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含油工業污水的處理技術,國內外研究機構一直在不懈地進行深入研究與探討,歸納起來其技術路線即是在去除水中大量油類的同時,兼顧去除有機物、懸浮物、皁類、酸鹼、硫化物、氨氮等。所以其處理手段大體爲以物理方法分離、以化學方法去除、以生物法降解。20世紀70年代,用氣浮法去除水中懸浮態乳化油脂已被各國廣泛使用,同時結合生物法,可使水中含油量下降至10~20mg/L,有機物達到允許排放的水平。食用油加工的季節性很強,一年中工廠生產的最長時間爲四個月。

「污水」世界各國油脂廢水處理有哪些?我們如何處理

其他國家對於油脂廢水的處理方法:

英國採用厭氧接觸工藝處理食用油廢水,在生產期廢水平均BOD5濃度爲30000mg/L,經厭氧處理,BOD5去除率達99%,出水直接排入水體。由於厭氧處理的成功,英國已建議食用油工業廢水全部採用厭氧處理。日本採用溶氣浮選處理油脂工廠的含油廢水。日本還研究出用電絮凝法處理乳化油廢水。進入20世紀90年代,人們又開始使用生物絮凝劑處理含油水,用超聲波分離乳化液,用親油材料吸附油。近幾年來,較爲風行的還有膜滲透,濾膜被製成板式、管式、空心纖維式。美國還研究出動力膜,將滲透膜做在多孔材料上,應用於水處理中。處理含油廢水往往是多種方法組合使用。美國、英國、日本等國目前普遍使用的方法有重力分離、離心分離、溶劑抽提、氣浮、生化、化學、透析法等。

「污水」世界各國油脂廢水處理有哪些?我們如何處理

我國常用工藝:

從國外普遍使用的處理工藝分析,可以看出其大致研究方向爲:國外發達國家主要致力於二級、三級處理;而我國則偏向於初級和二級處理,對三級處理很少採用,僅僅是在特殊情況下作爲補充措施。所以我們常常選擇的工藝是充分利用環境的淨化作用,以節省深度處理費用。目前我國對於含油水處理的研究水平已與國外發達國家一致,所缺少的是對於中小型油脂廠水處理工藝的完善。我國目前的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武漢、廣州、珠海等地均有油脂廢水的處理工程,並已有多家投入運行,效果較好。

油脂廢水處理的基本工藝流程:

食用油生產和精煉車間的廢水經中和後是可以生物降解的。一般先回收油,然後經過處理排入城市下水道系統或水體。對於含油脂廢水,常採用的工藝爲隔油去除懸浮物油,繼之氣浮去除乳化態油,最後生化去除溶解態油和絕大部分有機物。經過這幾步處理的污水通常可達到排放標準。

「污水」世界各國油脂廢水處理有哪些?我們如何處理

油脂廢水處理常規流程

在常規處理流程中,預處理部分通常由格柵、隔油池、調節池和氣浮池組成,這一部分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水中的油脂。由於污水中的油脂基本是皁腳和磷脂混雜的酸油,溶解性較差,特別是當水溫較低時,油脂呈半固態,直接採用氣浮進行處理效果較差,所以此時在隔油池採用必要的措施是除油的有效方法。如在水中加破乳劑或通過值的調節改變污水油的溶解性,使之便於隔油去除。

生化處理工段是保證污水處理達標排放的關鍵,生化處理工藝目前可採用厭氧和好氧或兩種工藝串聯使用。由於油脂加工工藝和原料的不同,造成預處理後進水有機物濃度相差較大,一般在化學精煉工藝中排放的污水,採用厭氧處理是較爲合理的,而在以物理精煉爲主的工藝中,污水處理採用好氧處理是恰當的。由於厭氧處理後的出水一般還達不到排放要求,因此通常在厭氧後要再接好氧處理。

厭氧處理工藝目前採用較多的是上流式厭氧污泥牀(UASB)、厭氧濾牀和厭氧複合牀等,一般採用中溫消化方式。雖然厭氧在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方面具有較大的優勢,但是它同時也存在一定的缺點,如運行啓動時間較長,操作管理需要較高的管理水平,特別是對於規模較小的工業污水處理工程更是如此,另外由於工程小,其產生的沼氣量少,無法利用,處置較爲困難,因此在油脂污水處理中,採用厭氧工藝還應作周全的考慮。

好氧工藝

在油脂廢水處理中,好氧工藝是必須採用的工藝,根據廢水特點,目前採用的好氧工藝主要有傳統活性污泥法、接觸氧化法、SBR工藝以及高效的好氧工藝,如好氧氣提流化牀等。傳統活性污泥法工藝成熟,運轉方便,通常出水效果較好,投資較少,但該工藝在處理工業廢水時,抗衝擊能力較差,特別是容易發生污泥膨脹,使系統運行不穩定,因此在規模不大的工業廢水實際工程中,傳統活性污泥法應用較少;接觸氧化法是工業廢水中採用較多的好氧處理工藝,特別是在規模較小的工業污水處理中應用較多,原因是該工藝克服了傳統活性污泥法的缺點,具有抗衝擊能力強、負荷商、運行穩定、出水水質好等特點,但該工藝由於需要放置一定量的填料,因此工程投資較大;SBR工藝是活性污泥法的變型,由於其具有自動化程度高、抗衝擊能力強、不產生污泥膨脹等特點。

深度處理

通過厭氧和好氧處理後的油脂污水,通常可以達到排放要求,但在排放標準要求較嚴格的地區,污水還應進行進一步的深度處理。深度處理通常採用的工藝主要以物化爲主,即砂過濾、生物活性炭以及穩定塘、土地處理等。砂過濾系統通常對去除污水中的懸浮物較爲有效,而對去除污水中的溶解性有機物作用不大,因此,正常時需投加一定的絮凝劑來提高污水的有機物去除率,但是通常COD的去除率在20%~30%左右;生物活性炭處理系統,主要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將水中的有機物吸附在其表面上,然後通過曝氣將活性炭表面的微生物和有機物分解氧化。砂濾工藝對處理含懸浮物較髙的污水較爲有利,但反衝洗次數較多,對水中的溶解性有機物去除較差;而生物炭由於利用了曝氣方式’基本相當於隨時進行再生處理,因此在進水有機物濃濃度不高的條件下,生物炭一般不易發生堵塞,因此使用週期較長,是較爲合理的工藝,但生物炭的工藝投資較砂濾髙;氧化塘工藝和土地處理工藝作爲深度處理工藝,雖然投資小、運行管理方便,但佔地較大,因此,採用後處理工藝應根據具體的排放水質要求和實際條件進行確定。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