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市教委提出,未来将进一步推进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及实践活动,实施青少年人工智能素养提升工程,推动人工智能学习纳入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和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全面储备未来人才。计划指出,在基础教育阶段,将推动人工智能学习纳入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和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全面储备未来人才。

人工智能无疑已是当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为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发展,日前,北京市教委下发了《北京促进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发展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计划指出,在基础教育阶段,将推动人工智能学习纳入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和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全面储备未来人才。

设立三个阶段发展目标

计划提出了三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初步建成适应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北京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优势进一步增强,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与示范进一步扩展,人工智能成为教育变革新动力。

到2025年,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取得重要进展,涌现出一批国际前沿标志性原创成果,聚集起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团队,有力支撑北京成为国际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到2035年,北京人工智能与教育相互高效赋能,人工智能全面推动教育回归本真,教育持续支撑人工智能健康发展,为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撑。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市教委提出,未来将进一步推进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及实践活动,实施青少年人工智能素养提升工程,推动人工智能学习纳入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和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全面储备未来人才。

人工智能未来将成为中小学社会实践课程

计划指出,北京市将实施青少年人工智能素养提升工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强化实践育人功能,推动人工智能学习纳入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和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全面储备未来人才。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缩小中心城区与远郊区以及校际间差距,实现兼顾个性化和规模化的高质量基础教育。

在职业教育方面,北京市将优化职业教育结构,聚焦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推动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并重的人工智能职业教育。同时,北京市还将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渠道,大力开展职业院校人工智能职业技能培训,完善大数据、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和课程建设,鼓励职业院校建设或校企共建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在高等教育方面,将支持高校设置人工智能学科方向,加大人工智能领域学科投入,促进相关交叉学科发展,建设若干人工智能高精尖学科。对照国家和北京市产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新工科”实践,建设若干人工智能一流专业。

形成“人工智能+X”的人才培养模式

计划还提出,北京市将持续推进人工智能方向复合型人才培养:加快人工智能与计算机、控制、数学、心理学等专业交叉融合,形成“人工智能+X”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贯通人工智能理论、方法、技术、产品与应用等的纵向复合型人才,以及掌握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管理、标准与法律等的横向复合型人才。

在师资方面,北京市将加强师范生学习掌握人工智能知识,加大教师人工智能知识和技能培训,推动高校教师与人工智能行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双向交流,支持高校教师参与中小学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及相关研究工作,不断增强教师应用人工智能的能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