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輝煌印跡—新疆鐵路60年】第一篇:鐵路初建篇(上)

編者按

2018年10月25日,烏魯木齊鐵路局成立60週年。60年艱苦奮鬥、砥礪前行;60年忠誠擔當,無私奉獻。烏鐵人忠誠履行“人民鐵路爲人民”的服務宗旨,團結協作、奮發超越,開創了一部促進新疆經濟社會發展和民族團結的奮鬥史; 書寫了一部幹部職工和衷共濟、奮力拼搏、走向輝煌的創業史;積澱形成了永續傳承的烏鐵人“烏鐵精神”。近日,“新疆鐵路”微信平臺將系列推出“輝煌印跡—新疆鐵路60年”,旨在銘記幾代烏鐵人艱苦創業的發展歷程,清晰再現我們珍貴的歷史記憶,激勵新時代烏鐵人不忘初心、繼續前進,開創新疆鐵路更加美好的明天!

從寰宇俯瞰中國版圖

新疆—世界上離海最遠的陸地

蒼涼寂寥,廣袤無垠

從遠古聆聽歲月回聲

新疆—歷史上久負盛名的地域

駝鈴叮噹,文明交融

百年夢想

千百年來,遙踞塞外

遠離內地的新疆

因交通阻塞而貧瘠落後

近代以來

許多仁人志士提出了

種種修建新疆鐵路的方案和規劃

由於國貧積弱,而最終成爲夢想

1919年,孫中山先生

在《建國方略》之《實業計劃》中

提出在新疆境內

修築總長爲

4550英里的6條鐵路幹線

(圖爲建國前後新疆落後的交通狀況)

近代以來,許多有識之士

構想在遙遠、閉塞

邊患紛擾的邊疆

修建連接內地的鐵路

然而,舊中國貧窮落後

使修建新疆鐵路最終成爲泡影

鐵路鋪建

1903公里的蘭新鐵路

是新中國成立後

立項修建的最長的鐵路幹線

線路穿越荒漠戈壁

山巒沼澤、風區風庫,人跡罕至

建設大軍夜以繼日

鐵路家屬義務奉獻

地方政府鼎力支持

全疆人民全面支援

歷經五年艱苦奮戰

將鐵路修到烏魯木齊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新中國

圓了無數仁人志士

和新疆各族人民的鐵路夢

1952 年 10 月

黨中央、毛主席發出了

“慶賀天蘭路通車,

繼續努力修築蘭新路!”

的動員號召

蘭新鐵路建設正式拉開歷史帷幕

(鐵道部新建工程總局第一工程局幹部職工奔赴蘭新鐵路建設工地)

上世紀五十年代

上萬名優秀兒女

響應黨中央、毛主席的號召

滿懷建設社會主義

新疆的時代豪情

從祖國四面八方

奔赴蘭新鐵路建設工地

展開了艱苦卓絕的鐵路施工會戰

解放軍戰士及復轉軍人

響應黨的號召支援蘭新鐵路建設

祖國各地有志青年

告別家鄉奔赴祖國大西北

青年知識分子

積極投身蘭新鐵路建設

蘇聯專家指導蘭新鐵路修建

艱苦卓絕的鐵路建設

(鐵路築路工人熱情高漲推小車拉運土方)

在黨中央的親切關懷下

數萬名鐵路建設者

滿懷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的豪情

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頑強拼搏,敢當鋪路石,

羣策羣力,人定勝天”

的奉獻精神

與艱苦惡劣的自然環境做鬥爭

與艱鉅的建設任務做較量

用生命的激情、無私的忠誠

將鐵路一寸一寸鋪向烏魯木齊

堅實撐起了社會主義新中國的“鋼鐵脊樑”

1952 年 10 月1日

西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張治中

中共西北統戰部部長汪鋒

鐵道部副部長王世泰等領導

參加蘭新鐵路奠基儀式

築路工人踏進冰冷的河水撈洗河沙

青年突擊隊熱情高漲修築蘭新路

鐵路建設者奮戰在天山深處

築路大軍展開蘭新鐵路施工會戰

開山鑿石

鐵路建設者

晝夜奮戰在烏拉泊段施工現場

修築工人展開扛枕木勞動競賽

早期蘭新鐵路隧道施工現場

蘭新鐵路建設條件艱苦

帳篷、枕木房、地窩子

成爲築路大軍的主要宿營地

自力更生

(釘道隊設計製作的雙肩式鋪軌機)

蘭新鐵路建設任務繁重

工期喫緊,生產條件較爲落後

鐵路建設者們以早日修通鐵路

造福邊疆人民的主人翁責任感

依靠集體的智慧,發揚艱苦奮鬥

自力更生的工作作風

研製改造省力節時的生產工具

大大提高了勞動效率

減輕了國家經濟負擔

加快推進了鐵路建設進程

機築工人自制的軋鋼機

築路工人自制鋸軌機

自制簡易打夯機

(築路工人自制的鋪軌機)

重拾昨天的回憶

感受歷史的榮光

60載崢嶸歲月,一甲子春華秋實

歲月的年輪見證奮鬥的足跡

蘊含着未來的啓示

歷史已經證明,夢想必將實現

築夢、追夢、圓夢的歷史征程上

新時代烏鐵人

一定能夠創造屬於自己美好的明天

讓我們向

所有爲新疆鐵路事業

做出貢獻的人們

致敬!

編輯:朱琳、安和平、張秀莉、張曉麗

版權聲明: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公衆號聯繫。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