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這種人他們爭論的目的,不是這樣的,不是爲了把道理說明白,而是爲了攻擊貶低別人與使自己贏。不要與讀書少的人爭論。

聽孔子的話,不要跟自作聰明的人爭論

東方贏「密境」攝影系列:羅馬

聽孔子的話,不要跟自作聰明的人爭論

這種場面在生活中大家可能都遇見過:幾個人在一起聊,聊着聊着突然出現一個有爭議性的問題,這時各人想通過這個話題表現一下自己的意見,於是針鋒相對的爭論起來,結果往往是誰也說服不了誰,最終可能不歡而散。

如果此時有一個清醒的明白人在旁邊,他會發現這場爭論的雙方的觀點與思維模式,其實不在同一個思維平臺上。

這樣的爭論有什麼好處呢?

在這個世界上,其實有很多人,有很多事,不值去與他們去爭論。

因爲這些爭論毫無意義。

人生要有不較勁的智慧,說的就是這種事兒。

以下是根據我自己的經驗與體會,總結出來的“4個不要爭論”原則。

01

不要與只爭輸贏而不講道理的人爭論

有一種人,你和他交流觀點,他總是反對你,說你不對。這種人爲了否定他人而往往無視或不懂他人的觀點。

我記得曾經有一位大學同學,年輕時好爭論。有次,我張嘴剛開個頭,他就馬上迎頭痛擊:你說得不對!

我說,我還沒說出觀點呢。

按理說,人與人交流的目的,是爲了分享、學習、講道理辨明是非及享受互相欣賞的樂趣。

但這種人他們爭論的目的,不是這樣的,不是爲了把道理說明白,而是爲了攻擊貶低別人與使自己贏。

他們不能接受的是“自己被說服”,覺得這是輸了沒有面子。他們會不斷的抵賴,即便內心發現自己錯了,也絕對不會承認。

還有一種叫噴子的,他們就是爲了噴而噴,爲了發泄而發泄。你不可能跟他講道理,講邏輯。

02

不要與讀書少的人爭論

古人講,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其意是說,要通過增進閱歷瞭解實際生活中各種人各種事,要通過廣泛讀書來增長見識。

但一些人讀書少,其結果就是見識短淺。

古人又說:不可與夏蟲語冰。

就是講,夏天的蟲子壽命長度及其見識僅限於夏季。你跟它扯什麼冬天的冰雪,便難以讓夏蟲聽得懂了。

讀書少的人就如同是見識短淺的夏蟲。

讀書少的人,倒不一定不堪。

如果他們謙虛好學,還可以跟他們擺擺事實,講講道理。

但如果他們無自知之明,還橫得很,喜歡以自己淺陋的心智與狹隘的經驗,肆無忌憚地去指責和評判他人,與這種人分享見識與爭論那就很無聊了,且浪費時間。

03

不要與不獨立思考的人爭論

爭論見人格。就是說,可以在爭論中看出來一個人的人格。在哪裏可以看出來呢?可以通過爭論背後的雙方心智模式看出來。

有獨立人格的人是值得尊重的。

我在“真業心學”理論中曾提到,一個有獨立人格的人,都有着三種思維能力:

(1)批判性思維;

(2)解決問題思維;

(3)創新思維。

這三種思維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它們是獨立性思考。

一個善於獨立性思考的人,熱衷於追求真理、真相及客觀規律,不迷信權威、權力與資本。

實際生活中的大多數人,並不擅長於獨立性思考。他們往往趨炎附勢,人云亦云,隨波逐流,甘願平庸。他們往往易於迷信於某個人物或某個集體或某個理念,而自己一知半解卻不懂裝懂,還不容別人質疑與討論。

有一位學者勒龐將這一類不獨立性思考的人,稱之爲烏合之衆。

勒龐在《烏合之衆:大衆心理研究》一書中,闡述了羣體以及羣體心理的特徵,指出了當個人是一個孤立的個體時,他有着自己的個性化特徵,而當這個人融入了羣體後,他的所有個性都會被這個羣體所淹沒,他的思想立刻就會被羣體的思想所取代。

當他作爲羣體一分子存在時,他就有着情緒化、無異議、低智商等特徵。

與他們討論一些嚴肅話題如人權與主權、愛國主義與人類主義等等,豈不是在對擀麪杖吹火麼?

04

不要與不懂邏輯思維的人爭論

講邏輯思維的人,思考與講話比較嚴謹,一般都講究推理與概念的準確性及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

不少人經常在談話與爭論中犯"偷換概念"與"偷換論題"的錯誤。

按“同一律”的要求,我們在寫文章或在談話中,同一個概念前後的意思應該保持一致。但一些人在談話與爭論過程中,有意或無意地把前面講的某個概念某個論題,在後面換成了另一個概念另一個論題。原因要麼是對概念與論題理解模糊,要麼是狡辨。

如某報載小品文一則,諷刺一些戀人的"向錢看"。

小夥子:"您老是要這要那,不怕人家說你是高價姑娘嗎?"

姑娘:"怕什麼?斐多菲都說了,'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嘛,價錢低了行嗎?"

這位姑娘便是偷換概念,用的是同一個語詞"價",但前後表達的是不同的意思。所謂"高價姑娘"的"價",是"價格"的"價",這裏是貶義。人們是用"高價姑娘"來貶斥那些把愛情當商品加以買賣的人。而裴多菲詩中"愛情價更高"的"價"是"價值"的"價",是褒義,它讚美真正的愛情比生命還要寶貴。這是一種違反同一律要求的邏輯錯誤。

不少人還經常在談話與爭論中犯“張冠李戴”的錯誤。

他們把別人說的意思錯誤地理解成了另一個意思,然後進行指責與批判。

有一次,我就一個有爭議的新聞事件發表一下評論,發到了我的公衆號上。有人在留言上表示反對,噴了一大段文字。

我一看,樂了。我給他留言道:小子,你小學語文是體育老師教的?什麼閱讀水平。我們倆一邊的,觀點沒分歧。

這人還不認錯,在後臺回話了:我就反對你!你居心不良。

我無語了。

05

常與同好爭高下,不與4種人論短長

我們可以學學孔聖人是怎樣對待那些無謂爭論的。

有一個早晨,孔聖人的學生子貢在院子裏掃地,有一個人找到了他,要跟他討論一個問題:"你說一年有幾季?"

子貢不假思索說道:"四季。"

那人反對說:"瞎說,只有三季。"子貢一聽就和他辯論起來,兩人爭辯了半天誰也沒有說服誰。

到了中午,兩人就去找孔聖人評判。孔聖人瞭解情況後說:"一年的確只有三季。"那人便得意地走了。

子貢不服氣:"一年明明有四個季節嘛。"孔聖人便笑了,說道:"我看剛纔那人,一身綠衣,是田間的蚱蜢幻化成的人形。蚱蜢者,春天生,秋天亡,一生只經歷過春、夏、秋三季,哪裏見過冬天?所以在他的觀念中,沒有‘冬季’這回事。你跟這樣的人是爭不出結果的。不如順着他的意思說,將他打發走,是吧?"

那個說“三季”者,後人稱之爲“三季人”,也是我在前文中提到的不要與之爭論的4種人之一。

以上4種人,他們其實也很可憐,或者讀書少,或者不獨立思考,或者不懂邏輯思維,或者缺少與人溝通的良好修養,卻還想顯擺顯擺,刷個存在感,楞以示自己也是個人物,也是有思想的。

子貢從此明白了一個道理:常與同好爭高下,不與4種人論短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