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新出爐的《融智·中國對沖 基金 經理A股信心指數月度報告》顯示,截至4月初,股票策略型私募基金的平均倉位爲74.87%,相比上月同期的71.99%再度放大,並創下了近一年的新高。“去年10月的時候,市場已經跌到令人憤怒的程度”,4月1日,華南一位公募權益投資總監接受記者採訪時直言,“我當時覺得資產定價已經包含了太多的風險,價格怎麼看都很划算,所以我當時堅定地加倉了一些長期邏輯不錯的股票,現在回頭看確實是賭對了。

摘要

【九成私募倉位超50% 四月準備擼起袖子加油幹?】4月的“開門紅”則定調牛市第二波,也讓加倉和踏空的討論聲在市場上再度響起。對於很多私募來說,他們的心情正像這天氣一樣越來越暖。最新出爐的報告顯示,截至4月初,股票策略型私募基金的平均倉位爲74.87%,相比上月同期的71.99%再度放大,並創下了近一年的新高。

4月的“開門紅”則定調牛市第二波,也讓加倉和踏空的討論聲在市場上再度響起。對於很多私募來說,他們的心情正像這天氣一樣越來越暖。最新出爐的《融智·中國對沖 基金 經理A股信心指數月度報告》顯示,截至4月初,股票策略型私募基金的平均倉位爲74.87%,相比上月同期的71.99%再度放大,並創下了近一年的新高。

九成私募半倉以上

春節後,私募基金一直處於加倉狀態,但是加倉的幅度有所放緩,相比牛市期間80%以上的平均倉位還有一定距離,仍然存在較大加倉空間。

從倉位分佈來看,調查顯示有29.91%的私募目前處於滿倉狀態,滿倉私募佔比相比上個月小幅提升;90.6%的私募基金在五成倉或者五成倉以上,高倉位的私募佔比再次大幅增長,只有9.4%的私募處於半倉以下,其中有1%不到的私募處於空倉觀望狀態,創近一年新低。

整體來看,市場信心逐漸恢復,部分私募基金經理開始加大倉位應對行情的變化。

統計顯示,對於4月的行情,持中性和樂觀態度的基金經理佔比超過八成,多數基金經理傾向於保持現有倉位不變。

板塊配置方面,大部分私募基本以科技板塊爲配置核心,並關注績優股和部分隱藏在年報中的投資機會。

既然倉都加滿了,那麼4月到底有哪些利好支持行情的延展呢?

千波資產總經理束其全認爲,經過1月和2月的放量大漲,以及3月份的橫盤震盪,A股已經處於牛市的途中。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首先,市場流動性有望繼續寬鬆;

其次,增量資金有望繼續源源不斷地流入;

最後,宏觀經濟極有可能在二季度探明底部,微觀企業利潤將逐步改善。

因此,4月份將是新一輪上漲的開始,指數大概率會衝高至3500點。

樸信投資創始合夥人、投資總監朱昆鵬表示,2018年的市場行情過份悲觀,今年是估值修復行情,市場的發展要看經濟結構調整和改革的力度。

朱昆鵬認爲,今年的市場整體氛圍很好,自下而上選股能夠發掘出不少機會。

和聚投資表示, PPI 很可能在3月出現向上的拐點。越來越多的細分行業景氣開始向上,利潤增速的拐點提前到來或成爲二季度市場最大的預期差。

二季度還有兩大利好因素,一是外部環境在向着好的方向發展;二是一些事件驅動因素,比如MSCI權重的提升有望在今年的5月、8月和11月分別實現;科創板啓動則有望從估值層面激活當下同類型成長股等。

星石投資認爲,隨着二季度增值稅稅率與 社保 繳費率正式下調,後續有望觀察到更多經濟築底企穩的跡象。

星石投資分析稱,過去的一季度是流動性和風險偏好主導的估值修復行情,在基本面逐步見底的情況下, 業績 驅動將是未來行情的上漲動力。

重陽投資也認可減稅降費對企業利潤的提振值得期待。

那麼,第二波牛市已經確定來襲,具體有哪些投資機會可以把握?

朱昆鵬表示,堅持看好和把握消費和創新兩大主題下基本面佳、估值合理的優質公司,新能源汽車值得重點關注。

中歐瑞博吳偉志認爲,市場上的公司不是什麼都能買,一定要聚焦優質公司,優質成長股將是未來兩年最優的選擇。

和聚投資認爲,經過一季度的上漲,創業板的風險偏好已到達相對過熱的區間,而 滬深300 、中證500等代表各領域龍頭的指數,從估值角度看更具配置價值,估值仍具備顯著向上的空間。

束其全表示,4月首先看好的是科技股,這一輪牛市中科技股將是貫穿始終的主線;其次,週期類股票將在二季度迎來翻身仗。

今年二、三月份的上漲,週期股遠遠落後於其他板塊,但週期股作爲牛市中的彈性品種,往往會取得超額收益,隨着一系列事件性因素的刺激,週期股會在4月份成爲市場的熱點之一。

同時4月份地產股也要格外重視,一來是地產股年報優異,二來 貨幣 政策趨於寬鬆,地產股有望最先受益。(中國證券網)

公募紛紛解套,私募加倉猛幹

2019年的A股,牛冠全球。

截至4月2日, 滬指 今年上漲近700點,漲幅高達27.38%; 創業板指 更是氣勢如虹,年內漲幅超40%。

這一波大漲,一掃去年尤其是四季度已經沉至谷底的陰霾情緒。無論是機構投資者還是遊資、散戶,一個個不同的投資個體,都積極地參與到這場A股騷動之中。

尤其對於機構而言,無論牛市是否就此開啓,這都是不可錯過的關鍵一役。

“不管牛市是否到來,踏空是決不允許的”。

4月2日,深圳一位公募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直言,今年如果踏空會非常尷尬。“2018年市場大幅回調之下,基金虧損是常態,而今市場在壓抑了近一年之久後重現活躍,如果機構沒有迅速感知到情緒面的積極變化,錯失這波機會,會極其難受。當然,今年公募踏空的概率比較小,畢竟大家去年已經套牢了,今年順勢又漲回去了。”

從主動權益類基金年內業績表現來看,整體表現較佳。據數據統計,截至4月1日,主動偏 股基 金(包括普通股票型和剔除偏債 混合型 外的混合基金)的平均漲幅超過22%。

其中,國泰融安多策略是絕對的佼佼者,其年內淨值漲幅高達63.08%。不僅如此,該基金去年僅虧損8.32%,這使得其去年至今的業績高達49.51%。

不過,相較於“賺錢”而言,“解套”或許纔是今年這波大漲下更貼近公募的關鍵詞。

4月1日,300億爆款產品興全合宜A單位淨值重新回到1元以上,被視爲權益類公募基金解套的一個標誌信號。

2018年初,興全合宜A以1天時間募集資金326.9959億元,創下權益類基金歷史首募第三大紀錄,僅次於嘉實策略增長、華泰柏瑞滬深300 ETF ,這兩隻基金的首募規模分別爲419.17億元、329.69億元。

由於成立之後即遇市場震盪,興全合宜單位淨值長期低於1元,在2018年10月30日更是創下0.8211元的歷史最低單位淨值。

不過,在今年的大漲之下,興全合宜開啓淨值回升之路,截至一季末的年內漲幅超22%,至3月29日單位淨值回升至0.9932元。4月1日,興全合宜淨值上漲2.78%,單位淨值終於重新回到1元以上,達到1.0208元,一舉收復失地。

與興全合宜成立時間相近的另外幾隻權益爆款產品,包括嘉實核心優勢、東方紅睿澤三年定開等亦於4月1日紛紛“回本”。

不僅爆款產品,受益於A股春季攻勢,大量權益類基金在春節以來收穫了淨值的極速回升,收復2018年“失地”的基金越來越多。

據數據統計,截至4月1日,2018年錄得全年業績虧損、但自2018年至今業績爲正的普通 股票型基金 有126只, 混合型基金 (偏債混合除外)有936只。這意味着,有超過1000只主動偏股基金已經一掃去年全年陰霾,實現翻身。

儘管市場的極速回升來得突然,但有基金經理認爲並非完全在意料之外。

“去年10月的時候,市場已經跌到令人憤怒的程度”,4月1日,華南一位公募權益投資總監接受記者採訪時直言,“我當時覺得資產定價已經包含了太多的風險,價格怎麼看都很划算,所以我當時堅定地加倉了一些長期邏輯不錯的股票,現在回頭看確實是賭對了。”(21世紀經濟報道)

私募基金備戰科創板網下打新

科創板對投資者的投資經驗、風險承受能力要求更高。相較於以往的A股 打新 ,科創板最大的區別是機構參與更多。由於全面採用市場化的詢價定價方式,首次公開發行詢價對象被限定,只有7類機構投資者有資格申請網下打新。

網下申購是主要的配售方式,但是個人投資者被排除在了網下申購的大門外。凱納資本的陳曦表示,“私募基金屬於網下C類投資者。由於個人投資者不能再做網下申購,所以C類投資者至少將減少60%。對於機構投資者來說,中籤率有望大幅提高。”

近期, 中金公司 財富研究對於公募、私募及戰略配售基金的 打新收益 做了初步測算。參考A股目前打新市值門檻,按照單個私募基金6000萬元的規模測算,預計私募打新收益率中性預期在7.2%左右。

不過,多位私募投資人士指出,由於科創板不同的交易規則和定價機制,投資時對於標的的選擇很重要。預測收益率還沒有實證支撐,因此還難有定論。

定價能力不可或缺

目前市場上有的私募對於推出科創板打新產品熱情很高,包括收益率測算、採用的交易策略等都有了雛形,只待開閘入市。不過,也有多位受訪私募人士態度謹慎。

私募排排網的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九成私募認爲第一批上科創板的企業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多數都是科技創新能力突出,且具有較強成長性的企業,因此會選擇積極參與;約8.27%的私募選擇觀望,將關注首批上市的企業情況和市場情況謹慎參與。

陳曦向記者指出,根據交易規則,由於上市首5個交易日不設漲跌幅,科創板股票的波動會較大。因此,個股的波段擇時和高頻策略可能比較有效。此外,私募基金的優勢在於靈活和多種交易工具和策略的使用,比如可以採取量化對沖的策略,通過股指期貨對沖上交所的股票作爲底倉,再去網下申購 新股 。這樣既能保證底倉的安全,不受大盤漲跌的影響,又可以獲得一定的打新收益。

不過,業內人士也指出,科創板採取市場化定價機制,打新並非穩賺不賠,而是存在破發風險。需要對公司基本面有更加深入的研究分析,對公司進行準確定價。

另有部分私募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將在着手準備相關交易策略的同時,密切跟蹤市場反應。相關交易策略在上線進行實盤操作前還要通過測試,如果效果不理想,就不會推出相關產品。(上海證券報)

(雲水 長和 )

(責任編輯:DF50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