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这种人他们争论的目的,不是这样的,不是为了把道理说明白,而是为了攻击贬低别人与使自己赢。不要与读书少的人争论。

听孔子的话,不要跟自作聪明的人争论

东方赢「密境」摄影系列:罗马

听孔子的话,不要跟自作聪明的人争论

这种场面在生活中大家可能都遇见过:几个人在一起聊,聊着聊着突然出现一个有争议性的问题,这时各人想通过这个话题表现一下自己的意见,于是针锋相对的争论起来,结果往往是谁也说服不了谁,最终可能不欢而散。

如果此时有一个清醒的明白人在旁边,他会发现这场争论的双方的观点与思维模式,其实不在同一个思维平台上。

这样的争论有什么好处呢?

在这个世界上,其实有很多人,有很多事,不值去与他们去争论。

因为这些争论毫无意义。

人生要有不较劲的智慧,说的就是这种事儿。

以下是根据我自己的经验与体会,总结出来的“4个不要争论”原则。

01

不要与只争输赢而不讲道理的人争论

有一种人,你和他交流观点,他总是反对你,说你不对。这种人为了否定他人而往往无视或不懂他人的观点。

我记得曾经有一位大学同学,年轻时好争论。有次,我张嘴刚开个头,他就马上迎头痛击:你说得不对!

我说,我还沒说出观点呢。

按理说,人与人交流的目的,是为了分享、学习、讲道理辨明是非及享受互相欣赏的乐趣。

但这种人他们争论的目的,不是这样的,不是为了把道理说明白,而是为了攻击贬低别人与使自己赢。

他们不能接受的是“自己被说服”,觉得这是输了没有面子。他们会不断的抵赖,即便内心发现自己错了,也绝对不会承认。

还有一种叫喷子的,他们就是为了喷而喷,为了发泄而发泄。你不可能跟他讲道理,讲逻辑。

02

不要与读书少的人争论

古人讲,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其意是说,要通过增进阅历了解实际生活中各种人各种事,要通过广泛读书来增长见识。

但一些人读书少,其结果就是见识短浅。

古人又说:不可与夏虫语冰。

就是讲,夏天的虫子寿命长度及其见识仅限于夏季。你跟它扯什么冬天的冰雪,便难以让夏虫听得懂了。

读书少的人就如同是见识短浅的夏虫。

读书少的人,倒不一定不堪。

如果他们谦虚好学,还可以跟他们摆摆事实,讲讲道理。

但如果他们无自知之明,还横得很,喜欢以自己浅陋的心智与狭隘的经验,肆无忌惮地去指责和评判他人,与这种人分享见识与争论那就很无聊了,且浪费时间。

03

不要与不独立思考的人争论

争论见人格。就是说,可以在争论中看出来一个人的人格。在哪里可以看出来呢?可以通过争论背后的双方心智模式看出来。

有独立人格的人是值得尊重的。

我在“真业心学”理论中曾提到,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都有着三种思维能力:

(1)批判性思维;

(2)解决问题思维;

(3)创新思维。

这三种思维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它们是独立性思考。

一个善于独立性思考的人,热衷于追求真理、真相及客观规律,不迷信权威、权力与资本。

实际生活中的大多数人,并不擅长于独立性思考。他们往往趋炎附势,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甘愿平庸。他们往往易于迷信于某个人物或某个集体或某个理念,而自己一知半解却不懂装懂,还不容别人质疑与讨论。

有一位学者勒庞将这一类不独立性思考的人,称之为乌合之众。

勒庞在《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一书中,阐述了群体以及群体心理的特征,指出了当个人是一个孤立的个体时,他有着自己的个性化特征,而当这个人融入了群体后,他的所有个性都会被这个群体所淹没,他的思想立刻就会被群体的思想所取代。

当他作为群体一分子存在时,他就有着情绪化、无异议、低智商等特征。

与他们讨论一些严肃话题如人权与主权、爱国主义与人类主义等等,岂不是在对擀面杖吹火么?

04

不要与不懂逻辑思维的人争论

讲逻辑思维的人,思考与讲话比较严谨,一般都讲究推理与概念的准确性及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

不少人经常在谈话与争论中犯"偷换概念"与"偷换论题"的错误。

按“同一律”的要求,我们在写文章或在谈话中,同一个概念前后的意思应该保持一致。但一些人在谈话与争论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把前面讲的某个概念某个论题,在后面换成了另一个概念另一个论题。原因要么是对概念与论题理解模糊,要么是狡辨。

如某报载小品文一则,讽刺一些恋人的"向钱看"。

小伙子:"您老是要这要那,不怕人家说你是高价姑娘吗?"

姑娘:"怕什么?斐多菲都说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嘛,价钱低了行吗?"

这位姑娘便是偷换概念,用的是同一个语词"价",但前后表达的是不同的意思。所谓"高价姑娘"的"价",是"价格"的"价",这里是贬义。人们是用"高价姑娘"来贬斥那些把爱情当商品加以买卖的人。而裴多菲诗中"爱情价更高"的"价"是"价值"的"价",是褒义,它赞美真正的爱情比生命还要宝贵。这是一种违反同一律要求的逻辑错误。

不少人还经常在谈话与争论中犯“张冠李戴”的错误。

他们把别人说的意思错误地理解成了另一个意思,然后进行指责与批判。

有一次,我就一个有争议的新闻事件发表一下评论,发到了我的公众号上。有人在留言上表示反对,喷了一大段文字。

我一看,乐了。我给他留言道:小子,你小学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什么阅读水平。我们俩一边的,观点没分歧。

这人还不认错,在后台回话了:我就反对你!你居心不良。

我无语了。

05

常与同好争高下,不与4种人论短长

我们可以学学孔圣人是怎样对待那些无谓争论的。

有一个早晨,孔圣人的学生子贡在院子里扫地,有一个人找到了他,要跟他讨论一个问题:"你说一年有几季?"

子贡不假思索说道:"四季。"

那人反对说:"瞎说,只有三季。"子贡一听就和他辩论起来,两人争辩了半天谁也没有说服谁。

到了中午,两人就去找孔圣人评判。孔圣人了解情况后说:"一年的确只有三季。"那人便得意地走了。

子贡不服气:"一年明明有四个季节嘛。"孔圣人便笑了,说道:"我看刚才那人,一身绿衣,是田间的蚱蜢幻化成的人形。蚱蜢者,春天生,秋天亡,一生只经历过春、夏、秋三季,哪里见过冬天?所以在他的观念中,没有‘冬季’这回事。你跟这样的人是争不出结果的。不如顺着他的意思说,将他打发走,是吧?"

那个说“三季”者,后人称之为“三季人”,也是我在前文中提到的不要与之争论的4种人之一。

以上4种人,他们其实也很可怜,或者读书少,或者不独立思考,或者不懂逻辑思维,或者缺少与人沟通的良好修养,却还想显摆显摆,刷个存在感,楞以示自己也是个人物,也是有思想的。

子贡从此明白了一个道理:常与同好争高下,不与4种人论短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