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舞“軍刀”,造“武士”……“九一八”前,日本自衛隊動作頻頻究竟想幹啥?

深海區特約撰稿人 王維時

今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天空中不斷響起的防空警報,無不在提醒國人“警鐘長鳴,勿忘國恥”。而本應該恪守和平憲法,以最大誠意懺悔自己曾經的罪惡的日本,又在幹什麼呢?

9月17日上午,日本首相安倍在日本防衛省舉行的自衛隊高級幹部會議訓話中,明確提出2020年在航空自衛隊新設“宇宙作戰隊”。另外,據美國《外交學者》網站日前報道,日本和澳大利亞正在日本北部舉行首次“武士道衛士-2019”聯合空中演習。此次演習時間從9月11日開始,10月8日結束,持續時間長達一個月。

這場演習有什麼特殊意義?日澳的軍事關係出現了怎麼的變化?日本究竟想要一個什麼樣的軍事發展道路?

首次空中聯合演習,大批戰機出動

2018年10月,日澳舉行外長與防長“2+2”會議,根據會後發佈的聯合聲明,2019年日澳兩國將舉行聯合空中演習,也就是現在的“武士道衛士-2019”。而其最大的看點就在“首次”這兩個字。在這之前,日本和澳大利亞從未舉行過雙邊空中聯合演習,同時在一個演習出現一般是美國主導舉行的“對方北方”或“紅旗”系列軍演。按照日澳雙方達成的協議,2020年6月前後,日本航空自衛隊將首次赴澳大利亞北部參加多國空戰演習。

本次演習,澳空軍派出了7架F/A-18A/B戰鬥機,以及KC-30A空中加油機、C-130J和C-17A運輸機,總共150人前往日本參加演習。而日本航空自衛隊出動10架F-15和3架F-2戰鬥機。有觀察人士指出,雖然澳空軍派出的F/A-18A/B不是其最先進戰鬥機,但從澳大利亞到日本的飛行距離超過5000公里,也展示了澳空軍遠程部署能力。

雖然此次演習規模不大,但是作爲兩國首次空中演習,仍具有較爲重要的軍事意義。澳大利亞空軍司令利奧·戴維斯認爲:“‘武士道衛士-2019’聯合演習將爲澳大利亞和日本提供機會:不僅測試和評估雙方武器的互操作性,還將提高雙方空軍遠程部署和維持戰力的能力,將有助於加強雙方的軍事互信和協作。”澳大利亞防長琳達·雷諾茲也不無高調的表示,“武士道衛士-2019”聯合空中演習標誌着澳大利亞和日本在加強防務以及更廣泛雙邊關係的合作方面開啓了新篇章。

不斷強化的日澳軍事關係

近年來日本與澳大利亞的軍事合作不斷增多,紐帶越來越緊。本次演習已經是三個月來日澳之間的第二次聯合演習了。今年6月,在澳大利亞舉行了“護身軍刀”大規模聯合軍演,參演人數有數萬之衆。雖然演習的主力是美澳兩國,但是日本的表現也是相當積極,不光派出了“伊勢”號直升機母艦和“國東”號兩棲登陸艦,還首次派出了去年剛組建、有日版海軍陸戰隊之稱的“水陸機動團”。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日澳的聯合軍事演習將會更加頻繁,也將會出現更多的“首次”。

另一方面,雖然日本希望靠“蒼龍”級潛艇拿下對澳軍售大單的美夢破滅了,但是其他領域的合作仍然在深化:此前,兩國防衛部門已經簽署了《物資與勞務相互提供協定》,這是日本繼與美國之後簽署的第二份類似協議。該協定規定,雙方可順利相互提供燃料和彈藥等物資。設想在發生大規模災害、聯合國維和行動(PKO)一線和聯合演習等情況下,雙方將可相互提供物資。

目前,兩國還在磋商簽署《訪問部隊地位協定》,雖然由於兩國對於死刑制度的分歧,導致該協定暫停簽署,但是雙方都表態要繼續積極推動這一工作,一旦簽署,雙方將成爲名副其實的“準盟國”。

日本的國家安保戰略,路向何方?

正如新民晚報特約撰稿人石宏指出的那樣,軍事演習“向來都會有比較明確的假想敵,否則就成了盲演,起不到鍛鍊部隊的作用。”無論是之前日本暗戳戳地跑去參加的“護身軍刀”,還是這次主導的“武士道衛士”,其實其假想敵很明確,那就是中國。就在敲定了這次日澳“武士道衛士”軍演的2018年2+2會議上,時任日本防衛相巖屋毅還老調重彈地潑髒水:“(中國的海上活動)非常具有進攻性,我們對地區穩定感到擔憂。”

當前的東亞正在經歷深刻的權力轉移過程。日本加強與澳大利亞的“準同盟關係”,深化與越南等國的安全防務合作不斷舉行花樣繁多的聯合軍事演習,從根本上講是由東亞力量平衡的變化決定的。中國在短短几十年時間裏就超越了日本,經濟實力正在迅速趕上美國,這給日本帶來了巨大的戰略壓力。中日之間實力對比的顯著變化,讓日本的“中國威脅論”越發強烈。而“中國威脅論”正是後冷戰時代日本安保戰略調整最重要的推動因素。

2014年7月,安倍在內閣會議上和國家安全保障會議上正式決定修改憲法解釋,解除長期以來阻礙其軍事力量運用的憲法障礙,部分允許行使集體自衛權。2015年9月,日本國會通過了新安保法案,允許日本有條件地行使集體自衛權。在日本安全政策精英們看來,面對複雜的安全環境,日本需要深化與其他國家的合作,以遏制安全威脅。正如安倍政府在內閣決議中明確指出的,“任何國家都不能只靠自己來確保自身的和平”。甚至有日本海上自衛隊退役高級軍官認爲,新安保法案允許日本在任何時間和任何地方合法地進行集體自衛。這就給愛好和平的人們敲響了警鐘,日本的軍國主義會不會死灰復燃?

今時不同往日。現在的中國已經不是88年前的中國了,而日本也已經不是當年的日本。從近期的動向來看,日本領導層似乎還能夠對當前的國際形勢有一個較爲清醒的認識。特別是2017年以來,特朗普政府單邊主義“非常規外交政策”讓日本感到同盟的可靠性“空前地不確定”。2018年安倍訪問中國時,明確提出要把日中關係由競爭轉向協作,擴大在第三方合作的空間。這無疑是一個積極的信號,即在中日力量對比發生重大轉變的形勢下,努力打造共享未來的新關係。不過,當下日本在政治和經濟層面的對華緩和與接近,能否帶動在戰略與安全層面的某種格局和關係的變化還有待觀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