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蘇家老宅火了!但是別忘了,在蘇州還有一座園子.....

轉發自公衆號“ 建築名苑”

《都挺好》蘇家老宅火了!但是別忘了,在蘇州還有一座園子.....

現代人如同養在深閨一樣寄生在城市

四季走過不留痕跡

但人終究不能脫離自然

而蘇式園林對於現代的意義也就在於此

以古人對山水的依戀

去讀懂山水之間傳說的祖先神靈

去找尋我們的精神家園

“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

杜麗娘唱着這樣的曲調完成了一次遊園驚夢。

在這樣一所蘇式園林裏,

久居深閨的佳人難得和大自然如此親近。

《都挺好》蘇家老宅火了!但是別忘了,在蘇州還有一座園子.....

攝於 蘇州博物館|李少白

祖居蘇州的貝聿銘

在蘇州博物館設計了這個片石景觀,

浪跡天涯的世故滄桑,

始終敵不過他對故鄉的眷戀……

《都挺好》蘇家老宅火了!但是別忘了,在蘇州還有一座園子.....

攝於 蘇州博物館| Charlie

蘇州園林講究“不出城廓而獲山林之怡,

身居鬧市而有林泉之趣”。

《都挺好》蘇家老宅火了!但是別忘了,在蘇州還有一座園子.....

攝於 蘇州雍錦園|李少白

貝氏祖業獅子林,

正是蘇州園林中假山的極致之作,

而貝聿銘片石造假山的創新

也在蘇州的另一個園子裏得到普及和認同。

《都挺好》蘇家老宅火了!但是別忘了,在蘇州還有一座園子.....

攝於 蘇州城區| 李少白

綿綿吳中大地,恰恰以物阜豐富、

以草木華滋、以文風頂盛、以藝匠技巧,

爲培植蘇州園林提供了良田沃土。

《都挺好》蘇家老宅火了!但是別忘了,在蘇州還有一座園子.....

攝於 蘇州雍錦園|李少白

前朝的拴馬樁,傳遞着歸家駐足的訊息,

園子的大門一關,便是功名利祿在身外。

宋人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曾描繪出一種可行、可望、可遊、可居的境界。而今人與自然越來越遠,我們迴歸的願望就越強烈。於是園林以大自然的名義,用一種生活方式出現在城市裏,成爲中國人長期以來夢寐以求的理想生活環境的物化品,可以說每一箇中國人的精神世界裏都有一個獨居園林的夢。

向大師致敬

雍錦園的石壁再現造園激情

很多人去蘇州博物館是衝着貝聿銘去的,蘇州博物館是“現代建築最後的大師”貝聿銘先生在中國大陸的三件建築作品之一,博物館建築的知名度甚至高於其館藏品,這在博物館中並不多見。

儘管將白色粉牆作爲博物館的主色調,但是他大量運用玻璃與鋼材代表貝氏風格,蘇州博物館採光自然,大片的玻璃蒙上類似蘇繡的布料,朦朧中體現出東方含蓄的美。每一扇落地大窗外都有風景,或是竹林片片,或是古樹一棵,顯得既不空曠,也不突兀,與絕大多數蘇州園林一樣,博物館中央是大片的水面,園林的血脈,因水而流動;園林的骨架,因山而峭拔。

建築與園藝是互相依託的,蘇州園林假山多用太湖石,蘇州博物館卻用傳統園林基本不用的片石造假山,很多人很奇怪貝聿銘爲何不用太湖石,他的回答很直接:蘇州園林的太湖石假山已經無法超越,不如用回些簡單的石頭,從另一方面尋求突破。

貝聿銘片石造假山的創新在蘇州雍錦園得到了普及和認同。

《都挺好》蘇家老宅火了!但是別忘了,在蘇州還有一座園子.....

攝於 蘇州博物館|Charlie

由於歷史的久遠,那些園林的飛檐翹角,

早已隱入迷濛的吳門煙水,

淡淡地變成了一片遙遠的夢。

《都挺好》蘇家老宅火了!但是別忘了,在蘇州還有一座園子.....

攝於 蘇州留園|朱斌

蘇州園林對現代人來說,

不僅可以在喧鬧中獲取幽雅,

而且可以從今日尋找到昨天。

《都挺好》蘇家老宅火了!但是別忘了,在蘇州還有一座園子.....

攝於 蘇州雍錦園|李少白

倘使沿着一泓碧水而徜徉,

你會不知不覺地融入宋代;

如果邁過了那一道幽深的石庫門的門坎,

你就會一步跨進明朝。

《都挺好》蘇家老宅火了!但是別忘了,在蘇州還有一座園子.....

攝於 蘇州雍錦園|李少白

值得一提的是蘇州園林的許多主人,

既不是富可敵國的富商,

又不是窮困潦倒的文人,

而主要是擁有資財的雅士。

《都挺好》蘇家老宅火了!但是別忘了,在蘇州還有一座園子.....

攝於 蘇州雍錦園|李少白

雖有高牆阻隔,雖是園門緊閉,

而園林裏的生活,

卻與吳中風土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

園林生活生長於滋潤溫和的吳門煙水之中。

《都挺好》蘇家老宅火了!但是別忘了,在蘇州還有一座園子.....

攝於 蘇州雍錦園|李少白

“雨寄池塘生意足,花開誰詠採蓮曲。”

園林景觀中水韻和雨意是神來之筆。

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雨是蘇州長久的主題,

不分時節地打溼了水邊的屋檐。

《都挺好》蘇家老宅火了!但是別忘了,在蘇州還有一座園子.....

攝於 蘇州雍錦園|李少白

姑蘇城外,梵音嫋嫋。

以雅而論,三千年邈遠歷史

有上古遷客騷人的遊園驚夢;

若講俗趣,更有市井時光,

園林城市閒暇中糟酒就着粗茶。

在蘇州尋訪名園,無意間結識了雍錦園。作爲一個高端民宅產品,在蘇州落地的雍錦園也彰顯了江南獨到的閒情,結合北派皇家園林風格,造就了真山真水接地氣的新現代名園,營造園林宜居的姑蘇生活。其中,雍錦園項目已開發的蘇式園林庭院方正大氣,庭院深處的千層石山水景觀畫,正是源自貝聿銘先生蘇州博物館中片石造型的設計。

文震亨在《長物志·水石》中寫到:“水令人遠,石令人古,園林水石,最不可無”。中國的園林文化來源於傳統山水印象畫,其中的賞石文化是體現園林師法自然的精華,傳統園林裏的賞石表裏兼修,材質上品,造型甄選,用精湛工藝手工雕磨,點睛之筆渾然天成。而作爲一園精粹之所在,雍錦園的賞石盡善盡美,令觀者更易展開的想象空間,堅守傳統,又適度創新,所以哪怕一塊水裏散落的石頭都經過無數次的擺放嘗試。

賞石只是點綴,而雍錦園入口位置那座五米之高假山與石峯,可以說盡得蘇州匠人精神之大成。有道是園無石不秀,假山堆疊是園林造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該處景觀是由香山幫“假山壘疊”當代傳人袁師傅來指導修築,袁師傅曾多次承擔蘇州四大名園的修繕工作。爲了等待這位香山景觀的匠人,雍錦園示範區整整停工61天,到如今方可一睹園內精工雕琢的假山羣峯之勢。

《都挺好》蘇家老宅火了!但是別忘了,在蘇州還有一座園子.....

攝於 蘇州博物館|Charlie

蘇州,本有着吳王夫差一般的霸業,

但那霸業卻又偏偏的喜愛曾經浣紗的女人,

女人是水做的。蘇州一地,

卻着實又有柔柔的水。

《都挺好》蘇家老宅火了!但是別忘了,在蘇州還有一座園子.....

攝於 蘇州山塘街|朱斌

蘇州的語音,也就帶了點水的意思,

居住在這裏的蘇州人,

杯子裏是嫩嫩的茶,

籠子裏是活潑的情趣,

院子裏是恬淡的閒花。

《都挺好》蘇家老宅火了!但是別忘了,在蘇州還有一座園子.....

攝於 蘇州博物館|Charlie

作爲理想的人居環境,

蘇州園林追求的是天人和一的境界,

諸多的花木都是最能體現

大自然生態環境的主體。

《都挺好》蘇家老宅火了!但是別忘了,在蘇州還有一座園子.....

攝於 蘇州城區|李少白

置身園林,你自會找到王籍的感受:

“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

《都挺好》蘇家老宅火了!但是別忘了,在蘇州還有一座園子.....

攝於 蘇州雍錦園|李少白

十分豐厚的中國傳統文化,

是歷史發展的縱向延伸

與區域特色橫向融合的結合物。

這種特徵在蘇州園林藝術裏,

同樣也可以找到鮮明的印記。

漏窗

擦亮蘇式園林之眼

李漁對於園林的論述認爲“開窗莫妙於借景”,《園冶》中,提出“取景在借”的妙論,其借法多樣:遠、鄰、仰、俯,各得真趣,於是出現了漏窗這一樣式。

在秉承傳統的雍錦園裏我們也發現了漏窗,在內園水景的右側,佈滿祥雲圖案的大理石透景景觀牆,通過漏窗、使被分隔的內景與外景空間融合,達到分而不隔的效果,使園內外的景色遙相呼應。

蘇式園林裏的漏窗多有一圈清水磨磚的邊框,明式做法起兩到三條線腳,形成的“子口”柔和幽雅。雍錦園的漏窗汲取了傳統漏窗中部的窗芯彎曲變化繁多的樣式,形成了不同的圖案,姿態繁複,不下百種。

美學大家宗白華先生曾論:美的對象之第一步需要間隔。圖畫的框、雕像的石座、堂宇的欄干臺階、劇臺的簾幕、從窗眼窺青山一角、登高俯瞰黑夜幕罩的燈火街市,這些美的境界都是由各種間隔作用造成。正是這種間隔,戲劇化地生成了一種美感形式,將平常事物變得可觀。

《都挺好》蘇家老宅火了!但是別忘了,在蘇州還有一座園子.....

攝於 蘇州雍錦園|李少白

形容蘇州園林的以小見大,

可以借用一句佛家用語“芥子納須彌”。

將須彌山納入一粒菜籽之中,

實在是玄妙無比。

《都挺好》蘇家老宅火了!但是別忘了,在蘇州還有一座園子.....

攝於 蘇州雍錦園|李少白

這裏的水,是太湖三萬六千頃裁下的一角;

這裏的石,是太湖七十二峯剪來得一山。

《都挺好》蘇家老宅火了!但是別忘了,在蘇州還有一座園子.....

攝於 蘇州雍錦園|李少白

園林高牆外是車流熙攘的馬路,

視線直劃過屋檐、灌木,

落定於園林的一框漏窗,

浮現了豐碩的時空論說含意。

《都挺好》蘇家老宅火了!但是別忘了,在蘇州還有一座園子.....

攝於 蘇州留園|朱斌

視覺上有花遮柳護,

聽覺上有雨落殘荷,

嗅覺上有暗香浮動,

感覺上纔有心曠神怡。

可以說若沒有花木精神,

便無所謂園林意境。

雍錦八景

成體系的景觀胸中自有雅骨

平沙雁落、遠浦帆歸……沈括《夢溪筆談》裏最早出現了八景的稱謂,併成爲古代約定俗成的一種風物景觀概述,八景的選擇和命名也成爲一種特有的文化現象,有些地方歷代都有八景的評議和更新。“芙蓉似錦,雍和於心”,是雍錦園造園詮釋的古典哲學思想,並引入古代八景的概念,置景園中,氣貫一脈。

目前,雍錦園園林示範區已經打造出雍錦八景,結合現代景觀簡潔大氣的造景手法,相互融合,內外空間穿插,景深不盡。一景登第廳,追求質感,突顯莊重大氣;二景倚畫壁,內圓外方,勾勒中式線條;三景夢墨澗,呈現出如夢似幻的倒影;四景龍門泉,流水錯綜,泉如吐玉;五景沁蓮池,遍植荷蓮,柳岸成蔭;六景半溪閣,山水疊石,亭臺樓閣;七景煙雨廊,自然互動怡景;八景桃花亭,遍植桃花,芳草圍新綠。

水,是園林里美的符號;水,是園林裏活的靈魂。遍覽蘇州園林,皆將園中之水,當做創作主體。它模擬自然界的江河湖海、溪澗池潭,並與周圍的亭臺樓榭、四時花木相映而成趣。目前的雍錦園示範區整體呈長方形,曲廊環抱。以園內水池爲脈絡,疊石造景,全園佈局井井有條,富有“咫尺山林”之意境。

除了借水景,更是透過水景欣賞植被,窗外的芭蕉,增加了屋舍的空間意象,雖居喧市,卻彷彿置身山齋。簡單一株植物,就能令窗格如畫,賞心悅目的同時,更令人浮想世外,此中深趣,幽人自解。

《都挺好》蘇家老宅火了!但是別忘了,在蘇州還有一座園子.....

攝於 蘇州留園|朱斌

雕幾塊中國的花窗,

框起這天人合一的融洽,

構一道東方的長廊,

連接那歷史文化的深隧,

是一曲綿延的姑蘇詠唱,

依然唱得這樣風風雅雅。

《都挺好》蘇家老宅火了!但是別忘了,在蘇州還有一座園子.....

攝於 蘇州城區|李少白

東方藝術中以簡代繁、以少勝多的道理,

在蘇州園林的理水創作中,

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都挺好》蘇家老宅火了!但是別忘了,在蘇州還有一座園子.....

攝於 蘇州雍錦園|李少白

文徵明的曾孫文震亨撰寫過一部造園名著:

《長物志》,是造園史上的不朽之作。

“一峯則太華千尋,一勺則江湖萬里”,

便是其中的名句。

大隱於市

蘇式園林朱門青階映苔痕

同陶淵明的“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不同,蘇州園林主人的住所外面是市井街衢。“大隱隱於市,中隱隱於野,小隱隱於朝。”蘇州園林的主人,選中的正是前者。因此園林又稱“城市山林”,“城市”是繁華的縮影,但好像又總和嘈雜分不開;而“山林”二字,卻勾勒出一種自然環境,一種宇宙間的幽靜與深邃。

蘇州園林,恰巧是鬧中取靜的典型。牆外長街,雖然是車水馬龍,但在粉牆之中、黛瓦之下,卻是魚戲蓮葉的悠閒,滿地蕉蔭的恬靜。所以,立足於蘇式園林的雍錦園除了便利的交通,優質的教育配套外,完善生活配套也是項目必不可少的。

雍錦園所營造的蘇式園林的獨到之處也就在於鋼筋水泥的包圍中,它如同一本零落的線裝書,優雅地插在現代城市的書架上。當中國逐漸重回世界之巔,它爲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找回自身在文化、歷史以及居住方式的自信。

杭州水北展陳裝飾設計工程有限公司以展覽陳列爲業務主導,裝修與古建園林業務爲補充。

都市裏的山水,園林裏的姑蘇城。依託於傳統私家園林的文化傳承,致景於宏大山水的城市背景,蘇式園林及其現代的追隨者們猶如繪畫一樣,用江南人特有的審美情趣來建設個人生活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滄浪亭潺潺,獅子林巍巍,這水的波光,像依然追憶着太湖上飄散的蘆花;那山的身影,像照樣傾聽着寒山寺悠遠的鐘鳴……江南一夢,夢裏都是你我的園林獨居夢,每到此間疑世外,方知何處是桃源。

《都挺好》蘇家老宅火了!但是別忘了,在蘇州還有一座園子.....

攝於 蘇州雍錦園|李少白

蘇州有一個隱逸文化市場,

不是隱居在深山裏,而是隱居在藝術裏,

追幕的是陶淵明、嵇康、阮籍

這一類人的魏晉風度。

《都挺好》蘇家老宅火了!但是別忘了,在蘇州還有一座園子.....

攝於 蘇州雍錦園|李少白

歷史的頹垣早就埋沒了吳宮花草,

吳門煙水裏,

也已不見了唐朝的漁火江楓。

但雍錦園斑斕的水光,

依舊抒情地流動,

流動在此後每一個蘇州的春天。

《都挺好》蘇家老宅火了!但是別忘了,在蘇州還有一座園子.....

攝於 蘇州市區|朱斌

分一片迷濛的吳門煙水,

取數幀流動的花光水影,

蘇州園林是屬於世界的,

也是屬於每個人的!

《都挺好》蘇家老宅火了!但是別忘了,在蘇州還有一座園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