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男孩剛要把一個垃圾袋往地上扔,父親就呵斥道:“叫你不要亂扔垃圾,你長耳朵沒?”結果男孩噘着嘴,不情願地把垃圾袋扔到了垃圾箱裏。而另一位父親是這樣教育男孩的:“兒子,如果每個人都像你這樣亂扔垃圾,那我們生活的地方豈不成了一座垃圾城?”小男孩聽了後,覺得很有道理,很自覺地把垃圾袋扔到了垃圾箱裏,而且自此以後小男孩還養成了一個好習慣,即每當看到地上有一些紙屑、塑料袋的時候,他都會主動撿起來。

這兩位父親都是在批評教育自己的兒子不要亂扔垃圾,但是因爲用了不同的語氣和措辭,所以結果大不一樣。其實很多父母在批評孩子的時候都會遇到類似的情況,明明自己說的頭頭是道、有理有據,但是孩子就是不聽,甚至和父母頂嘴。究其原因,不是孩子不聽話,而是父母的語氣、態度不誠懇罷了,試想一下誰願意接受那些簡單粗暴的批評呢?所以,即使孩子犯了錯,在批評教育的時候也一定要注意語氣和態度,這樣批評才能“動聽”,讓孩子更願意接受。

一般來說,只要自己的孩子不聽話,做父母的必定十分惱火,真恨不得把孩子揍一頓,但是聰明的爸爸媽媽並不會這麼做,他們會用誠懇的態度批評孩子,給孩子講道理,最終讓孩子接受自己富有誠意的批評。

我們批評孩子的目的是爲了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而不是爲了拿孩子出氣或顯示自己的威風,所以,在批評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語氣和態度,儘量不要使用那些諷刺、挖苦或是貶低人格的語言,也不要擺出一副嚴肅或是陰沉的面孔,不要用強硬的語氣說話,而要多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和顏悅色而又誠摯懇切地指出孩子的錯誤,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批評教育的目的。

【本文由“育兒臺”新媒體原創出品,圖片來源於網絡。作者江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