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鑑別存疑、隱藏收費條款 毒APP上線五年“小聰明”不斷)

中國網財經9月18日訊(記者裏豫 楊濱宇 裴章)定位潮流產品交易的毒APP已上線五年。五年時間本足夠可讓一家企業從快速發展進階到精細運營階段,但毒APP卻被諸多用戶投訴、指責不斷。這些投訴從鑑別機制到收費條款無一不包,歸納這些問題類型後中國網財經記者發現,這與毒APP的運營模式存在極大干係。

連續多日,中國網財經記者採訪了多位毒APP用戶、消費領域維權律師;記者亦給毒APP運營主體上海識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發去了採訪問題提綱,不過迄今並未得到回覆。

毒APP形成交易閉環的一個重要環節在於鑑別賣家出售的商品,如經毒APP鑑別的潮品球鞋曾得到過炒鞋圈的高度認可,這背後便是平臺對該商品的信用加持。

據媒體報道,隨着用戶數量的增加,基本每一位鑑定師每天需要鑑定的鞋子數量在500雙到1000雙鞋子之間,即使每天二十四小時不停的工作,平均每雙鞋子鑑定時間也很短,巨大的工作量無疑會影響到鑑定準確率。

一位接受採訪的消費維權律師對中國網財經記者表示,媒體的報道可能有所誇張,但是毒APP鑑別師的工作量卻不容小覷,海量鑑別訂單與有限數量的鑑別師之間存在天然矛盾,鑑別真假是一種信用評判,當一個平臺被主流所認可時其必然要擔負背書信用的責任。這個責任就是不能因爲成本增加而降低鑑別服務的水準。

毒APP做到了嗎?

來自上海的陳先生於9月7日在毒APP上購買了一雙air jordan 1球鞋,收貨當天其認爲球鞋有明顯瑕疵由此質疑毒APP出售假貨,他對中國網財經記者表示毒APP並不承認假貨。

隨後他向另一個鑑別平臺尋求鑑定,所得結果依然爲假,隨後他又向一位業內知名球鞋玩家要求鑑定,所得結果仍爲假貨。這一連串的經歷讓這位陳先生大失所望,目前其已向當地消協投訴毒APP。

既然自己認爲是假貨或者商品不符合自己的需求,那麼消費者有理由進行退貨。一位要求退貨的消費者對中國網財經記者表示,退貨看似在其他平臺上很容易,但在毒APP上則坑很多。

這位毒APP的消費者對中國網財經記者表示,自己此前曾因球鞋尺碼太小而要求毒APP進行退貨,不過客服給他的反饋是需要扣除89元的費用,至於這89元的退貨費用,毒APP給他的回覆是,“其中包含商品鑑別服務費、物流打包費。毒平臺是第三方平臺,您下單時平臺收到商品鑑別是不收費的,退貨是需要扣除的。”

除此之外,寄回商品的運費還需買家自理。這位消費者非常疑惑,他認爲自己在購買時並不知道退貨要額外添加費用,購買頁面中從來沒有這類的明顯提示。而客服給他的解釋則是,89元的費用說明置身在買家須知當中。

進入毒APP任何一款商品的確認訂單頁面,在頁面明顯位置展現的信息爲“分享返現金紅包”、賣家未在既定時間發貨買家獲賠權益、商品價格波動提示。而作爲重要的“買家須知”僅作爲一個鏈接小標題置身確認訂單頁面的不顯眼位置。

點開買家須知鏈接,則進入了一個多達數千字的文字表格頁面,在現貨交易一項,毒APP列明因個人原因申請退貨且被平臺受理的,買家承擔查驗打包等費用,89元費用便在其列。

上述維權律師在親自體驗完這套程序之後認爲毒APP有沒盡到告知義務之嫌,他認爲這與此前攜程默認捆綁銷售航班保險的行爲及其類似,這是平臺商的小聰明。

他認爲,“既然退貨要付出一筆不小的額外費用,那麼平臺方有義務有責任告知消費者。線上銷售商品,平臺方更應該在銷售頁面顯著位置提示消費者。不提示的這種平臺商小聰明的做法曾遭受過輿論的猛烈抨擊,此前國內主流OTA都因爲不告知消費者購買機票搭售保險的行爲,而被處罰整改”。

這位準備退貨的毒APP消費者更爲此事大發不滿,他對中國網財經記者表示,當詢問毒APP客服爲何自己不知曉這89元的費用要求時,客服竟然主動向他出示了購買頁面標有買家須知小標題的截圖併發送了須知內容。他認爲,客服既然出示了費用說明,這就表明肯定有很多人“掉進坑”,那麼毒APP爲何不在購買頁面進行改進?

針對上述種種問題,毒APP主體公司上海識裝並未回覆中國網財經記者的問題。

回到最根本的問題上,毒APP的鑑別服務能力到底如何?在採訪過程中,中國網財經記者發現有一位毒APP的消費者將官司從毒APP打到了淘寶店鋪,這其中其與毒APP客服人員的溝通更是充滿了戲劇性。

對於毒APP維權事件,中國網財經記者將予以繼續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