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从市园林和林业局获悉,武汉市园林绿化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已于近期通过专家验收,标志着我市园林和林业生态资源管理系统建成,初步实现全市绿地、林地、湿地、山体和自然保护区等生态资源的“一张图”管理。

武汉是我国中部地区特大中心城市,区域总面积8600平方公里,境内森林、湿地及城市园林绿地面积达60%以上,生态资源极其丰富。市园林和林业局从以构筑“大数据”出发,集成全市森林资源数据、湿地资源数据、城市园林绿地资源数据、生态公益林数据等10大数据库系统,形成全市生态资源 “一张图”,实现各类生态资源信息的“立体共享”。

在这“一张图”上,全市绿地、林地、湿地、山体和自然保护区等生态资源情况可以一览无遗,甚至能精确到全市每棵古树名木的坐标,城区道路的每棵行道树位置,每个公园的树种分布等,由“一张嘴、一支笔”变为“心中有数,手上有图”,实现了全市生态资源由粗放式管理变为精细化管理,由局部管理变为全域管理,由专项管理变为全面管理,由平面管理变为立体管理,由静态管理变为动态管理。

武汉市园林和林业生态资源“一张图”,是市园林和林业局耗时两年,在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共同支持下,打造的武汉园林和林业信息化建设重点项目,是打造“生态化大武汉”、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设园林和林业资源数据库系统,开发服务政府、面向公众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形成规范化、标准化、常态化的生态资源监测与评价体系和机制,为建成智慧园林和林业体系打下了坚实基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生态资源管理要求的不断提升,系统建设将全面引入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全息空间可视化技术,不断拓展系统功能,在实现“天上看—地面查—网上管”的基础上,逐步构筑起“立体化感知、精准化管理、智慧化服务”的生态资源监测管理体系。

10月18日,来自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武汉大学等单位的5位专家组成验收组。在听取汇报、观看系统演示及审阅资料的基础上,经过提问和充分讨论,一致认为项目完成了园林绿化资源数据库设计,构建了全市园林和林业生态资源“一张图”,实现了对园林绿化资源的数据管理、信息展示与应用分析;集成和管理了全市绿化资源普查的数据成果,数据库设计合理,系统运行稳定,总体上实现了资源管理应用,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专家们一致同意通过验收,并建议建立数据库更新机制,保障系统常态化运行。

系统建成后,将会积极开展“互联互通”,与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公安和社会管理信息系统等联通,打破信息孤岛,实现共建共享共用。市园林和林业局还将进一步开发公众版,届时,市民可以查询全市绿地资源分布情况,了解各个公园基本情况,知晓游憩路线、各类服务设施、开展的活动等。同时,市民还可以监管绿地植被破坏情况,搭建一个人人都可共享可参与的生态资源平台。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