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9月12日,主題爲“新時代·新視覺”的2019中南文化藝術展在德班美術館隆重開幕。本次藝術展由德班理工大學孔子學院和德班美術館主辦,北京千年時間畫廊協辦,南非德班市政廳及中國駐德班總領事館給予了大力支持。中國駐德班總領館總領事費明星、德班市外辦主任埃裏克·阿佩格倫(Eric Apelgren)、德班美術館館長穆杜杜茲·卡卡薩(Mduduzi Xakaza)及中南兩國藝術家等近40人出席了開幕式。

開幕式由德班美術館館長穆杜杜茲主持。德班市外辦主任埃裏克對此次前來參展的中南藝術家表示熱烈歡迎。他表示,這是一場兩國藝術家之間生動有趣、鼓舞人心的展覽,是中南兩國藝術文化的零距離交流對話。

德班市外辦主任埃裏克致辭

費明星總領事表示,這次中南文化藝術交流對話展覽意義重大,當兩種文化發生碰撞,當兩國藝術家相遇,便會對彼此之間的文化和交流有更深層次的理解。費總領事感謝兩國的藝術家們爲中南友好雙邊關係做出的努力與貢獻。

費明星總領事講話

誇祖魯-納塔爾大學朱麗葉·裏博·杜-伊特(Juliette Leeb Du-Toit)副教授在致辭中感謝德班理工大學孔子學院和德班美術館成功組織本次中南文化藝術展,本次展覽給兩國藝術家們帶來了珍貴的、具有不同風格的藝術作品。這些作品在此匯聚、交流及融合,將爲南非文化藝術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德班理工大學孔子學院吳林代表主辦方致謝辭,感謝各方的大力支持,才能將這次中南文化藝術展現給大家。本次藝術展上,除了現當代中南藝術家的作品外,還有中國傳統的書畫、篆刻及微雕藝術作品,旨在促進中南兩國多方位多領域的合作與交流,促進中南兩國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本屆藝術展分爲兩個主題,分別是“墨香賦新•金石寄情”侯貞誠書法篆刻微雕作品展和“究其所思:中國——南非藝術家對話”。

來自福建福州的書法篆刻大師侯貞誠先生,此次帶來了30多幅卷軸和扇面書法作品,時間跨度從1985年至今,作品內容涵蓋了中國古詩詞、文學作品和10多位宋明清時期福州三坊七巷名人家風家訓名句。同時,侯先生還帶來了30多件壽山石書法篆刻和微雕作品,精美的壽山石印章,精湛的微雕技藝讓觀展者嘖嘖稱奇。《蘭亭集序》、《陋室銘》、《醉翁亭記》等經典微雕作品盡顯中華書法篆刻之魅力,唐代文學家王勃的《滕王閣序》近900字的文章被篆刻在了6釐米乘以2釐米的一方天地裏,堪稱絕妙。

侯院長表示,中國書畫有着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與瑰寶,希望此次帶來的作品能促進中南兩國人民在文化上的交流交融,互鑑互學,從而加深中南兩國及金磚國家之間的友誼,同時也爲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做出貢獻,更是向新中國成立70週年華誕獻禮。

壽山石微雕

“究其所思:中國-南非藝術家對話”當代藝術展區則彙集了祁志龍、鍾飆、威廉姆·肯特里奇、戴安娜·維克多等13位來自中南兩國知名當代藝術家的30多幅作品。由中國著名獨立藝術策展人張思永老師策展,南非誇祖魯-納塔爾大學楊樺博士統籌,作品類型豐富,包括油畫、炭畫、視覺藝術作品等。這是一次中國與南非當代藝術的碰撞,讓藝術家們互相接觸、參與並探索各自作品中的創作語言,傾聽分享彼此的創作理念與想法,展開對話。無論是中國藝術家還是南非藝術家,在本次展覽中展出的作品,大多采用反省或迴避的方式,他們作品裏的道德觀,對當下和厚實都有着深遠的意義。

朱麗葉副教授在當代藝術批評界享有盛名,她認爲,南非這個新的地標將在一定程度上爲參展的中國藝術家們提供新思路,也爲未來南非境內的中南文化交流之旅奠定了基礎。張思永老師談到,此前,中南兩國當代藝術交流幾乎爲零,此次藝術展闡述了兩個國家當代藝術家之間的新思考,彼此之間的探知,這種聲音在國際化的當下顯得尤爲重要;也讓中國藝術家們思考,中國的藝術到底該怎樣發展?南非藝術如何看待中國藝術?

朱麗葉副教授談此次藝術展

本次中南文化藝術展爲期兩個月,將從9月12日持續到11月10日,是中南文化藝術領域的一次突破與融合,讓藝術跨越了彼此的語言和地域的距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