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青賽上,中國國青遭遇小組出局,無緣世青賽,青少年足球再次成了球迷熱議的話題。解決不了青少年足球的瓶頸,中國足球的復興遙遙無期,好在在這一方面,我們也正在改變。

10月27日,2018青超聯賽U19年齡段A組第32輪上海上港U19對陣河南建業U19的比賽在上海體育場外場進行,比賽結束後,提前奪冠的上港小將們在歡呼中捧起了冠軍獎盃。

從去年開始正式起步的青超聯賽,給了這些小夥子更多的比賽歷練。下一步,青超還準備擴大規模,足協副主席李毓毅也對未來充滿信心,“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不能總是說我們過去沒有抓好(青少年足球)。”

2018年10月27日,上海市,2018U19青超聯賽,上海上港1-1河南建業,賽後舉行頒獎。本文圖片 視覺中國

青超第二年,規模迎暴漲

本賽季青超U19A組的賽事在上一輪就產生了冠軍:上港U19客場擊敗上海申鑫U19,在聯賽還剩3輪的情況下領先積分榜第二名9分,提前鎖定了頭名。

27日主場迎戰河南建業U19,場邊也來了不少觀衆——球迷、球員家長,上港球迷會也前來助威,用歌聲和加油聲給隊員們打氣。最後的比分定格在1比1。

比賽結束後,這天的重頭戲:冠軍頒獎典禮終於進行。家長們拿出了早就準備好的空氣禮花,隊員們也在捧起獎盃的一刻肆意歡呼——對於他們來說,這是第一次有機會感受到漫長聯賽後奪冠的喜悅。

說青超聯賽“漫長”的確不假,從4月1日迎來揭幕戰到11月全部落下帷幕,總共7個月的賽程和中超聯賽相差無幾。

相比去年的首個青超賽季,今年的聯賽也有了巨大的變化。

“去年我們青超聯賽87支隊,今年我們整個聯賽有259支隊伍,U19分成A、B組。對於隊員有很大的幫助和促進。”在接受採訪時,中國足協副主席李毓毅表示。

有了參賽球隊數量的提升,比賽場次的增加幅度也可謂巨大,由去年的564場增加到2700多場,翻了4倍還多。

以今年新增設的U19年齡段爲例,A、B兩組一共32支隊伍,其中A組有18支,比賽一共進行34輪,對於很多年輕球員來說,這樣正式且長賽程的主客場制聯賽還是第一次參加。

而在U13到U17的年齡段比賽中,採取的還是和去年一樣的賽制:先分大區進行大區內的主客場比賽,成績突出者再進行全國“總決賽”,這樣的安排,也是爲低年齡段球員的生活和學習需求以及球隊成本所考慮。

比賽現場。

比賽多了,成長才能快

在李毓毅看來,青超規模的擴大,對於小球員的好處顯而易見,“特別是對於年輕隊員增加比賽的閱歷有很大的幫助。”而且提升的不只是球場上的技戰術,“在賽風賽紀,球場上的意志品質都會有所提高。”

這樣正規的聯賽對年輕球員心智和品質的錘鍊的確作用匪淺。

在上港U19和建業U19的比賽現場,比賽結束後,雙方球員就和中超比賽一樣,依次和裁判與對手握手致意。上港隊員也去到了家長和球迷中間一起慶祝冠軍。

而建業小隊員的舉動同樣令人敬佩:有一名建業球迷獨自來到了上海現場,賽後建業隊員們排成一排,向這名鐵桿球迷鞠躬致謝。

“青超聯賽我覺得非常好,包括賽事的組織安排,各個俱樂部的投入都很不錯。賽事就跟職業聯賽基本一模一樣。”上港U19隊主教練陳旭峯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

“這種主客場制比賽,讓隊員可以體會到職業球隊的安排和日常節奏,不然一下子上去(職業層面)還是會節奏不太適應。”

第一次參加U19青超就拿下冠軍,陳旭峯對於球員的表現無疑還是滿意的。不過相比技戰術,他更高興的是賽事對於小將們心理上的鍛鍊。

“中國球員的心理層面是一個大問題,就像我們國青出去比賽,我個人就感覺球員心理壓力很大,不應該有這麼大的壓力,而是應該把自己展示出來。”

“(原因)一個是正式比賽的經驗比較少,想贏怕輸。就像我們也有這種感覺,比賽關注度一高,有些球員發揮有點失常。但這是一個經歷,這種比賽越多,對於他們越有幫助,以後再經歷這樣的場合就不一樣了。”

李毓毅(左)與上海足協主席朱廣滬。

不能再“種一棵樹毀一片林”

足球要從娃娃抓起的口號已經喊了多年,但一直到近年,我們才似乎終於走上了正確的道路。

此前,許多足球圈內人反對抓住一小部分小隊員全力培養,而忽視擴大足球人口的青訓模式。如今青超聯賽規模的擴大,也正是爲了走出這樣一個怪圈。

據李毓毅透露,明年的青超聯賽不僅要堅持辦下去,還要“向下延申”。以前各支參賽隊是地方推薦,以後可以考慮從更基層的比賽打出來。

這樣一來,會有更多的比賽,更多的球隊和小球員也能納入其中。

“比如說明年參加青超聯賽的球隊可能超過300支,但是這300支下面,一定要超過3000支。”

“這樣長此以往,中國青少年球員的平臺會更好,也能改善‘種一棵樹毀一片林’的情況。一定要把青少年足球的‘林’培育起來,做到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不能總是說我們過去沒有抓好(青少年足球)。”

中國青少年足球的變化,小球員的家長有也切身體會。比如上港U19場上隊長茆瑞的父親茆順民。

當初在小學,和他兒子同隊踢球的十幾個小孩,如今還在踢球的就剩下茆瑞一個。其餘很多人都因爲踢球辛苦以及中國足球大環境的黑暗,陸續退出。

“我們那時候好像整個上海市也沒有多少人踢球,那個時候確實艱苦,有時候在自己學校湊不齊人,就帶着他到其它學校去跟着大孩子一起練。”他告訴澎湃新聞記者。

而現在的青少年足球環境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國家都重視了,校園足球在推廣,足球人口在增加。比賽也比前幾年多了很多,以前的錦標賽什麼的都是賽會制,到一個地方十幾場就打完了,現在要打三十幾場,每週都有,有時候還一週兩賽。”

對於當下的中國足球來說,相比國家隊層面的成績目標,爲未來“育林”纔是更重要的任務。

值得高興的是,我們已經看到了變化的出現。只要能在這條道路上堅持,中國足球的未來,或許真的可以期待。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