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國家一級演員、青年歌唱家、我校客座教授陳思思來校,做客韶風名家論壇,爲我校衆多音樂藝術愛好者作了《歌唱中的情感表達》的講座。校黨委書記黃雲清會見了陳思思,副校長劉建平主持講座。

逸夫樓第一報告廳內,各學院學生以及聲樂協會、藝術團等學生組織的學生早早來到場內,期待得到名家指點,提升藝術方面的修養和水準。

個人簡介

中國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湖南常德人,中共黨員,國家一級演員,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青聯常委,中國文聯文藝志願服務中心理事,中國科協“科普中國”形象大使,中國殘聯愛心大使。多次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文化部“文華表演獎”、全國文藝匯演一等獎、國家廣電總局金鷹獎、星光獎等多種獎項。

“歌唱中基本功的三大要素是什麼?”

陳思思以提問的方式,引起聽衆的思考與注意力。她接着解釋,作爲本錢的嗓子、作爲支撐的技術,以及作爲靈魂的情感表達,無疑是歌者最需要的三個要素。

陳思思分析了三者的重要性。她認爲,嗓音條件是天生的,無法改變它,但可以通過鍛鍊氣息支撐,打開喉嚨和頭腔共鳴來錘鍊演唱技巧。然而如果只在意技巧而忽略了情感表達,容易導致“千人一面,萬人一聲”。進而,陳思思揭示了本次演講的主題——情感表達是歌者選擇歌唱的最終目的所在。

如何把握演唱中的情感表達?

“首先,你要有敢於發聲的歌唱心理素質。”陳思思以歌唱家帕瓦羅蒂上臺前必找一顆釘子給自己增強自信心的例子,並通過現場邀請兩位藝術團的同學當場示範,說明了“自信”對歌者的重要性。

“把握聲情與形神的融合統一”是第二個關鍵所在。“所謂聲情和形色,是指用聲音和肢體語言來表達情感,這就是藝術的感染力所在。”陳思思邀請了退休女職工伍瓊英老師及一位學生同時上臺示範。互動中,伍瓊英完整流暢並情感細膩地演唱了紅歌《沂蒙頌》。陳思思對伍瓊英的唱功及情感傳達給予了高度讚賞,她說,伍瓊英老師之所以能夠很好地表達出歌曲中蘊含的情感,是因爲她有豐富的人生閱歷,能夠真切體會到歌曲中的情感意韻,而我們同樣也能夠通過了解作者以揣摩其創作意圖後,在情感表達上做到這點。

“情感表達的重要一點就是充分發揮情感想象,進行場景、人物設定。”陳思思認爲,要在聽歌前熟讀歌詞,揣摩詞境,瞭解歌曲風格、創作背景,並依此設計情境,豐富情感,也就是俗稱的“入戲”。

講座中,陳思思以豐富的藝術經驗對講座主題作了細緻解說,並結合與觀衆互動、親身示範、悉心點撥等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陳思思老師演唱技巧、舞臺經驗都十分豐富,她的現場指點,讓我學到了很多新東西。”藝術團聲樂部的侯英倫是第一位上臺參與互動的學生,初上臺唱第一遍歌時,他有點緊張,但受陳思思指點後,“我感覺心理感受、發聲技巧都有了提升,唱第二遍的時候有了明顯的改進。”

去年我校建校60週年之際,陳思思受聘爲我客座教授、校大學生藝術團藝術顧問,並參加了校慶文藝晚會的演出。

講座後,黃雲清會見了陳思思。黃雲清說,陳思思在歌唱藝術領域有深厚的藝術修養和經驗,希望今後多指導學生,開展藝術合作交流,加強學生的藝術教育,進一步濃厚校園藝術氛圍。

圖文 / 王成奇 喻意 廖曉鳳

編輯 / 易曉麗

責編 / 丁德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