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兩酒裏看人生,半血半淚,有事兒悶個二兩酒,也沒有過不去的事兒,這臺詞境界真不是蓋的,有味兒!”在電視劇《老酒館》的豆瓣短評頁面中,如此給出好評的留言還有不少。

《老酒館》,這部以1928年至1949年間大連好漢街上的一間山東酒館爲背景的電視劇,將酒館作爲落腳點,展現了民族命運動盪時代背景下的家國情懷和人情百態。

作爲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優秀電視劇百日展播活動最早播出的推薦劇目,《老酒館》可以說是從收視、口碑等各個維度均迎來了開門紅。豆瓣開畫8.4分,播至劇集尾聲收穫了2萬+網友打出的高分。

不僅如此,首播當日收視率也迅速破1,此後也一路高歌猛進,收視節節攀升,連續23天在CSM59、CSM35雙網破1,其中35城最高達1.87,北京地區單集收視最高達10.71,從衆多獻禮季劇集中脫穎而出,穩坐收視榜首。《老酒館》可以說是2019年實力大劇的典範。

除了在電視端收視穩固,《老酒館》的網絡熱度也居高不下。不僅#老酒館開門迎客#等話題登上微博熱搜,而且該劇也一直在各大劇集榜上位居前列。《老酒館》更實現了劇集與演員口碑雙贏的態勢,帶動演員領銜骨朵熱度指數排行榜霸屏榜單,引起了多個年齡層觀衆的關注。網絡播放量表現優異,口碑也一直叫好,成爲了當下最熱門的劇集之一。

劉江+高滿堂+陳寶國搭檔加持

年代劇也能擁有新亮色

2019年是現實題材電視劇的迴歸之年。《老酒館》也不負重望,掀起了新的一波觀劇熱潮。究其原因,與劇集精良的製作品質不無關係。

《老酒館》是由著名導演劉江和金牌編劇高滿堂以及一衆老戲骨聯袂打造的現實題材作品。導演劉江擅長現實題材創作,此前執導的《歲月》、《局中局》、《媳婦的美好時代》、《黎明之前》等劇收穫了業界和觀衆的一衆好評。

同時,《老酒館》也是高滿堂繼《老農民》、《老中醫》之後“老字”三部曲的最後一部作品。曾寫出優秀劇作《闖關東》的他這次將目光繼續對準“闖關東”人羣,由陳寶國飾演的男主角陳懷海一行人同樣是闖關東而來,帶着打拼得到的本錢,試圖在好漢街安身立命。

《老酒館》同樣承載了高滿堂的尋根情懷。男主角陳懷海的形象便是以高滿堂的父親爲原型創作。他父親年輕時曾在大連興隆街開酒館,憑藉仁義的性格和良好的聲譽成爲街上的主心骨。但如今時過境遷,斯人已逝,他便想創作一個劇本還原當時的歷史。《老酒館》便這樣誕生了。

除此之外,《老酒館》同樣彙集了陳寶國、秦海璐、馮雷、程煜、劉樺、馮恩鶴、鞏漢林等老牌實力演員。雖無一流量,但環環相扣的劇情和老戲骨精湛的演技相契合,無疑爲劇集的品質上了“雙保險”。《老酒館》打破年齡壁壘,在全民中斬獲諸多好評。

作爲一部現實題材的年代傳奇劇,《老酒館》規避了年代劇嚴肅正統的創作套路。故事一開始便先聲奪人,用一段環環相扣的父子追打戲份,引出賀義堂父子,巡街的老警察以及初到大連的陳懷海兄弟等重要角色。

接着則是以一番懸疑故事入戲,前兩集着重講述陳懷海等人是如何處理“老潘頭詐死”這樁迷案,以及酒館開張的過程。既從這一樁小事件中向觀衆展示出了好漢街複雜的人際風貌,又以緊張刺激的懸疑劇情激發了觀衆的興趣和代入感。

開張後的酒館就如同一個充滿着時代色彩的大舞臺,形形色色的人物你方唱罷我登場,《老酒館》以掌櫃陳懷海爲主線中心,串聯起多個人物和故事,編織出了一張複雜的人物關係網。

不僅人物塑造得生動真實,劇情也是跌宕起伏,並不拖泥帶水。既吊足觀衆胃口,又有條不紊地將一層層謎團撥開,展示出了《老酒館》在鋪設情節上的過人之處。

但整部作品又不僅僅包含懸疑和傳奇元素。喜劇、情感、家國情懷等元素都在《老酒館》中實現了融合。比如賀義堂這個角色便充滿了喜劇色彩。娶了日本媳婦,還要在好漢街上開日料店的他在起初並沒有得到父親的理解,兩人一同框便讓觀衆彷彿置身相聲演出現場,讓人不禁捧腹。

劇中的愛情元素也十分出彩。秦海璐飾演的谷三妹潑辣直爽卻又能獨當一面,巾幗不讓鬚眉,而王曉晨飾演的小晴天卻狂野不羈,性格嬌蠻,兩人同樣愛慕着陳懷海,彼此之間明爭暗鬥,時不時上演互懟戲碼,爲充滿着陽剛氣的主劇情增添了一絲柔情和趣意。

老酒館也是當下動盪時代的縮影。在這裏,每個渺小的個體都被捲入命運的旋渦,每段可歌可泣的故事也在歌頌着中華兒女爲反抗日本侵略者所做出的點滴努力。

在製作的細節方面,《老酒館》在保證原汁原味的同時,還融入了新思維和新元素,讓年代劇在新時代綻放出了全新的生命力。

劇中東西方建築風格的混搭不僅還原了大連過去的風貌,東北菜館、張記豫菜、貝莎點心店等還復刻了高滿堂父親口中的興隆街,狗皮帽子、悶倒驢、豬頭肉等展現出了東北的地域特色。同時各個店面位置的設置也都經過考證,充滿着小巧思。人物造型方面,在保持年代質感的基礎上,《老酒館》也做出了新的嘗試和創新。

劇中幾乎很少聽到年代劇必備的民族樂器的聲音,取而代之的音樂風格更加電子化,也更貼近年輕人的喜好,讓觀衆能自然融入其中。

可以說,《老酒館》裏處處體現的新意打破了觀衆對年代劇的固有認知,爲年代劇的創作提供了新的模板和思路。

挖掘舊秩序裏的閃光點

引發故事之外諸多共鳴

除了精心設計的劇情和演員們紮實的演技,《老酒館》之所以打動人心,還在於故事裏處處體現的傳承了幾千年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那是當下往往被忽視了的人情味兒,是中國人刻在骨血裏的情誼之道,是愛憎分明的家國情懷,也是對傳統文化的展示和尊重。

在《老酒館》裏充滿着爲人處世的哲學。陳懷海常說“進了老酒館的門,來的都是客,一錢酒是情誼,一斤酒也是情誼,不分薄厚。”因此,在酒館開張後,無論是地位低賤的磨刀師傅,還是僅能買得起二兩酒的貧窮老漢,只要是客,陳懷海都一視同仁,熱情迎入。

牛犇飾演的老二兩,雖是窮人,卻極有尊嚴和“酒德”,每次打了二兩酒就默默站在角落裏,既不賒賬,也不接受贈與。雖然臺詞不多,但卻憑藉演技和鏡頭語言將這一有骨氣、有原則的小人物形象入木三分的刻畫了出來。

即使買到了假酒也不當面戳破的高先生也是個講究人。不在衆人面前戳穿事實,而是事後從側面提醒告知,是給老酒館留了面子,也給老酒館留了出路。

即使是封建信仰始終不變的那正紅,看到惡霸欺弱時也會挺身而出痛扁惡霸,算得上是好漢街上的一條好漢。

這種正氣一直貫穿於《老酒館》當中。嫉惡如仇,仁義堅韌的陳懷海勸說馬旅長重回戰場,保護革命義士以及爲日本人說相聲的方先生,反抗日本侵略者甚至不惜在關鍵時刻與日本浪人決鬥……更是體現了中華民族崇高的民族大義。

正是這些濃重的情感和價值觀,讓《老酒館》散發出了一股內在的力量,讓人想起過往被遺失的傳統,挖掘出了屬於中國人的精氣神兒,進而引發觀衆共鳴。

《老酒館》的臺詞也處處透着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尊重。由鞏漢林飾演的說書先生從人物出場到臺詞設計再到角色演繹,將舊時代酒館裏嘴皮利索,爲人精明伶俐,又免不了油滑的人物形象展現得淋漓盡致。

而一些俚語、俗語和歇後語的使用,也讓觀衆感受到了中國傳統語言文化的博大精深。例如第一集的“老鼠敢上桌,獅子鑽被窩”,以及“拍巴掌沒動靜,放臭屁倒有迴響”等一連串臺詞妙語連珠,生活氣息一下子濃郁起來。

賀義堂的臺詞也相當幽默詼諧:“誰說我翻不了身了,鹹魚還能翻身呢,我是鯉魚成精,早晚有一天要躍龍門。”雖然第一次聽來忍俊不禁,但細細品味卻似乎包含韻味,體現出了小人物的大智慧。

藝術來源於生活,正是這些從《老酒館》臺詞裏滲透出來的文化傳統,最是打動人心,讓觀衆從影視作品中汲取到了生活的力量。

播出至今,《老酒館》的故事主線也從酒館裏的日常過渡到抗戰中的民族大義。在呈現劇中角色高漲的愛國情懷之餘,創作者也理智地將日本侵略者和普通百姓分開對待,這不可謂是一種進步。而正是這些新的變化和細節的體現,承載着電視人對作品的匠心,也讓《老酒館》這樣一部年代傳奇劇真正做到了“傳奇而不離奇”,成爲一部現實題材佳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