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西安钟楼、小寨这样的商圈以及高新咖啡街这样的地方,更像是从一整片古朴厚重的土壤里探出了头,会随着土壤的安静也逐渐归于平静。最直观的感受或许就是最真实的写照,成都时尚现代,西安更加古朴稳重。

我是成都人,也是到西安刚好半个月的“新西安人”,现在我对这座城的感受依然是——“犹抱琵琶半遮面”。

所以突发奇想,打算逛上一圈。随意搜索“西安市区一日游”,就蹦出了无数推荐,有的游客网红,有的冷门小众。最终挑选了几个热门的,毕竟第一次融入这座城市。

©赛格

07:00

出发

为了避开早高峰,所以早早就出门直奔公交站,路边有“放心早餐”,我选了土豆饼和红枣豆浆。不得不说,西安早上的空气真的挺凉,没有南方的湿黏和慵懒感,在公交上听个小歌,看个风景,简直“美得很”。

07:40

安定门

©安定门

在西安这座古城里,往哪走都绕不过城墙吧,索性看到城墙就下车了。

这个点的城墙下,满满的都是生活气息,收音机音量开很大听秦腔的,脖子上挂着毛巾跑步的,闲庭信步遛鸟的,自备舒缓音乐打太极的……和很多城市一样又不一样,从听到秦腔开始,就打上了西安的印记。

太阳还没有完全出来,城墙映上一层薄薄的金色,别有一种安详的感觉。我只在下面转了转,西门的瓮城与箭楼都在,以默不作声的方式讲述着无尽的历史故事。如果站上城墙,看着护城河和城区,一定会涌出很多感慨,但我还是想了解多一点历史再来感受。

08:30

钟楼

©钟楼

到钟楼的时候已经开始人潮涌动,都是行色匆匆的上班族,但在主街道之外,也有三三两两像我这样悠闲漫步的。

看到钟楼,不自觉就想到“晨钟暮鼓”,虽不是西安特有,但“夜漏尽鼓鸣即起,昼漏尽钟鸣则息”的古代城市生活还是自动在脑海里展开了。近在眼前的钟楼和不远处的鼓楼我也都没有去,总觉得有历史感的东西不能走马观花,大抵会关于雕花门扇、斗拱回廊的建筑设计和历史发展搬迁之类,背后总有需要去研究的东西,还是先融入这座城再去细细品味研究吧。

处于西安市中心的钟楼,就相当于成都的市中心天府广场吧,展示着一座城市的“性格”。最直观的感受或许就是最真实的写照,成都时尚现代,西安更加古朴稳重。

09:00

回民街

©回民街

从钟楼走到回民街,有一种长舒一口气的感觉,仿佛从历史走到了生活。虽然是被本地人嫌弃的“游客打卡地”,但我此刻就是一个游客啊,有点后悔刚吃了早饭。

管他三七二十一,开逛。来西安这半个月,我已经深刻体会到了西安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面皮、米皮、凉皮我觉得我分清楚了,又好像还是傻傻分不清楚。此刻,我又看到了镜糕、甑糕、柿子饼、芝麻烧饼、葱油饼、肉夹馍、蛋菜夹馍、花干夹馍……瞬间饱了。

作为一个不分东南西北的南方人,穿过几条街之后已经完全迷失。人开始越来越多,接着被挤入了一股人流,几乎回不了头的那种,两边是各种买菜的,这难道是赶集?好像这并不像游客到的地方啊。

经过两个小时的闲逛和挣扎,终于解放出来,看到一个排队买肉夹馍的地方,也凑热闹来了一个,瞬间世界都美好了。

如果要比较的话,回民街大概相当于成都的锦里和宽窄巷子吧,游客集中地,永远拥挤。在回民街,是对吃货的最大尊重,就是简单纯粹的“逛吃”;在锦里和宽窄巷子,除了吃之外,还时刻传递出成都人的悠闲态度——边吃边听川剧,逛各种创意小店,甚至在这么拥挤的地方还会腾出一小片来“掏耳朵”。

©成都锦里 | 图源网络

11:40

陕西历史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

博物馆是我每到一座城市必须要去的地方,何况是十三朝古都的西安。来之前已经被朋友疯狂安利“给我五小时,还你五千年”,所以前两天就预约了门票,租了自动语音导览机就开始这趟历史之旅了。

尽管同很多博物馆一样,路线即历史发展进程,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下至当代经济社会变迁,但无论文物数量还是丰富种类,陕历博都是独有的。走过很多博物馆,浏览过众多的文物器具,还是很快就忘记了。但陕历博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唐代壁画珍品展、长安丝路东西风等专题陈列的确让人印象深刻,展露出的深厚底蕴是不可复制的。

一路走下来,其实看得并不细致,算是大概浏览吧,也花了三个多小时,值得一来再来。纵观体量与历史,四川博物院都无可比拟,少一些厚度,多一些艺术,更多的是陶瓷、书画、艺术之类。

15:20

新华里

©新华里

逛完博物馆有些疲惫,选择了赛格附近的新华书店休息,毕竟这是几乎每个城市都有的,多少有些亲切感,还能方便之后逛小寨商圈。

这完全是一个计划之外的惊喜!踏进门口的一瞬间,眼前一亮,新华书店都这么潮了吗?几何造型、灯光效果、咖啡吧,既时尚又轻松。

不得不说,我心里对西安的感受在发生着变化,就像是保守的土壤里已经长出了许多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树苗。细细参观完一圈,才选了一本书,沉浸在片刻安静里。

17:30

赛格国际购物中心

©赛格国际购物中心

路过两次,此刻终于可以感受一下西安的繁华商圈啦。

虽然是工作日,商场里人还是很多,进门就直接乘坐了传说中的“亚洲最长扶梯”上七楼,然后去顶楼看了空中停车场,是很符合年轻人的时尚潮流感,适合朋友一起逛街小聚。好像一个人出门吃吃吃和买买买的兴致都不是特别高,最后一路逛回一楼,惊喜地买了一杯乐乐茶,因为成都的乐乐茶还没有开业。

就单个商场而言,赛格和成都很多商场大同小异;就小寨商圈而言,相比成都春熙路,少一些组合,春熙路商圈里,太古里、银石广场、IFS等组合在一起,更加丰富多样,也不乏一些成都地标,比如IFS楼上趴着的熊猫,已成为到成都必打卡的地标之一。

出门已经天黑,可以融入夜色感受长安了。有人说,西安一下雪就成了长安,其实,灯一亮起,又何尝不是呢。

©成都IFS

20:20

大唐不夜城

©曲江大唐不夜城

拥挤是真的,附近的路都已经堵到水泄不通,只好提前下车走过去,“东风夜放花千树”的路灯就已经让我开始激动了。

转过街角,“时空与我在此交错”就是我内心最真实的写照。红色的墙面,金色的屋檐,散开的灯光,感觉此刻就置身长安。画中人、器乐表演、真人雕像等设计融入了大唐的文化,而各种互动的灯光体验又增加了时尚感,二者相得益彰。

这样璀璨又宏大的场景里,真实又梦幻,让人想要一直走下去。在传统节日,成都也有各种灯光展和夜游等活动,但没有这样一个常态化的固定场所,让人走在时光里。

22:30

浐灞

©浐灞1号桥

这么南辕北辙的路线,是又一个意外,约好接我的朋友要去浐灞一趟,就把我带上了。有人说,在浐灞既能和自然沟通,又能与古人对话,一点不假。

在夜晚的河边随意漫步,就能感受到空气里花草树木的清新,这个点没有回家的,多是表演的歌手和结伴而行的年轻人。来的路上还在想,要去看看大火的砂之船奥莱,大牌、名品、咖啡、书吧、画廊的现代,和戏楼、水井、民俗、手工艺人、关中庭院的风俗,总让人想要看看,但时间太晚只好作罢。

素来闻名的灞柳风雪此刻也是看不到了,不过听说唐时灞桥设有驿站,古时人们多在此处折柳送别,柳谐音“留”,大概也有留下的企盼吧。

24:00

回家

茶歇酒罢人初静,一日看尽长安花。行至灞桥处,我留下。

作者手记:

一天下来,对西安多少有了初印象,与我长期生活的成都相比,两者在感受上还是有些差异。

整体上,老成都喝茶打麻将的闲散悠闲与华灯闪烁的现代潮流是并行的关系,当生活区夜深人静的时候,春熙路商圈、玉林路酒吧依然人来人往,互相不受影响。而西安钟楼、小寨这样的商圈以及高新咖啡街这样的地方,更像是从一整片古朴厚重的土壤里探出了头,会随着土壤的安静也逐渐归于平静。

城市交通上,西安是我见过车让人践行得最好的城市,但也是我见过“人行道”最多的城市,只要路段有缺口,就有行人穿过,然后在“车让人”的习惯里把这座正在建设中的城市搞得非常拥堵。其次,自行车、电动车非常多,但不少路段却和公交车是同一个车道,让公交前行困难,这或许潜在着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如果公交速度提升起来,电动车是不是可能会少一些?

成都在地铁7号线开通之前,和西安一样只有四条线,但几乎能简单换乘到各个方向;公交有专用道路;还有BRT二环高架快速公交,缓解了交通拥堵。

交通或许也和夜间经济有着某些程度的关联,身边有朋友一直想去不夜城而没有去,原因一是在于拥堵,二是回来没车。成都各个方向都有夜间公交,会运营到凌晨1点过,周末更晚,为城市加班或者游玩的年轻人提供了晚归保障。

从2018年两地旅游数据来看,西安市与成都市接待游客均为2.4亿人次,西安同比增长38%,成都增长15.8%;西安总收入2554.51亿元,增长57%,人均消费1065元;成都总收入3712.6亿元,增长22.4%,人均消费1546元。

可以看见的是,西安与成都在旅游人数上几乎对等,但在人均消费上还存在着一些差距。这或许与成都的消费水平有关,包括火锅、小吃等饮食,装修精致的民宿,以及咖啡、酒吧等夜间经济。

毫无疑问的是,西安旅游正在飞速增长之中,与成都的差距不断缩小,古朴与时尚并存的西安也在跑起来的路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