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馬浚偉和母親。在母親去世十多年後,馬浚偉根據他和母親的經歷,創作了舞臺劇《生前約死後》。

“大家不知道,表面樂觀的我,其實笑得很假,我一直都沒開心過”——馬浚偉

在98版《鹿鼎記》裏,飾演韋小寶的陳小春和飾演康熙的馬浚偉可謂高山流水、琴瑟和鳴。陳小春長得粗枝大葉,馬浚偉則生得白白淨淨,陳小春一身草根氣質,馬浚偉則如翩翩公子,兩人一張一弛,相得益彰,終於完成了這版比梁朝偉和劉德華版本接受程度更高的《鹿鼎記》。

《鹿鼎記》裏的康熙身負重任,危機四伏,但總的來說,還是一個開朗的人,而現實中的馬浚偉,卻是一位假裝開朗的人。

馬浚偉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裏,父親是“九龍巴士”的司機,母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身患重病。由於家境一般,馬浚偉在讀完中學後便開始爲生計奔波,他是家中唯一的男孩子,這讓他從小就對家庭和父母有一份責任感。

馬浚偉和宣萱

馬浚偉以歌唱比賽冠軍歌手的身份進入娛樂圈,可見其在音樂上非常有天分。但就在他剛出道時,簽約的唱片公司爲了博取眼球,增加噱頭,爲他策劃了一句宣傳語:他不是劉德華,他不是張學友,他不是李克勤,他是馬浚偉。不出意外,這句口號隨即引來劉天王、張天王和李天王粉絲們的強烈反彈,造成了華語音樂史上著名的“翻車”事件。此後數年,馬浚偉只要開唱就會引來噓聲,在接拍《鹿鼎記》之前,他對娛樂圈已經心灰意懶,準備隨時退出。

吳奇隆、黎姿和馬浚偉

“剛入行時的宣傳口號得罪了很多人,被人噓,我難過得哭了。兩年合約期滿,我想退出,想不到監製找我演《鹿鼎記》中的康熙,我都不抱什麼期望,想不到反應好,就這樣留下了。”

剛剛憑藉《鹿鼎記》鹹魚翻身的馬浚偉,不久便迎來了自己人生的“至暗時刻”——母親在經受多年病痛折磨後,最終撒手人寰。馬浚偉的母親是在一次關鍵手術後離世的,她原本拒絕做這個手術,並斥責馬浚偉:你是不是想要我死?但在馬浚偉的哭求下,母親最終答應做手術,沒想到動完手術後就離開了。

母親的離世從根本上改變了馬浚偉的人生,他在沉痛和內疚中度過了漫長的時光,每天酗酒,足不出戶,最終患上了嚴重的驚恐障礙和抑鬱症。

馬浚偉和母親

從此,他變成了一個不開心的人。“大家不知道,表面樂觀的我,其實笑得很假,我一直都沒開心過”,多年之後,馬浚偉在接受採訪時,仍然說出了這樣的話。

經過積極的藥物治療,馬浚偉的抑鬱症在七八年後痊癒,但驚恐障礙至今時有發作,遇到情緒波動和不開心時,就會心跳加快,手腳麻痹,並伴隨眩暈,嚴重的時候需要服藥。馬浚偉坦言20年來,自己已經經歷了上千次的驚恐障礙發作,“已不是那麼害怕死亡,我會以樂觀的態度面對,嘗試跟這個病共存”。

馬浚偉和周慧敏

母親的離世對馬浚偉來說,始終是刻骨銘心的記憶。在母親去世十多年後,馬浚偉根據他和母親的經歷,創作了舞臺劇《生前約死後》。創作這個劇本讓馬浚偉時常陷入痛苦之中,他曾三次因無法面對回憶、驚恐障礙發作而停筆,好在他最終堅持了下來。

2019年,馬浚偉又自編自導自演,將《生前約死後》改編成了同名電影,並參加了今年內地舉辦的金雞百花電影節,這是馬浚偉首次擔任電影導演。“患抑鬱症的人越來越多,每六個人中就有一個,但抑鬱症是能被治癒的,我希望通過這部戲告訴大家,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不要放棄自己”。

《生前約死後》中的母子

現實中的馬浚偉是一個很努力的人,儘管他在讀完中學便走入社會謀生,但他熱愛學習,對自己的人生有明確的規劃,“我的學歷不足,只能靠人生經歷去彌補”。爲了在以後的工作能能更好地處理各種事務,馬浚偉在47歲時入學北大,攻讀EMBA課程。在此之前,他曾想花五六年時間攻讀中醫學,希望以後能免費給別人看病。

馬浚偉和陳法拉

“我是一個工作狂,只要能幫到社會,我貼錢都會做”,親眼目睹母親多年受病痛折磨,讓馬浚偉對天下蒼生有了一顆憐憫之心,也讓他對社會有了一種自覺的責任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