環境、服務非公經濟、服務質量強省和加強產權司法保護等方面提出檢察方案,服務保障全省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就在前不久,爲加快完善產權保護制度,進一步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江西省委省政府出臺了 《關於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實施意見》(下稱《意見》)。《意見》明確,保護產權不僅包括保護物權、債權、股權,也包括保護知識產權及其他各種無形財產權。同時,還將加強對各類產權的司法保護,依法嚴肅查處各類侵權行爲;優化知識產權案件管轄佈局,爭取更多基層法院擁有一般知識產權案件的管轄權,推進知識產權法院成立工作。

  爲了建立與商事制度改革相適應的打擊侵權假冒工作機制,江西將專利行政執法納入市場監管執法,將市場主體侵權假冒等違法行爲及時納入市場主體信用記錄,推動跨部門、跨區域監管執法協作機制,構建覆蓋全省的知識產權維權援助服務體系,完善知識產權快速維權機制,探索知識產權侵權查處快速反應機制,加大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力度。

  更多內容請登錄江西商報官網:

  www.jxsb.cn

  或關注本報騰訊官方微博:

  t.qq.com/jxsb-com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