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比如孩子自己就知道自己做得不好,家長還誇他“很棒”,孩子只會覺得假,還會因此降低對自己的要求。很多家長直到現在還是認爲“有出息的孩子是打出來的,而非誇出來的”。

文|文兒

很多家長直到現在還是認爲“有出息的孩子是打出來的,而非誇出來的”。原因是他們認爲給孩子過多鼓勵,就是在害孩子,就是把孩子寵的不知道天高地厚。他們還能列舉出來一些例子,比如某某從小沒少捱打、受挫,但是長大既孝順又有出息。有出息的孩子,真的是打出來的?弄錯了損失大。

有出息的孩子,是打出來的還是誇出來的?弄錯了損失大

有出息的孩子還是要誇,打孩子很容易養出自卑的孩子

曾聽一個成人說出來自己的疑惑:我一直是別人家羨慕的好孩子,學習好,後來工作也好,但是我對我家裏人就是愛不起來。可能是因爲我的父母崇尚對孩子進行軍事化的管理,一犯錯就要受到嚴厲的懲罰。而且我只知道,我怎麼做他們都不會滿意,質問我明明可以做得更好,爲什麼會做成這樣?有時候還會動手打我,所以其實我很自卑,覺得自己不聰明,不夠優秀......有出息的孩子還是要誇,打孩子很容易養出自卑的孩子。

有出息的孩子,是打出來的還是誇出來的?弄錯了損失大

很多家長首先想到的就是,不管孩子做得好不好,都給孩子誇獎,讓孩子知道自己的潛力是無窮的,自己是最棒的。家長要明白,誇孩子是認可孩子,而不是把孩子捧得太高。比如,有些孩子拿了滿分回家,家長心裏高興,趕緊誇孩子“不愧是我的孩子,腦子就是聰明,一努力就能做到最好”。這種不對事只對人的誇法,會讓孩子認不清楚自我,容易變得驕傲、狂妄,不知道天高地厚。誇孩子是真心實意的誇,而不是假誇。比如孩子自己就知道自己做得不好,家長還誇他“很棒”,孩子只會覺得假,還會因此降低對自己的要求。

有出息的孩子,是打出來的還是誇出來的?弄錯了損失大

如果家長能就事論事,對孩子該批評就批評,該誇獎就誇獎,誇獎的時候肯定他的做法,並順便對他提出要求,指明方向,這種誇獎就是有意義的誇,更加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外國一位叫做德韋克的教授做過一組實驗,發現被誇獎努力的孩子,會覺得自己對事情有掌控感,更自信,更容易成功。而被誇聰明的孩子則容易失敗。有出息的孩子是誇出來的,如果誇出來驕傲的、沒出息的孩子,說明家長不會誇。

著名“正面管教”創始人德雷克斯也說過,受到鼓勵越多的孩子,行爲和性格會越好越健康。家長要是想要讓孩子變得更好、更優秀,更有出息,就要多給他正確的誇獎,而不是處處打壓他、體罰他,這樣孩子長大後會更有出息。

----------------------

關注【小屁孩兒】,你想了解的兒童心理、親子關係、兒童性格發展、家庭教育、雙商開發,都能在這裏找到答案。

除了原創漫畫文章,我們還會定期給您奉上實用教育小貼士,讓你和孩子的關係更融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