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內戰的死傷人數要遠遠多於美國獨立戰爭的傷亡人數,這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兒。對於美國人來講,對美國影響非常大的幾位總統中,林肯顯然是最重要的人之一,因爲他發表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在1862年9月22日這天頒佈,宣言指出徹底廢除奴隸制,這是美國社會的一次巨大的變革和進步,是美國曆史上最關鍵的時刻之一。

其實對於廢除奴隸制的要求已經醞釀數十年了,只是直到1962年才東風具備。這一場戰爭以南北方的經濟控制權爲根本矛盾,北方是一個自由經濟爲主的社會,需要大量的自由勞動力和市場,而南方的種植園經濟是以奴隸制度爲主的,這幾乎將所有黑人勞動力捆綁在種植園的土地上,阻礙了美國的經濟發展。

因爲一個小婦人,世界強國內戰四年,三百五十萬人口主動參戰

另一方面從人道主義角度來說,黑奴制度不符合社會的道德觀念,那時候黑人在南方的生活境遇極度悲慘,沒有自由、沒有什麼報酬,只能看着白人奴隸主的眼色過日子,否則非打即罵,有的甚至被長期虐待致死,奴隸主的行徑令人髮指,這實際上會成爲社會不穩定的潛在因素,有些黑奴受不了苦難的生活,會逃亡北方自由區或者加拿大。

南北戰爭打起來的時候,南方人躍躍欲試,甚至是要退出聯邦政府獨立出去,這種分裂的行爲其實並不符合美國人的利益也不得民心。當然南方人還是成立了一個以戴維斯爲總統的南方政府。其實爲南方說話的人也不少,譬如說世界名著《飄》,展示了南方奴隸制下一片不同的天空。南北方至今都對這場戰爭記憶猶新,甚至很多美國人經常表演來模擬戰爭狀況。

因爲一個小婦人,世界強國內戰四年,三百五十萬人口主動參戰

戰爭在開始的初期南方參戰的人數不如北方多,只有106萬,而北方是壓倒式的350萬(其中包括其他志願者)。而北方參戰的人不是被逼上戰場的,而是自願加入,畢竟這是一場爲自由而戰的一場戰爭,至少黑人們爲了自己的自由會全身心投入。在宣傳和支持廢除奴隸制的人中,很多都是白人,他們起到了呼籲全國加入鬥爭的作用。就比如說寫《湯姆叔叔的小屋》的作者—哈麗葉特-比切-斯托。

斯托一般被稱爲斯托夫人,因爲其丈夫姓斯托。作爲一位女人,她無疑是一位有着堅強意志的女權主義者,而作爲一名作家,她無疑已經成爲美國幾代人都崇拜的偶像。這本《湯姆叔叔的小屋》讓全美那些心存正義的讀者們瞭解到了黑奴制度的害處,甚至把讓美國內戰推到了風口浪尖。

因爲一個小婦人,世界強國內戰四年,三百五十萬人口主動參戰

斯托夫人生在一個高級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神學院的院長,從小生活在宗教氛圍中的她接受了很多自由主義的思想,她熱愛讀書,是一位有知識女性。其實她的幾個哥哥和他的整個家庭都在爲廢除奴隸制度做努力,她受到家庭的極大鼓舞。尤其是她隨着自己的家庭遷居到辛辛那提,那裏是黑人運動的中心之一。她的家庭就曾救助過不少黑人,她還到過肯塔基州,親眼目睹了黑人的悲慘遭遇。

斯托夫人受到耳濡目染的影響,產生了創作《湯姆叔叔的小屋》的靈感,得到靈感的她馬上把自己的想法寫在了稿紙上,就這樣創作出了全書的第一章,之後她把自己寫的內容讀給了她的丈夫和孩子,他的家人都十分震驚和興奮,並支持她繼續寫下去。

因爲一個小婦人,世界強國內戰四年,三百五十萬人口主動參戰

後來斯托夫人的這部小說在刊物上連載,一直連載了一年多,原本小說初衷是連載三期到四期,可是由於在創作的過程中斯托夫人的靈感越發源源不斷,最後變成了一篇長篇小說。小說一經刊載,受到了全國讀者的熱情歡迎,不過斯托夫人還是謙虛的說,小說是上帝寫的,而她只是上帝手裏的一支筆。

這部小說至今都是美國乃至全世界人民心中的經典,當年這部書接連被重印,發行量巨大,被翻譯成了多種語言,甚至還改編成了劇本,可見它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之重。小說是在1852年寫的,在1862年也就是廢奴運動發生時,林肯接見斯托夫人時,在她的書上寫了一句話:寫了一本書,釀成一場大戰的小婦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