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缺錢了嗎,爲何都在嚴控投資? 

記者 | 江帆

中國兩大電網企業都在嚴控投資。

界面新聞獲悉,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下稱國家電網)日前內部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嚴格控制電網投資的通知》(下稱“826號文”),要求各部門各單位以產出定投入,嚴控電網投資規模並加強投資管理,同時明確虧損單位不再新増投資。

“826號”文提出,嚴禁擅自擴大投資界面和超標準建設、超過覈價投資規模和範圍安排投資,以及嚴禁過度追求高可靠性的“錦上添花”項目。

此外,不得在投資計劃外安排輸變電資產租賃,不得以投資、租賃或合同能源管理等方式開展電網側化學儲能設施建設,以及不再安排抽水蓄能新開工項目等。

據《南方電網報》報道稱,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南方電網)印發的《優化投資和成本管控措施(2019年版)》也指出,要強化電網投資全過程管控及投入產出機制建設,非管制業務要聚焦戰略轉型方向優化佈局。

爲何兩大電網都在嚴控投資?

按照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的說法,是在落實中央關於國企改革、“過緊日子”的決策部署,且適應輸配電價改革和降價預期,需要主動嚴控電網投資和成本。

國家電網還指出,因電網業務收益率大幅下降,首輪監管期多輪次下調輸配電價,政策性投資任務持續增加,各級企業虧損面持續擴大,投資能力不斷降低,其經營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杭州數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俞慶表示,“826號文”是國家電網整體發展戰略轉型的標誌。

中信證券研報認爲,“826文件”的內核,仍是降電價大背景下,電網公司面臨盈利模式的轉型壓力:短期看是着力於經營效率;長期看仍將轉向以增值服務爲內核的商業模式。因此,預計電網投資結構性轉移將加速推進。

“在面對降價壓力的同時,電網企業也面臨終端客戶和終端電量的流失。” 俞慶稱,一是售電企業從電網企業挖走大批高價值客戶,二是新能源企業通過“自發自用”的方式,使得電網企業電量流失,三是增量配網企業的競爭。

“就中長期戰略而言,這種最優質客戶和電量的流失,對電網公司來說,影響非常重大。”他說。

11月,國家電網計劃發行大額短期融資券,募集資金50億元,爲補充營運資金需求。原因是“十三五”期間,其固定資產投資超過2萬億元,需要一定的配套營運資金。

2016-2018年,國家電網不斷加大電網建設力度,導致其投資性現金淨流量連續爲負,分別爲-3569.37億元、-4269.9億元和-3521.43億元。截至目前,國家電網總負債已達2.3萬億元。

與此同時,國家電網的經營性業務利潤也在縮水。該公司2016-2018年利潤總額分別爲903.77億元、910.24億元和780.14億元,逐年下滑。

降低電網環節收費和輸配電價格,進而降低企業用電成本,是近年來國家重點推進的工作之一。

國家電網指出,社會對降低電價存在普遍預期,依靠電量高速增長、支撐大規模投資的電網發展方式將難以爲繼。

國家電網曾表示,去年落實國家降價、清費、減稅等減負措施,共減輕相關用戶電費負擔915億元,其中一般工商業減負792億元,降幅12.4%,超額完成“一般工商業電價平均降低10%”的目標。

2002年開始的電力體制改革中,原國家電力公司被拆分,其中電網資產重組爲國家電網與南方電網。

國家電網經營區域覆蓋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覆蓋中國國土面積的88%以上,供電服務人口超過11億人。

南方電網經營區域覆蓋廣東、廣西、雲南、貴州、海南五省區,並與香港、澳門地區以及東南亞國家的電網相聯,供電人口約2.54億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